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内向的人常常被当作是“怪人”,他们经常会被贴上安静、敏感、沉默等标签,相比之下,那些性格外向、健谈的受欢迎程度则更高。

有没有思考过一个问题,世界上到底有多少内向者?研究学家得出的结论是,世界上57%的人是内向者,并且,在学术中有着极高天赋的人,往往是内向者。

内向的人是怎样的心理(永远不要小看那些)(1)

当然,也不是所有内向者都有天赋。

在日常生活中,你会发现,有些人与大家格格不入,这类人也被叫做“内向者”,但每次做出的事情总是让人们大跌眼镜,虽然不爱说话,但在工作中,他们得能力恰恰是最高的。

内向的人是怎样的心理(永远不要小看那些)(2)

性格越内向的人越厉害

内向心理学研究学者马蒂兰尼出过《内向者心理学》一书,她说道:内向者大多冷静多思、专注谨慎、善于倾听,有独立领导的能力,人群中,每三个人中至少有一个是内向者。因此,内向者比外向者更具备成功的因素。我们熟知的周星驰、奥黛丽赫本、比尔盖茨等都是内向型性格的人,

性格研究专家凯恩在一篇报道中写到,“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性格,但是能够改变的程度非常有限。比尔盖茨再怎么锻炼自己的社交技巧也成不了比尔克林顿总统那样的人,而比尔克林顿花再多的时间独自摆弄电脑,也成为不了比尔盖茨。”

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虽然性格内向,却专注于自我,这样的人往往能够取得成功。

知名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也曾说过:

“宁静生活的单调与孤寂能启发创意的思维。”

内向的人是怎样的心理(永远不要小看那些)(3)

假若你认为内向者都是很害羞的人,那么你想一想。内向型性格的人与害羞真的有关系吗?害羞是害怕在社交场合中感到尴尬,不喜欢自己周遭有旁人,而内向的人却不一定害羞。独处时,内向者能够有更多动力,与他人在一起常常感到乏累。

这也就说明了为什么诸多艺术家、作家、科学家是内向者,他们更享受和渴望独处,在独处时往往让他们学会看书学习、不断进取、发现新的事物以及研发出新的东西。同时,在一个专业领域中取得卓越成就的人,通常是内向者。

内向的人是怎样的心理(永远不要小看那些)(4)

1. 内向者善于自省

对于内向的人来说,向内输送能量的结果便是在安静的环境中,仍然可以取得和外界的联系,但在频繁欢闹的社交场所中,他们边会感到疲惫。虽然过程是孤独的,但是他们却非常享受孤独,因为这是一种最能够接近真实自己的一种状态。

从行为心理学上来看,人的真实状态和实质其实就是自我。这种自我是探索自己内心深处的某种能量,也是人在表层心理的意识下不断探求的东西。

内向的人是怎样的心理(永远不要小看那些)(5)

2. 内向者能够通过现象看本质

因《哈利波特》中赫敏一角成名的艾玛沃特森曾说,她自己就是一个内向型性格的人,不喜欢参加舞会。

内向者不喜欢社交,也没有必要强迫自己去参加社交活动,但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他们更喜欢思考问题,并对问题有着自我的看法和独到的见解,喜欢从自身根源上来寻找能量。因此,这对于他们来说,社交活动根本不那么重要,相反地,更享受孤独,更愿意听从自己的内心做自己想做的事。

内向的人是怎样的心理(永远不要小看那些)(6)

3. 内向者和外向者最根本的区别在于,他们的精力来源不同

内向者的精力有限,需要不间断的给自己充电,补充能量,他们的精力来源于自身内部,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种消耗。长时间的社交活动会让他们厌恶,他们认为人生是有深度的,应该向内寻找,独处能够让他们在一个知识生涯中积累更多的见解。

外向者则需要不断的向外部世界中来获取能量,只要在社交场合中,他们就感到能量。而在独处中反而感到仿佛生活在深山里,觉得无比孤独,失去了能量提供,他们认为人生主要在于宽度的延展。

内向的人是怎样的心理(永远不要小看那些)(7)

作家Susan Cain曾在《安静:内向者在不停说话的世界中的力量》一书中写道罗莎‧帕克斯。她说:“我总想象罗莎‧帕克斯是个庄严高贵的女人,能独当一面。哪怕在一车敢怒不敢言的黑人中,她可以轻易站起来,跟白人正面对抗。”

人们说,她生性害羞,却有老虎的胆识,安静而坚韧。

默哈玛·甘地也曾说过,“你可以以一种温和的方式改变世界。”

内向的人只是在用安静的方式同这个世界相处,有着独特的洞察力,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你是一个内向的人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