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谈一谈《红楼梦》“宝玉挨打”那一回。

(本人见解,略有瑕疵,请多担待)

第三十三回“宝玉挨打”是小说上半部的一大高潮。本书没有写到战争革命造反镇压,没有写到暴力犯罪侦缉搜捕,没有写到地震空难车祸,没有写到复仇刺杀,这次挨打就算是够刺激的了。

挨打的表面原因是与琪官关系的败露以及金钏之事。金钏投井,这本身就是一个极不祥的警号,前面写秦可卿之死也有所震动,但可卿不是宝玉圈子——降营中人物,死得扑朔迷离。她的死与丧事很重大,但未见有多大的打击,金钏不同,其死得明明白白。与宝云的亲娘王夫人有关。当然,贾政大怒还是由于贾环的添油加醋地“诬告”。曹雪芹写各种人物应该说是相当客观的,褒贬不形于色的,他的人物是“圆”的而不是“扁”的。从宝玉说起,黛玉宝钗也罢,王熙凤也罢,晴雯袭人也罢,贾攻也罢,写得都很立体,不搞那种简单化的善恶白黑处理,这也是《红楼梦》有别于其他中国传统小说的地方,它不对人物进行简单化的道德定性与道德裁决。

宝玉挨打的三个原因是什么(宝玉挨打明白了什么)(1)

唯独对于赵姨娘与贾环,笔到之处,充满厌恶。贾环做个谜语也是那等拙劣不通。贾环一有机会就用卑鄙手段对乃兄下毒手,把蜡推倒烫伤宝玉的脸,够恶劣的了。此次诬告更下作,真是个下流坏子。但这种写法总会让人觉得有失公允,贾环这个人物失去了更多的深度和可评论性。这种写法不免使人怀疑曹雪芹心理上有一种刻骨的怨恨,说不定他自己有过这种与庶出兄弟的关系方面的极不愉快的经历。

宝玉挨打的三个原因是什么(宝玉挨打明白了什么)(2)

曹雪芹

宝玉挨打的三个原因是什么(宝玉挨打明白了什么)(3)

贾环

贾政与宝玉的矛盾的焦点在于价值观念、人生道路的选择,正统与非正统。换句话说,是两种世界观,两种价值取向,两种文化思潮的斗争。贾政希望宝玉成材,光宗光耀祖。宝玉偏偏拒绝成材。贾政要的是道德文章、仕途经济。宝玉要的是情场,是知己,是得乐且乐得过且过,反正最后都会化灰成烟。宝玉要的思想里充满着顽废,而维护正统者是容不得颓废的。嵇康不造反也有罪,因为他颓废。三十三回贾政一见宝玉那副灰溜溜的样子就来了气。颓废永远不是主流,不是正统。对国计民生家业不利,宝玉自知,所以不论何时一见贾政就如老鼠见了猫一样。这不仅是因为贾政是父亲,父为子纲,而且因为贾政是正统而宝玉是异端,是“顽劣”,“不肖”“无能”“狂痴”乃至“下流”。在封建社会,非正统不仅是观念问题,而且是生理健康与道德状况的可疑。

宝玉挨打的三个原因是什么(宝玉挨打明白了什么)(4)

贾宝玉

宝玉挨打的三个原因是什么(宝玉挨打明白了什么)(5)

话说回来,其实挨打也并不是什么坏事。挨打一场感人,动了真情,是一次难得的感情交流,一百二十回《红楼梦》,哪一回见王夫人流露与贾政交流过感情?哪一回见“槁木死灰”般的李纨流露过感情?哪一回见宝钗 流露过感情?哪一回见贾母,贾政这样激动过?打人的贾政的激动程度超过了挨打的宝玉。他说的话之决绝,亲自动手“掌板”与“气喘吁吁,泪如雨下”的样子。直到见母亲后的至诚至孝的大正人君子形象,怎不令读者泪下?看来贾政并不虚伪,他的正统是充满真诚和情感的。他对律己与对自己的儿子都是严格的。但为何这么好的一个人却听凭周围发生那么多卑污腐烂呢?难道只因为他清高,“不以俗务为念”?反正他的正统脱离了实际,对实际问题一筹莫展,而不联系实际的“正统”只能招致怀疑,嘲弄和厌恶。

其实我觉得这其实也是曹雪芹自己的嘲讽,因为《红楼梦》从某些意义上来说,也是曹雪芹的自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