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日前发布了一批新的汽车召回信息,其中有一个品牌属实令人尴尬无比。

召回的原因非同小可,这部分车辆因为生产过程中操作不到位,有可能造成发动机输油硬管和燃油箱软管存在偶发插接不可靠的现象,导致车辆底部的燃油管松脱;一旦油管松脱则会造成燃油渗漏,车辆无法启动,以及行驶中发动机熄火(失速)等故障。

针对问题车的解决方案为检查油管连接部分,免费更换连接不可靠的燃油管。

问题车的召回和维修需要一个过程,近期奥迪A7L的用户要注意行车安全,其他车辆停放时也要尽量和该车保持安全车距。

奥迪a7allroad召回(此应为史上最尴尬的召回)(1)

按理说,合资汽车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本不足为奇,因为这些车本就是召回的常客。

那么为什么说奥迪A7L应当是“史上最尴尬的召回”呢?

原因是奥迪A7L的上市时间是2022.01月,真正开始交付就是从今年初开始,但是问题车从去年的第三季度末就开始出现了;不过真正尴尬的是这辆车的销量数据,按照乘联会统计的数据为参考,1-5月的销量分别为316、258、256、123、519辆, 这个数据应当是批发量……成绩是不是很差,会不会是乘联会的数据不准确?!——显然不是。

因为乘联会就是由多个合资企业创立,而乘联会的会长单位正是上汽大众。

奥迪a7allroad召回(此应为史上最尴尬的召回)(2)

算一下吧,316+258+256+123+519=1472辆!……这一批的上汽奥迪一共召回1765辆,而该车从上市销售到现在的累计销量为1472辆,那“﹣293辆”车去哪了?也许是库存车吧。

结果是上汽奥迪A7L从上市到现在售出的所有车辆,似乎全部都有问题,甚至于包括经销商的库存车也不例外,德系品质果真令人讶异。

奥迪a7allroad召回(此应为史上最尴尬的召回)(3)

奥迪A7L的销量为何会如此之低?

这才是最值得分析的哦,奥迪曾经是“BBA德系三强”的标杆,一度扮演高端公务汽车的角色,销量应当很高才对吧;可惜的是外国品牌汽车自2017年下半年就不再允许作为公务汽车采购了,旧车还在使用中,但也全数进入自然报废的倒计时阶段,失去了这个标签的奥迪会彻底失去竞争力。

奥迪a7allroad召回(此应为史上最尴尬的召回)(4)

以A7L为参考,该车2.0T&7DCT两驱版本的指导价要44.97-46.97万,在高端轿车阵营里,2.0T是个小排量,180kw/370N·m的动力储备在同排量发动机里也不算优异;所以A7L即便是台后驱车也缺乏竞争力,尴尬的是两驱版A7L还是个前驱代步车,似乎在同级合资汽车里也很难找出其他前驱轿车了,尤其是在林肯大陆(前驱轿车)停产后,似乎只有冷门的沃尔沃S90和前驱A7L差不多了。

奥迪a7allroad召回(此应为史上最尴尬的召回)(5)

2.0T&7DCT的适时四驱指导价为49.97-51.99万,适时四驱比较遗憾,7.5秒破百的性能相当差;国产的全时四驱插电混动中大型轿车定位只是30万左右,车辆不论驾驶品质还是操控极限都要高于A7L,内饰用料标准也更符合豪华轿车的标准。

所以奥迪A7L只有指导价为59.97-77.77万的3.0T-V6版本还有些看点,5.6秒破百的性能很高。

而上述插电混动轿车的最好成绩是3.7秒,最慢的、能在后驱和四驱之间切换的版本为4.7秒;纯电动中大型轿车基本都在4.5秒以内,而这些车的价格才真正符合中高端轿车的定位,也就是20~50万区间。

奥迪a7allroad召回(此应为史上最尴尬的召回)(6)

综上所述,奥迪A7L不论性能还是操控,都只是燃油车时代里的“相对高水平”;而燃油汽车在电驱动汽车面前,驾驶感受和性能标准落后了不止一个等级。所以在中高端汽车阵营里的热门品牌从原先的BBA,逐渐变成了搭载纯电动、插电混动和插电增程的中国汽车品牌,上汽奥迪在2022年还在搞这种燃油动力新车,感觉就像是在智能手机早已成为“生活必需品”的时代里,打造一台“高端按键直板诺基亚”一样,除了那点点情怀以外,实在是没有什么看点了。

不过这些合资企业总还会尝试包装“西方品牌高级感”,意在通过西方文化的入侵来包装这些品牌,可是在人们找回文化自信之后,这样的套路似乎也行不通了;加之这次的召回,奥迪A7L的未来前景基本注定喽。

奥迪a7allroad召回(此应为史上最尴尬的召回)(7)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

天和MCN发布,保留版权保护权利

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赞关注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