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到有位宝妈分享因为牛奶临期便宜不少,让她买得起,孩子也终于能喝上牛奶。然后评论里有网友说:“这种消费观会影响孩子,形成小气的性格,还会让孩子自卑。”

说到自卑,作为80后的我很有感慨。其实自卑是双对的,网友说的这种情况可能会是原生家庭造成孩子自卑的原因之一。

我的原生家庭环境就是造成孩子成长自卑的其中之二:缺爱。

我87年出生在广东云浮的农村,我爸在佛山工作,是厂里最高技术员(欧洲设备的配件,我爸是国内唯一会做的人)也是厂长,所以我爸收入一直很高。但工作也很忙,一年只有中秋和春节回家几天。所以在我的童年里爸爸的记忆不多。6岁前都是爷爷奶奶带我们,妈妈负责农活,在我的成长印象里妈妈也很忙,只有吃饭和晚上才看到妈妈。晚上我跟奶奶睡,奶奶也很疼我,所以我跟奶奶比较亲近。

妈妈在我的印象里很严肃很容易发火,尽管我每天出现在妈妈面前的次数不多,但每次出现好像都能惹她不高兴,如果做错一点事情还会招来一顿打。依稀记得被打最多应该4岁前后尿床,每次奶奶抱我去妈妈房间换裤子,妈妈第一时间把我拎过去狠狠地打我屁股。还有一次印象最深刻最冤枉的被打,92年我们家盖新房子,到饭点没看见妈妈回来,奶奶就叫我去新房子找妈妈回来吃饭;我到新房子一楼见没人就上二楼去找,下来时扎到钉子,脚流血了;当时又怕又疼回去,到家看到妈妈已经回来了,妈妈看到我当时的样子就来火了,拿起棍子就打,说我到处去给她惹麻烦;奶奶看到就立马过来边护着我边解析,但妈妈当没听到还继续打,奶奶发火了说:“是不是要把她打死,你才罢休”妈妈才停下来。后面的情况我已记不清楚了,但这次的画面却深深扎地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留下的是是恐惧和不解。

93年奶奶去世,没有了奶奶的庇护,我被打的频率慢慢增加,煮粥柴火烧得太猛妈妈轻则是骂,心情不好时会捏我手臂不到淤青不放手。我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不犯错,所以那段时间我一直活在惶恐中。我童年的第一次说谎也是源于这种恐惧,我的凉鞋是跟同村女孩子去池塘边玩水掉下去不见的,我怕被我妈发现,晚上跟弟弟玩的时候,弟弟刚好往家外面的水坑扔我的鞋到,我装着去找,然后故意放大音量告诉我妈,我的鞋被弟弟扔不见了。妈妈只是说了一下弟弟(弟弟比我小一岁半),妈妈极少打骂弟弟,我就这样逃过一劫。

96年,妈妈经常头疼在家镇上医院看不好,妈妈就带着小弟弟(我三姐弟,我最大,两个弟弟)去佛山看病,把我和弟弟托付给最小的叔公叔婆,在叔公婆家住了的半年是我童年最无忧无虑,最能为所欲为,最美好的时光。我可以跟小伙伴上山砍柴,下水摸鱼,去井边洗澡,晚上可以捧着饭串到隔壁家吃。那时候也担心妈妈治病应该要花很多钱,为了讨好妈妈,我还在那段时间,通过卖鱼草赚零花钱(我们村里有个鱼苗场,养的是草鱼,记得大概1分钱一斤收购鱼草);每次去拔草我都特别开心,遇到大人收割花生不要草的时候就特别兴奋,挑多重都不觉得累。每次卖都能赚到3-7毛钱,卖完我除了花一至两毛钱到给自己买冰棒,其余全都攒着。半年后妈妈终于回来了,听说妈妈回来那天我特别兴奋,还跑到路口去等。也不记得是妈妈回来的哪个下午,我很开心地把我攒的5元钱交给我妈(在凑够5元钱的时候我去小卖部买东西顺便换了整钱),我妈接过钱,脸没有丝毫的表情,只是质问我:“你什么时候拿了我台面的钱?”,我还是像以往一样解析,但我妈还是习惯性无视我的解析,狠狠地瞪了我一眼收好钱转身下楼了。只剩下愣在原地的我,我当时没有生气也没有伤心,但不明白我又做错了什么?

往后我只是明白了一件事,无论我做什么都讨好不了我最想讨好的人。在村里每个跟我玩的朋友都很喜欢我,都想把我当成玩具一样据为己有。我的童年甚至我的读书生涯里,我给所有人的印象都是脾气极好,为人非常随和,有求必应。因为只要别人不嫌弃我,我就觉得这个人特好,她想我陪伴她做什么我都很乐意,因为我妈的行为好像在无形中告诉我,我是一个让人觉得很讨厌的人,不想被讨厌就不要惹别人生气,所以讨好所有人好像是我的不二选择。

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原生家庭的什么行为会让孩子自卑呢)(1)

这是我家1993年的新房子,图拍摄于2020年

成长中我不缺衣少食,93年我家住的房子两层半,外面还贴了好看的瓷砖,漏水口是很漂亮的金鱼造型。室内二楼也铺了地砖,还做了石膏线天花。听我爸说当年我们家盖房子花了七万,当时佛山普通工人的工资才100多一个月。这些在村里很辉煌,但却越发衬托出我的悲哀。因为这些都不是我需要的,我喜欢住旧房子,因为旧房子里有喜欢我的朋友,还有对我特好的邻居姐姐。我特别羡慕我朋友有一对非常疼爱她,可以让她撒娇的父母。我觉得我除了住着对我来说冷冰冰的豪华大房,我什么也没有,我不是孤儿却更胜孤儿。

最后通过我的经历想告诉天下亲爱的父母们,孩子最幸福的事是父母能给到她们的是她们想要的,而不是你们认为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