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牛逼症”,

乍看这词,就让人不太舒服,

有种屌气冲天、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恶俗味道。

它是恶搞视频带火的一个网络热词,

与社交恐惧症相反的概念,

形容在社交方面不胆怯,不怕生,不惧别人的眼光,不担心被人嘲笑,能够游刃有余地沟通。

“社交牛逼症”鼻祖是“B哥”崔双喜——

15年前互联网初代短视频网红。

大众面前宣告吃屎、用洗衣粉在马桶洗头、在马桶里涮麻辣烫..........

都是他的代表作,低俗恶趣味,却又冲击力爆表。

吃瓜群众除了一句发自内心的“牛逼”以外,

剩下的只有懵怔和震惊。

而互联网创作,

没有“最”,只有“更”

继“牛B哥”之后,短视频的兴起,

让我们见识到了更多的社交牛逼名场面。

其中,郭老师堪称又一位绝绝子。

直播时抱闻臭脚丫子、放屁时听声逐味、滴拉着粉条一样长的鼻涕玩弄、展示还挂着不可名状迷之液体的内裤...........

她总是能肆无忌惮、毫无负担的挑战着观者底线。

社交牛逼症的真实写照(社交牛逼症是病)(1)

社交牛逼症本意是没有社交包袱,放飞自我,

但放飞自我并不意味着放飞理性、放飞智商,

出格玩火的行为自然遭到反噬与天谴,

毫不意外,“哥”和“老师”都被封杀了。

变态庸俗的视频偶尔能博人眼球,不难理解,

但是郭老师仅凭装疯卖傻即坐拥700万粉丝,

却是谜之一样的存在。

“社交牛逼症”真的就这么牛B?

难道世风日下,人皆爱丑不识美?

有网友为粉丝洗白,

看牛逼症的视频,就是一种精神松绑。

看着他们嘶吼、疯癫、哭闹,时而仰天长叹,时而面目狰狞,

你未必向住他们的生活,但肯定有一个时刻,羡慕过他们的自在。

真真匪夷所思、不可理喻。

但到底明白了,何谓双向奔赴、互相成就。

社交牛逼们大庭广众之下声嘶力竭,可着劲的吆喝,奋力的卖弄,

无非是辛苦的在讨营生,

只为点赞、收藏和转发,涨粉、涨粉、再涨粉;

而兴致盎然的一众粉丝,

内心深处的恶趣味终于找到一个宣泄口,

在他们的小众圈文化中,

烂俗的快乐具有着不可言喻的共情与安慰功效。

于是乎, 社交牛逼者与他的粉丝们,

你既疯来,我也癫;

你越作,我越捧,

你越烂,我越追,

你越俗,我越狂...........

门槛低,来钱快,不拚文化,只论噱头,

随着追捧效仿人群的趋之若鹜,

畸形网红圈文化就像野草一样疯狂滋养蔓生。

然并卵,

“社交牛逼症”是病,得治。

随着广电总局出台的坚决抵制低俗网红、无底红审丑的通知出台,

全平台封杀、作品清空、粉丝解散......

社交牛逼症的饭圈文化嘎然而止、彻底凉凉。

还得短视频一片雅俗共赏的清明网境,

网民大众无不拍手称快,

虽然还有没醒脑的粉丝委屈喊冤,

虽然抽象圈还有某些牛逼症患者仍在蹦哒,

但雷霆千均之力压下,

提醒牛逼们,赶紧换套路,

短视频好看且赚钱,可不能低俗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