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现状分析(留学生正在变少)(1)


日前,美国国际教育协会IIE发布《2019门户开放报告(The 2019 Open Doors Report)》,报告显示,中国留学生仍然是美国国际学生最大生源国,目前在读中国留学生高达36.95万人,占比33.7%,但增速已经下降到0.05%。

留学生现状分析(留学生正在变少)(2)


一度最为热门、被认为是含金量最高的美国留学,因国际形势、国内市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已经不再是国内学生留学的第一选择。


近期,国内教育机构启德教育发布的《2019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也显示了这一现象:国内雇主最青睐的海归留学国家或地区,排名前10位分别是英国、美国、澳大利亚、中国香港、法国、日本、韩国、德国、加拿大、新加坡,其中英国占比最高,达到44.86%,而美国仅有17.62%,与澳大利亚(17.29%)相仿。


与此同时,日本、新西兰等国的留学生相关报告也显示,中国留学生有减少的趋势。


拜留学形势变幻无常所赐,留学生一直被认为是就业前景最不明朗的一群人,比起国内学生“清北复交”“985/211”“五院四系”明码实价的院校价值,一纸国外院校的学历,今天说很值钱,明天可能就被HR嫌弃。

不过,近年来留学热的逐渐冷却,未必不是正在留学或者准备留学的同学一个重大契机。物以稀为贵,也许当留学不再通胀,价值就会有所沉淀吧。

留学生现状分析(留学生正在变少)(3)

花40万留学,价值在哪里


Abby第一次觉得自己花了40万出国读书超级值的时候,是她一路参加了巴克莱银行、UBS瑞银、贝莱德集团、渣打银行、联合利华、普华等公司的宣讲会。


去听的时候兴致勃勃,最后只留下了几十个公司宣传册做草稿纸和一把美银美林的圆珠笔,陪伴她走过了考试周。另一个实用的赠品是PwC的杯子,热牛奶特别好用。


Abby在英国参加的最盛大的招聘会,是由高盛、美银美林、摩根大通、德意志银行等六家顶尖投行在学校最大的阶梯教室举行的宣讲会,平常全系学生也填不满的教室,在活动前一小时排队就从教室门口到了教学楼外。


Abby其实很清楚,她不太可能是这家投行的target student,这些投行确实会从这所学校招收个位数的中国人,但都是参加过A-level考试,在英国读完本科的留学生。从来,从来没有本科来自大陆的master成功拿到offer的。

留学生现状分析(留学生正在变少)(4)


当然,Abby也不是没有尝试过在宣讲会上跟正在公司工作的校友们拉拉关系:有一次在安永的宣讲会上,她正尝试跟一个在安永transaction部门的分析师聊聊关于CFA和进入四大的辩证关系,然后旁边挤进来一个印度的男生,拿着啤酒滔滔不绝地说起自己做志愿者教小朋友们踢球的经历。Abby几次尝试插话,最后只能默默地放弃。

对于Abby和她的大部分同学,他们都是宣讲会上的壁花,只是去衬托人气。Abby在回国的时候自嘲道:“留学花了差不多四十万,我参加了大概三四十场宣讲会,这算下来相当于每场花了一万多的入场费,当时觉得很新鲜很有趣,最后却一无所获。”

终于,12个月世外桃源一般的留学生涯结束,Abby还是回到国内加入了自己本科师弟师妹的应届生求职大军,从网申、到群面、单面,最后她拿到一个四大审计的offer。拿到offer的那天她并不意外,整个面试流程她无疑是周围人里最优秀的,从英语到商业感觉,从谈吐到气质,她觉得她理所应当。

她特别害怕周围的人问她,明明本科就可以去的公司,为什么要花四十万再去。她的确怕丢面子,但是更让她纠结的是,她其实也想问。

曾几何时,她觉得留学带来的眼界学识、英语提高和全新社交网络是国内无法提供的,但一年之后,她决定留给未来一个问号。

用数学挂科换一个投行offer,值吗?


进入10月下旬求职高峰以后,在英国读master的Sylvia从来没有参加过一堂课程。

当然,她并不是沉迷于电脑游戏不可自拔,而是每天拼命在网上投递简历做网申。Sylvia的目标很明确:她的本科学校并不太好,但是拼命申请上了这所当地排名不错的大学,为的就是找到一份投行或者投资相关的工作。


留学生现状分析(留学生正在变少)(5)


Sylvia很瞧不上那种白天乖乖上课,然后晚上去宣讲会上混场子的举动,觉得太没有效率了,用她的话说就是:”花了三四十万来留学,就为了毕业后赚回来,你真以为是为了开阔眼界,为了再上一遍我本科就上过的课程啊!我当然拼命找工作啊,去上课才傻呢”。


Sylvia对自己的定位也很明确,大投行人才济济估计瞧不上她,她就发力找中小投行的工作。


她最得意的一次面试机会,来自一家西班牙的小投行。她当时在Google上搜到了这家投行在招人,页面什么的都是西班牙语,她用Google翻译过来才发现只在西班牙招人。但她没有放弃,而是在这家投行首页翻出了他们伦敦办公室的联系邮箱,写了一封情真意切地求职邮件过去,一周后她几乎要放弃的时候,伦敦办公室打电话问她能不能来面试。


最后,她成功拿到了这一家投行的offer,代价是她的金融数学挂了科。不过,在能够拿global pay,第一年就可以赚回学费的憧憬下,学业只是无关紧要的小事了。


在她的世界里,留学就是一场投资,最重要的当然是投资回报率,这难道有错么?


从未如此关心过别人的工资,因为怕学费不值得?


跟出国读硕士的同学比,Alex在留学上投下的筹码更大:三年的时间,200万的花费,为了一个排名并不靠前的法学博士学位(JD)。

虽然JD需要三年时间才能毕业,但很多人的命运在第一年结束时就已经决定了:那些在耶鲁、哈佛这些TOP 14法学院就读的人,可以相对轻松地在第一年拿到一份知名律所的实习,这些人站在法律留学的最顶端,毕业后进入金光闪闪的华尔街投行,拿着十五六万美元一年的起薪,再完美不过的路径。

Alex却没有这么幸运,他的学校相对没有那么好,第一年他尝试了一切可能的机会,但最终还是没能在美国拿到任何一个实习;第二年,还是一样令人失望的结果。

留学生现状分析(留学生正在变少)(6)


最后,Alex放弃了在美国找工作的希望,他很快就进入了国内一家最顶尖的律所,拿到30万的年薪。这家律所招人向来以挑剔著称:即使是北大法学院的研究生,毕业后能进入这家律所的也是凤毛麟角。

跟国内读研的同学比起来,Alex已经是法律求职大军中的翘楚,但他最近却无比焦虑,他说他最近有一个自己特别看不起的习惯,就是特别喜欢去打听周围同学和朋友的工资,当他知道自己的工资比别人高的时候,他会长长舒一口气,当他听到本科同学毕业之后通过不断跳槽拿到超过三十万年薪的时候,他会紧张不已,他说这是他第一次觉得自己如此肤浅。

他说,即使提醒自己不要去比较,但是200万学费和第一年30万工资的对比就会让他战栗不已。因为焦虑,所以他特别拼命地工作,他希望尽最大可能加快自己的职业生涯,他疯狂的加班,他希望老板认为他是这批新员工里最优秀的,因为那一点稀薄的自尊心。


当他下班回家,偶尔打开自己的电脑,看到过去在美国写的论文,他还是挺欣慰的,如果不去美国,他觉得写不出这些有深度的研究,最近他看了李宗盛拍的广告片,他说他在说服自己去相信,“人生走过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每一次打怪升级,总可以逼出更好的自己


去年在纽约,我在本科毕业后第一次遇见胖哥。

胖哥是我的大学班长,研究生在一所美国排名50多的学校念金融。胖哥让我在第五大道和五十一街等他,他在那里有个基金的实习面试,当又一次见到他的时候,他满头大汗,说刚才的面试非常tough,让他有点缺氧。


他提议找个地方坐坐,我俩去了Dunkin' Donuts,他买了四个甜甜圈,两杯咖啡,他抢着结账说我到了纽约是客人,虽然现在没法请贵的但这个意思还是要有。


我问他研究生毕业之后过得如何,他说一切都越来越好了,毕业之后先在D.C.呆了半年,投实习各种碰壁,身边的同学渐渐都回国了,但他觉得机会肯定是有的,于是他一气之下跑到了纽约。


由于不想再花家里的钱,他在高中同学家打地铺,一边考 CFA一边找实习,混迹各种networking找内推,没钱了就在淘宝上帮人做翻译,一天睡不到6个小时。就这样又过了半年,他的签证要到期了,在他差一点灰心回国的时候,一个纽约郊区的小商业银行录用了他,他说,一辈子没怎么哭过的他,在接到电话的时候竟然哭了。


他喝了口咖啡,第一次很正经地对我说:“挺有意思的一件事,是全世界都觉得我特别苦,但是我真不这么觉得,我不过就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在我来美国之前我一直是一个挺随便的人,做事情只求差不多就行,可现在我特别享受每一次拼尽全力的感觉,每一次绝境里的打怪升级,总是可以逼出些更好的自己。”


聊了两个小时,胖哥急着回去上一个网课,拍拍我的肩膀说,毕业五周年的时候一定回国聚一次。

我送他到地铁站,夕阳打在他身上,看着他的背影,突然觉得他还是没变,还是那个大哥,那个大学时候带我们打篮球赢球很厉害的大哥。

留学生现状分析(留学生正在变少)(7)


每个人想要更好的生活,但“更好”是什么?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出国读研成为我们的固定选项之一。


我们奔波于各大培训机构的 GMAT雅思托福班,和黄牛撕逼只为抢到一个好考位,我们跑遍中关村只愿签下一家靠谱的中介,我们反复练习只想在面试时有一个自信的微笑,我们胆战心惊得罪老板从一个实习想方设法跳到另一个实习,每天早上七点坐地铁赶去金融街赶去国贸只为一份更好的实习证明。


我们曾如此笃定地相信,大洋彼岸,我们肯定会有更多的收获,我们,也会变成更好的自己。


后来,我们漂洋过海,迷失于一次又一次拒信,挣扎于严格的签证政策,我们回到国内,迷失于国内迅速的变化以及激烈的校招竞争,我们真的变得更好了吗?


在留学的那段时间里,每天早上我一睁开眼睛,望着头顶的天花板,眼前都会浮现这个问句。

后来,一个学长点醒了我。


当我把这个问题抛给他的时候,他告诉我:


自己有变得更好吗?无所谓啊。只要你拥有一个“希望自己更好”的愿望,结果自然不会差。


-End-

对于留学以及留学后求职路上的那些磕磕绊绊,

职问决定针对未来有留学规划的泛商科同学们(咨询、金融、财务、商科等专业)

搭建一个交流留学信息、探讨最优留学规划的
预留学求职交流群!


【职问2020预留学求职交流群】


群内仅推送可以给留学申请加分的名企/外企实习岗位信息!

同时,本群还是一个预留学同学的交流基地,

那些申请路上的迷茫与焦虑,

在这里,你都会找到懂的人一起同行!


本群福利


福利一:每日推送big name实习岗位


群内推送互联网、外企、名企的

咨询、金融、财务等优质实习岗位!

我们只专注于能够帮助留学申请的名企核心岗位!

留学生现状分析(留学生正在变少)(8)


福利二:留学生求职规划公开课


留学生应该如何从留学前到归国后,

应该如何规划自己的求职时间线?
名校镀金之后,

应该如何进入金融、咨询最顶尖的企业?

职问国内外顶尖名校的导师都会一一详细讲解!


留学生现状分析(留学生正在变少)(9)

留学生现状分析(留学生正在变少)(10)


福利三:留学生必备的申请资料大全


美申、英申、澳申等各大名校的申请流程&指南

等5G资料,我们都给你准备齐了!


留学生现状分析(留学生正在变少)(11)

留学生现状分析(留学生正在变少)(12)


福利四:最新留学相关的情报交流

职问留学经历学员的真实经验分享


对于有意向留学的同学们来说,最担心的是

对于留学及其回报价值的信息不透明

对此,职问将不定期请有留学经历的内部学员,

分享留学生的优劣势以及真实的求职经验,

让你在留学求职的路上少走一些弯路!


留学生现状分析(留学生正在变少)(13)


入群方式:私信小编回复:“预留学”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