深植记忆的最美画卷

最强的话题(最大的事儿)(1)

集合

自从三年前开始扶贫后,县公路事业发展中心的帮扶责任人便会在每一个帮扶责任日来到办公楼前集合,这已经成为扶贫日下乡扶贫的一种习惯。在这一天,对于帮扶责任人来说,无论什么事都要往后放一放,八点二十准时出发,再没有比扶贫更重要的事了。

最强的话题(最大的事儿)(2)

出发之前

每次去大山深处那个村庄扶贫都要走这条高速公路,每一次似乎都有每一次的不同,季节就是在这种不经意的变化中更替。

最强的话题(最大的事儿)(3)

在路上

高速路旁的中原大佛,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在的大佛已经成为当地的代名词。大佛就像我们要去的大山深处的村庄一样,只有走进它靠近它揭开像面纱一样的层层大山,才能看清它的真面目。看见了大佛,离我们要去的大山深处的那个村庄就不远了。那个村庄叫关帝庙,在之前,我们从来也没有听说过。扶贫后,我才知道这世上原来还有一个叫关帝庙的村庄在大山深处。

最强的话题(最大的事儿)(4)

沿途到风景

关帝庙在中原大佛的后面,一般人看到的都是大佛的正面,而站在关帝庙村看到的却是尧山大佛的后背。关帝庙进山出山只有一条路,路都是依山势建的,由低到高蜿蜒曲折陡峭,犹如山路十八弯,路边即是望不到底的深渊,行车之上颇是心惊胆颤。

关帝庙的山大且高,放眼望去尽收眼底的风景完全是一种最原始的状态,崇山峻岭巍峨连绵,植被旺盛苍翠叠嶂,各种姿态的巨大山石犹如鬼斧神工,自以为是的以各种姿态耸立群山之上,悬于山顶的巨石给人一种随时都有可能坠落的惊悚之感,身处其间颇是令人揪心。

这里绝对是原生态未经任何人工修饰的自然风光,是那些探险猎奇者的理想圣地。许多颇具经营头脑的人看到了这里的商业价值,进入关帝庙村进行过数次考察,但最后都因路的问题而放弃开发关帝庙的项目。也正是路的问题,在日新月异变革的今天,导致了关帝庙发展的滞后。外面的人进不去,里面的人出不来。

于是,祖祖辈辈居住在关帝庙村的人开始外迁,即便是不外迁的,也想着早日离开。那些思想活泛的年轻人犹如候鸟一般, 只在过年的时候回来,过完年之后便又快速的离开。年轻人走了之后,留守的都是老弱病残和一些需要照顾老弱病残的人们。

所幸的是,这已经成为了过去,现在通往关帝庙村的山路已经修了。

即将下高速,后面是来时走过的路。不过,下午的时候,我们还将再踏上来时的路返程,每一次都是这么重复。其实,人生总是在重复。

最强的话题(最大的事儿)(5)

走过的路

天上飞过一架银色的飞机,飞机飞过的天空留下一道长长的白色尾巴。在这里时常可以看见或大的,或小的飞机从天上驶过,很繁忙的样子,就跟脚下的这条高速公路有很多车在上面穿梭一样。这是一条航线,南飞的,北飞的,天天如此,不分夜晚白天。几个老哥们在车上说笑,在天上建个收费站,不管哪来的飞机统统收费,不缴费不让它从这里飞过。这话一出,引的车里的老哥们立即捧腹大笑,在扶贫路上撒下一路欢笑。

最强的话题(最大的事儿)(6)

一个银色的影子

山里的天是深蓝色的,这很像大海的颜色。山里不仅天蓝,景色也很美。山里完全就是原生态,一切都充满了自然的气息。不久前,这里已经被省城一家旅游开发公司看中,和村里也签了合同,只是还没有正式大刀阔斧的开发。如果开发以后,这里的面貌便会大变样,什么滑道,玻璃栈道,漂流什么的都会应运而生。到了那时,村里随便都是商机。村民们办个农家乐,炒个小鸡烙葱花油馍,调萝卜丝玉米糁长红薯,这些代表着浓郁本地特色的吃食,深受那些生活在大城市里来忆苦思甜人们的喜爱。对此,村民们非常期盼开发。如果真要是开发了,这里就变成了福地宝地,和贫穷便彻底拜拜了!

最强的话题(最大的事儿)(7)

像海洋一样深蓝色的天空

这就是传说中的橡子树,当地人叫它栗毛。这里的山体都被这种植被覆盖,它们的根深深的扎在大山下面,它的根须牢牢的包裹着山体,让山体经受住了雨水的冲刷,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水土流失。

茂密的橡子树林里有许多野生动物,什么锦鸡,野鸡,松鼠,野兔,狍子,刺猬……这些野生动物都非常喜欢吃橡子。

秋天的时候,橡子树上的橡子和锯齿状的橡子帽便会落满山坡,厚厚的铺了一层,走在上面哗哗作响。这些橡子给那些喜欢以它为食的动物提供了丰富的营养,这让它们可以在这里无忧无虑的生活。

那些厚厚的橡子树叶和那些没有被动物吃掉的橡子在经过一年的积淀之后,在来年的夏天便会给蘑菇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那些鲜红的大红蘑,灰蘑,黄蘑,鸡腿蘑在一场雨后,便会从厚厚的橡子树叶下冒出来,以最灿烂的生长姿势宣示生命的绽放。

最强的话题(最大的事儿)(8)

当地人叫栗茂的树

大山里的白杨,在蓝天的映照下格外显眼。这种白杨很少见,跟一般的杨树不一样。听当地人讲,这不是他们种的。这是那些鸟吃了树种,飞到这里把没有消化的树种拉在了这里。于是,这才长出了白杨。山沟里有一片白杨,高高大大的,但是站在上路上往下看,也只能看见这片白杨的树梢。跟大山相比,那片白杨的高度简直太微不足道了。

最强的话题(最大的事儿)(9)

长在山谷里的白杨

来到这里才知道什么叫崇山峻岭,什么叫巍峨,那映入眼帘的连绵起伏的大山真的很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意思。

最强的话题(最大的事儿)(10)

连绵起伏的山峦

中原大佛侧立在山路的东边,那样突兀那样雄伟,日夜守护这里的大山。佛光普照,恩泽四方。

最强的话题(最大的事儿)(11)

毛茸茸的山体

通往关帝庙村的山路蜿蜒曲折,很有些九曲黄河的意思。那些弯拐的太任性随意,就跟想咋拐就咋拐一样,一个弯连着一个弯,一个弯比一个弯拐的急。这样的弯拐过几次后,便让人头晕目眩,一股比一股想宣泄的感觉让人想立刻跳车。我们每次进山扶贫都要忍受这种感觉,这种感觉真的令人不堪忍受。

最强的话题(最大的事儿)(12)

这里的山路九曲回肠

开在山间的野菊花,没有人欣赏却也执着的绽放,拼尽了生命。当然也绝对不是没有人欣赏,偶尔也会有人注视它们,比如说,那些进山感受自然状态下山韵的人们,还有这些进山扶贫的人们。它们的美丽在这一刻变的有价值,所有的绽放都变的有意义。

最强的话题(最大的事儿)(13)

怒放的野菊

这几个是扶贫的老哥们,一起进山扶贫已经有些日子了,扶贫让他们朝昔相伴,共同经历了好几次春夏秋冬的轮回。大山的颜色几经更变,可是他们的扶贫热情没有变,依然执着的在每一个扶贫日沿着不知走了多少次的山道到村入户。他们还将继续在这条路上穿梭,扶贫工作任重道远,为了让贫困户脱贫,他们做好了永远在路上的思想准备。

最强的话题(最大的事儿)(14)

和大山合个影

这就是传说中的崖柏,也只有崖柏才能这么骄傲的生长在悬崖之上。它的一半根须裸露在外面,一半扎根在山体里。在缺水干旱的恶劣的环境里,不要说根须裸露在外了,即便是全部长在山体里也未必能存活。可是崖柏却能活下来,并且还以昂扬蓬勃的姿态示人,这种活着的姿势太让人灵魂震撼了,瞬间就会让人对它肃然起敬。

最强的话题(最大的事儿)(15)

传说中的崖柏

一架架山来一道道岭,走进大山,置身于群山之中,也许这才是真正的看山。就像看海一样,站在海边眺望,跟置身与深海之中,四周全是海,放眼望去天蓝蓝海蓝蓝,海天一色,完全就是两种概念。看山还是应该像看海一样,走进大山投入大山感受大山的宽广,感受大山的深沉,这才是真正的看山。

最强的话题(最大的事儿)(16)

一览众山小

当所有的树叶都经受不住秋风的摇曳落下后,偶尔有那一两片的树叶顽强的挂在枝头的时候,这便成了一幕卓越的风景。眼球忍不住会被它吸引,心甘情愿的多看它几眼。

最强的话题(最大的事儿)(17)

不肯向风屈服的战斗红叶

也只有在这里能看见这么美妙的柿树了,那些或粗的或细的树枝胡乱的交错一起便组成了美不胜收的画面。看见这种柿树让人不禁的会去想人生那些不明白令人困顿的事,在这一刻什么都释怀了。刻意的并不是最好的,往往是最不经意的却是最美的。很有些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思,只不过这不是柳树,这是柿树。

最强的话题(最大的事儿)(18)

像灯笼一样的红柿子

熟悉亲切的村庄就坐落在这道山沟里,蓝天白云下的村庄宁静祥和。似乎正以它特有的静寂来迎接我们的到来,它内心的欢快正在用以不变应万变的方式向我们表达。

最强的话题(最大的事儿)(19)

安静悠远的山村

新修的通村公路,宽阔平坦。这跟两年前的道路截然不同,很有些旧貌换新颜的意思。

最强的话题(最大的事儿)(20)

平坦的村路

生长在大山深处的公鸡母鸡都是自由状态的,栅栏,鸡舍似乎根本就是多余的,它们窝的地方在农户自家的歪脖子树上。在这里的公鸡母鸡白天可以任着性子可着劲的在山间觅食,只要晚上记着回到农户家中的树上歇息就行。

最强的话题(最大的事儿)(21)

可以想上哪就上哪生活的鸡

写在村部院墙上的醒目的宣传标语,这种白墙红字组合出来的色彩,到什么时候都是一种最有效的宣传方式,再没有比这更直观的了。比起那些花里胡哨的宣传,这种简单明了的宣传,对于群众来说,一看就懂。

最强的话题(最大的事儿)(22)

清晰醒目过目不忘

看见这些喇叭让人一下就回到了那个找人完全靠喊的年代,相信在那个年代拥有一副好嗓子高调门,估计也能混碗饭吃吧!面对空旷的大山,我忍不住吆喝了一声,可是瞬间便被一阵几乎要撕裂般的痛疼抑制的剧烈咳嗽起来,那种要窒息般的难受让我不由的感慨,即便是在靠嗓子谋到这门差事,也不是谁不谁都能干的。

最强的话题(最大的事儿)(23)

熟悉的影子

鲜艳的颜色,醒目的招牌,显眼的标语,把村部映衬的格外突出。这是整个关帝庙最高行政机关,也是落实党和国家各项惠农政策,跟群众面对面交流的基层。

最强的话题(最大的事儿)(24)

到地方了

静怡的大山,闲散的人们,生活竟然如此简单。在这里生活,让人的心变的很静,再无俗事缠绕。面对大山不由的想起了宋代释绍昙《无门关》里那首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莫将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最强的话题(最大的事儿)(25)

悠闲温暖的时光

醒目的黄色和红色是村部的主要颜色,从扶贫开始后,村部也有了自己的颜色。这种黄红相间的颜色让人精神振奋备受鼓舞,仿佛一下又置身到了那个火红激情的年代,共产主义事业红红火火。置身于这样的环境里,让人止不住想高唱那首经久不衰的红色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

最强的话题(最大的事儿)(26)

整齐洁净的环境

驻村第一书记张武舟向帮扶责任人传达扶贫日到村入户的工作重点,在扶贫工作上,相比帮扶责任人,他付出的更多。一个人到这大山深处来当第一书记,家里的事全都得撂下根本就顾不上。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人,对这一点都深有感触。可是为了扶贫,一切都不顾了。扶贫这是大事,说的大一些,这是国事。国之大事,匹夫有责嘛!为国做事,两个字,光荣!

最强的话题(最大的事儿)(27)

布置

在每一次到村入户之前,都会有一场这样的小会。扶贫第一书记都会把要开展的工作安排清楚。一到这个时候,帮扶责任都敛神屏气聆听,唯恐有什么遗漏。毕竟来一次不容易,来一次就要有一次的效果。要通过我们的走访入户,让贫困户感受到党和国家对他们的特殊的关爱。

最强的话题(最大的事儿)(28)

记一记

这种专门为到村入户走访的蓝色笔记本用起来非常方便,听工作安排的时候随时可以做笔记,到村入户的时候跟贫困户谈心了解情况的时候,可以边听边记,对于掌握情况开展工作非常有用。人手一份,入户走访得心应手。

最强的话题(最大的事儿)(29)

聆听

村部更换了许多高科技宣传设备,像这样的下发品整个村部比比皆是,从这些物品上不难看出国家为了扶贫投入的物力人力。现在的政策好了,从上到下都非常注重基层的基础建设。现代化宣传器材正在更替老旧的设备,现在的村部已经今非昔比。

最强的话题(最大的事儿)(30)

农家书屋

这个贫困户叫时运广,他是个聋子,他家三口人,他老伴和他四十多岁的儿子。他家原先住在干沟的山上,是个转移户。政府在无庙村盖了扶贫楼,给他分了一套。他老伴说,他原先不聋。只从他们一个表亲戚骗他们说,给他们唯一的大龄儿子相媳妇,问他们要了两万元钱。结果钱被骗了,媳妇也没有娶来后,气的一场大病后就聋了。他现在一点声音也听不见,他老伴逢人便说这事。可是她的那个表亲戚把钱花了,说是想咋着都中,要命也中,就是没有钱。他们咽不下这口气可也没有门。他现在住的房子是别人家的,他们也不想搬到政府给他们分的房子里去。在这里住还可以种菜,养牛,真要是搬到那,那可就啥也弄不成了。她说农民有地有啥种才叫农民,没有了地,还叫啥农民。想想,觉得她说的还真是这么回事。政府给分了房这是好事,可是没有地种也挺难受。世上的事就是这样充满了矛盾,矛盾并快乐着!

最强的话题(最大的事儿)(31)

填一填

帮扶责任人入户走访,看一看贫困户家中的户卡,对照一下信息,和贫困户拉家常,了解贫困户的致贫原因,掌握贫困户的思想动态,帮助贫困户确定脱贫产业,增进信任,拉近与贫困户的距离,营造脱贫攻坚的浓厚氛围,为贫困户早日脱贫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强的话题(最大的事儿)(32)

看一看

也许在发达地区,电视机已经让人不屑一顾,甚至是弃之以鼻。可是在贫困的山区,电视依然是山里人了解外面世界的工具。即便是这样的电视机,也不是每家都有的。来这里的帮扶责任人在获知贫困户家中没有电视机后,买了电视机给贫困户送到了家中,让贫困户也有了解外面世界的工具,通过观看电视开阔了视野眼界,这对扶贫工作的开展很有帮助。

最强的话题(最大的事儿)(33)

捐赠电视

报纸糊的墙泛着岁月陈旧的黄色,也许在久远的从前,这还是时尚的标志,能用报纸糊墙的人家可不一般。可是放到现在,它便被打上了贫穷的烙印。生活不能停滞不前,生活需要更新,生活需要改变,一成不变只能让自己困顿。这是一户贫困户的家,置身于他的家里,仿佛一下子历史再现了一般。不过,随着扶贫力度的纵深推进,将来这个贫困户的家也一定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最强的话题(最大的事儿)(34)

照一照

帮扶责任人到贫困户时艳红家入户走访,她家种的金银花今天获得了丰收,收获回来的金银花晾晒在院子里,这些金银花晒干卖了后,便可收入几千元。时艳红说今年刚开始种,对市场没有把握。今年种了一季有了经验,明天要扩大规模,再多种几十亩,到时候脱贫指日可待。

最强的话题(最大的事儿)(35)

问一问

真心实意的付出总能换来发自肺腑的感激,这位贫困户大嫂每次看见帮扶责任人都要打鸡蛋茶挽留。可是帮扶责任人怎么会吃她的鸡蛋茶呢!要知道她可是贫困户啊!她养只下蛋的鸡攒鸡蛋那可不容易。她的感激之情,帮扶责任人心领了,可是鸡蛋茶真的不能喝。

最强的话题(最大的事儿)(36)

真心挽留

瓦顶土墙,一个破落的院子。或许在盖成之日,它还引领着山村的风骚。可是随着岁月的演变,它没落了,就像这飘零的落叶一样,透露的是满目的凄凉。只有院里晾晒的玉米,还透露着收获的气息。这种微薄的收获仅供温饱,除此之外再解决不了别的问题了。

最强的话题(最大的事儿)(37)

走一走

两排精心用栎树杆隔离出的篱笆墙,彰显了浓厚的乡土气息。这家贫困户的壮劳力外出打工了,只剩下女主人在家操持繁重的家务。她家在帮扶责任人的帮助下确定了产业扶贫项目,准备向政府申请扶贫资金养羊,养鸡,种植食用菌。勤劳是贫穷的克星,只要勤劳所有的美好都会实现。相信不久的将来,她家一定会脱贫致富,过上富裕的生活。

最强的话题(最大的事儿)(38)

问一问

每次去贫困户家中入户走访都要走过这条小河,河里用石头摆成的小桥很有诗意。可是大山里的生活并不诗意,那都是实实在在的。

现在的季节,小河是静怡的。可是在暴雨肆虐山洪暴发的夏季,这条小河瞬间便会变成大河。两岸的人出不去,也进不去。一切只能等到山洪减弱,河水回落才能恢复。

最强的话题(最大的事儿)(39)

过河

这位贫困户叫王观星,是一个半禺,耳聋的什么都听不清,说话也呜啦呜啦的,交流完全靠比划。他很小的时候父母便没有了,他能活到现在,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前些年他连着在自己的黑屋躺了半个月没有出门,村里的人都以为他活不了。可他还是顽强的活了下来,一直到现在帮扶责任人的到来。他养了一只小猫,当宝贝一样的喂养。那猫竟然也有灵性,居然对他这样的人不离不弃,这可能是他另外的一种奇迹吧!他被政府确定了政府兜底户,不久他将在政府的扶贫政策下过上好生活。

最强的话题(最大的事儿)(40)

写一写

大山深处有一条河,河水从山上留下来的,一年四季水流不断。河水非常清澈,可以清晰的看见鱼虾在河底欢快的游来游去。河里有许多形态各异的石头,或大或小,或圆或方,彼此依偎着铺垫在河里,看上去格外的富有画面感。水是大山的灵气,有山有水才是好地方。如果外面的人进来一定会喜欢上这条小河的,这绝对展现的是一副美丽的画卷。

最强的话题(最大的事儿)(41)

静寂的小河

贫困户家中喂养的芦花公鸡,公鸡羽毛光滑色泽丰满,像这种公鸡在城市里已经不多见了。即便是见到,也是被当做上品出售的。也只有用玉米粮食喂养出的公鸡是这个样子的,无论是外观,还是肉质,都具有非凡的品质,这跟那些喂养纯饲料的公鸡完全就是两种概念。如果大山开发了,越来越多的山外人进来,进行规模化养殖,向他们出售这种芦花公鸡,绝对是一项脱贫产业。

最强的话题(最大的事儿)(42)

芦花鸡

贫困户家门前种的月季高调的展示着它的美轮美奂的花蕾儿,这支含苞待放的月季很有些一枝独秀的意思。虽然是开在大山里,它的孕育和开放一点也不比身处闹市之中的月季缺失任何的细节,它也用灿烂的开放向人们展示着美好。其实,人跟人都是一样的,身居大山里的人和身处闹市里的人一样,都一样对美好充满渴望。

最强的话题(最大的事儿)(43)

笑傲山林的一枝独秀月季

这是当地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当地的地名就是以它起的,关帝庙。

相传,很久以前当地久旱无雨,土地干涸。关帝正在邀请众多神仙聚会,当看到百姓遭难,心急如焚。当雷公雨婆二位神仙驾到后,他请求各路神仙能各显其能,为民造福。雷公雨婆马上明白了他的意思,未及久留便告辞回府, 立刻开始响雷施风布雨。

一会儿,只见乌云密布,雷电连声,狂风大作,哗哗下起了大雨。当地百姓得知是关帝为他们请求雷公雨婆为他们降雨后,立刻奔走相告:“关帝显灵了!”为了感激关帝,当地百姓建造了关帝庙,至此关帝庙由此得名。

多少年过去了,这个传说一代代传了下来,关帝庙佑护着这一方水土。

最强的话题(最大的事儿)(44)

最具当地标志性建筑的一瞥

铮亮的烟囱,这种不锈钢的烟囱,无论怎么用都不会生锈。它排烟顺畅,做饭后不留一丝油烟。

最强的话题(最大的事儿)(45)

不锈钢烟囱

两口大锅,一锅蒸米,一锅炒菜,一次可以供二三十人吃饭。对于我们这个将近三十人的进山扶贫队伍来说,用这样的两口大锅做饭再合适不过了。这样的大锅,做起饭来也十分过瘾。大厨做起饭来,可以无拘无束的施展手脚,绝对不会有束缚之感,那绝对是如同行云流水气势磅礴。

最强的话题(最大的事儿)(46)

两口大锅

旺旺的炉火舐舔着锅底,催促着铁锅里的食物发生质的变化。这种最原始的柴火产生热量催生的食物,是那些煤气和电无法相提并论的,简直就不是一个概念。无论是食物的口感,还是色泽都相差甚远。在日新月异的今天,这里依然保留着这种最原始的做饭方式,烧柴火依然是最主要的燃料。人都念旧,当超越了过去后,总是会回过头去想念过去,总想寻找体会返璞归真的感觉。所幸我们扶贫,有机会又感受了一番火烧火燎的生活,难道我们真喜欢烟熏火燎的气味?恐怕叶公好龙的心理多一些吧!

最强的话题(最大的事儿)(47)

熊熊的炉火

村子里的支书老刘看见我们生火做饭,他也过来帮忙烧火。他是整个关帝庙村叱诧风云显赫一方的诸侯,虽然是在他的一亩三分地上,可他却很谦虚,根本没有一点诸侯的架子,相反尽透地主之谊。老刘是个左撇子,左手用起火钳子得心应手随心所欲,在火中夹火台的娴熟动作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听人说左撇子的人右脑发育的好聪明,好好上学一般都是科学家的料,比如制造火箭激光导弹核弹的科学家。我们问老刘咋没有成为科学家,老刘笑着机智的回答说,我要是当科学家去了,谁给你们烧火啊!

老刘已经当了多年的支书,对于村里的情况他了如指掌。他一直都想当村里的致富带头人,也想办个像南街村那样的村子。可是这兔子不拉屎的地方太局限了,无论多么美好的梦想都能被扼杀。他经常惭愧的说,没有让村里的人脱贫是他的失职。

可大家都明白,这跟他没有关系。这里贫瘠的土地根本就不长庄稼,土层浅缺商长不了庄稼是这里要命的问题。即便是这样的土地,也非常有限。大部分都是石头地,根本就种不了东西。

面对这种恶劣的自然条件,别说老刘了,换做谁也是束手无策。幸亏近年来生活好了,喜欢旅游的人越来越多,这里独特的自然风景倒是成了致富的条件。将来开发后,这里的贫困现象将会一去不复返。一想到这里,老刘脸上的皱纹这才平坦了许多。

最强的话题(最大的事儿)(48)

当地最有权势的人

堆放整齐的木柴静静的呆在厨房的一角,等待着做饭发挥作用。

虽然山上有很多这样的柴火,但是把这些柴火从山上弄下来,再把这些木柴弄成这样也是费了一番功夫。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小黄闲暇的时候便会上山砍柴,然后挑回来,再截成这样的节段堆放在这里备用。从这些堆放的柴火骨堆上看,不难看出这也是一个细发活。

最强的话题(最大的事儿)(49)

做饭用的柴火

今天中午吃的饭叫做胡辣汤,豆腐丝和粉丝,这是做胡辣汤必备的食材。为了帮扶责任人第二天中午能吃上可口的午饭,带队副局长马鲁涛早在头一天就安排人购买了做胡辣汤的配料。

地处大山深处的村子里没有饭店,在这里想吃饭只能自己动手。虽然,质朴好客的村民会热情的邀请去他们家中吃饭,可这是来扶贫,怎么可能好意思去麻烦人家呢?

民以食为天,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仗如此,扶贫亦是如此。人是铁饭是刚,一顿不吃饿的慌。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每一次进山来扶贫,事先便带足了食材,以便给帮扶人做午饭。

最强的话题(最大的事儿)(50)

油炸豆腐丝和粉皮

这叫酥肉,也是做胡辣汤的一种配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比以上两种配料更为重要,几乎就是画龙点睛,这样说一点都不夸张。放过酥肉之后,胡辣汤会变的更加浓郁。

最强的话题(最大的事儿)(51)

油炸酥肉

年轻帅气的大厨是我们的同事,他站在灶台前,对着一锅的食材,挥舞起大勺的样子简直帅的不要不要的。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并不是年龄大就能当大厨,在做大锅饭上,他当之无愧叫大厨。无论年龄大的还是小的,无论是尊称还是戏说都叫大厨。他刚开始拿着大勺做饭的时候,还有人质疑他的厨技,当吃了一回他做的饭后,再没有人发表异议,取而代之的是啧啧赞叹之声。

最强的话题(最大的事儿)(52)

年轻帅气的大厨,民间特级。

这是最后的一笔,也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当酥肉下到锅里后,整个锅内的情景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最强的话题(最大的事儿)(53)

有板有眼的操作

这时候的锅内一片沸腾,浓郁的香味溢满整个厨房。置身与这种香味里,让人情不自禁的品味满口生津这个词语的真正含义。

最强的话题(最大的事儿)(54)

散发着浓郁的香味

这些碧绿的芫荽来之院子角落的那块向阳的菜地,刚刚从地里拔出来洗净的,它坚挺的枝叶还保持着旺盛的生机,它的新鲜是超市里卖的所不能相提并论的。把它们切碎撒到锅内,不仅增色,而且添味。它散发出的那种独特的香味沁人心脾。

最强的话题(最大的事儿)(55)

泛着水灵劲的青青芫荽

为了防止糊锅,必须将一大锅的胡辣汤从灶台上端下,这样既可以防止糊锅,又方便同事们盛饭。要想把这样一大锅胡辣汤从灶台上端下绝非易事,一起进山扶贫共同协作惯了的同事们,几个人一起抬着锅沿,轻而易举的就抬了下来。人多力量大,协作很重要,无论任何事都需要协作,吃饭也是一样。

最强的话题(最大的事儿)(56)

舀一舀

吃饭看工作,吃饭不积极的人,工作肯定也干不好。你盛一碗,我跟着盛一碗,紧跟盛饭不掉队。

最强的话题(最大的事儿)(57)

添一添

吃饭用的都是这种大黄铁碗,这种碗铁皮薄,盛饭凉的快,省的吃饭烧嘴了。而且它还有一个特点,它非常着货,饭量小的基本上盛一碗都吃饱了,省的再盛了,省了很多事。

最强的话题(最大的事儿)(58)

盛一盛

同在一张锅内耍稀稠,一时间很有些有难同当有福同享的豪迈。有人说能在一锅吃饭的人都是有缘分的人,我们非常珍惜这种缘分。有缘千里来相会,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万年修得齐吃一锅饭。够味!带劲!舒坦!排场一个萱!

吃饭是一件快乐的事儿,也是一件极其享受的事,盛一碗端在手里吃一口在嘴里,立刻便会志得意满。什么乾坤了,社稷了都在肚中翻。

最强的话题(最大的事儿)(59)

再盛一碗

人生几何?对汤当歌。一碗下肚,荡气回肠。两碗下肚,啥都不想。

最强的话题(最大的事儿)(60)

排队盛饭

在太阳下站在一起吃饭暖意融融,喝上两口瞬间觉得高大上,也只有进山扶贫才能感受到这种气场宏大的场面。

最强的话题(最大的事儿)(61)

温暖的午后

忙活了一上午,大家陆陆续续从分散居住的农户家中回到村部。到了吃饭的这个点,都端起了碗。虽然跑了一上午的山路,跑的腿疼,可是在这种氛围内吃饭,很有些作为的感觉。平常觉得奉献两个字离自己很远,在这一刻似乎奉献这两个字离自己很近。

最强的话题(最大的事儿)(62)

就餐的快乐时光

大家工作雷厉风行,胡辣汤喝起来也呼呼作响,很有些气壮山河的意思。干事要的就是气势,要从气势上压倒一切,喝胡辣汤也一样,说打就打,说干就干!

最强的话题(最大的事儿)(63)

大山深处的午餐

这种场面非常令人眼热,多么令人心驰神往啊!这样坐成一排吃午饭,简直可以载入人生的史册,绝对是一辈子都珍藏的记忆画面。

最强的话题(最大的事儿)(64)

暖暖和和一顿饭

瞧瞧!这碗中的胡辣汤是不是很有卖相?花生仁,豆腐丝,粉皮,羊肉,酥肉,葱花芫荽一样都不少。

有同事开玩笑,说大厨做的胡辣汤要是开店卖的话,肯定生意火爆。有同事接着问,要是卖的话,这得多少钱一碗?大厨说,五元吧!同事接着问,为啥价钱这么低?想赔死吧!大厨说,有人在北京开面馆,一碗面才卖十几元,那可是在首都北京啊!那可绝对是良心面。咱既然开店卖,那也要讲良心,五元,不少了!大厨言毕,一时无声。片刻,纷纷为大厨点赞。大厨不仅饭做的地道,人也地道。

最强的话题(最大的事儿)(65)

很好看的样子

吃的只剩下锅底的胡辣汤,这是对味道的肯定,也是对大厨手艺的赞许,更是我们对大厨最好的褒奖。

最强的话题(最大的事儿)(66)

所剩无几

刷的干干净净的大黄碗摞成高高的一摞,每一个人吃完之后都自觉的刷碗,以便下次来这里吃饭的时候再用,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最强的话题(最大的事儿)(67)

洗净的碗筷

午后的大山没有一丝风,完全就是一副静止的画面。柿树依然静静的呆在大山的旁边,它是大山必不可少的风景。虽然柿子已经所剩无几,可留在枝头的那一点橘红,仍然让人忍不住 抬头仰望,久久的不忍离去。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 乡恋?不敢确定,但是喜欢这里是发自肺腑的。这里没有雾霾,也没有人性过分的贪婪……

最强的话题(最大的事儿)(68)

美不胜收

柿树后面是大山,这样的组合,绝对是最美的画卷。毋庸置疑,这里的风景是美的。可是这里的土地是贫瘠的,这里的人们还不富裕。我们这些人力量虽然微不足道。可是我们发自肺腑的想帮这里的人们,让这里的人们过上好日子,我们能做的就是继续脚踏实地循循渐致力于有效的工作中。

在大山深处的午餐已经融入了我们这些进山扶贫的帮扶责任人的2018年,甚至是融入了我们的人生经历里,扶贫已经深植于我们的记忆里。当若干年之后我们再回忆扶贫这件事的时候,这种记忆便是厚重的富有意义的。在深山里的午餐虽然不是什么大餐,但是足以让我们此生值得骄傲的了。扶贫让我们光荣,我们人生因为扶贫而精彩,扶贫让我们在大山深处吃的这顿午饭意义非凡。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在大山深处的午餐,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扶贫。

最强的话题(最大的事儿)(69)

韵味悠长

结束完一天的工作任务离开后,在下一个工作日的到来时,我们这些人还会再次进山,一直到这里变样为止。在每一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梦,那就是希望这里早日改变旧貌。希望这里富饶美丽,这里的人们喜笑颜开,世世代代快快乐乐的生活。

最强的话题(最大的事儿)(70)

忘不掉的山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