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前五篇:

吐蕃赞普被杀原因:止贡赞普——死于决斗?灭苯?还是变革

吐蕃赞普被杀原因:南日伦赞——从王国到王朝,社会转型的祭品

吐蕃赞普被杀之谜:赤德祖赞——引入佛教,又死于教争

吐蕃赞普被杀原因:在位时间最短的赞普——来去匆匆的牟尼赞

吐蕃赞普被杀之谜:赤祖德赞——“暴力弘法”的牺牲品

公元836年(唐文宗开成元年)或837年,赤祖德赞(也称可黎可足)在墨竹夏巴宫不小心喝高了,以韦·达纳坚为首的反佛教大臣,拧断了他的脖子。

赤祖德赞的弟弟达玛,被扶上了王座,成了吐蕃第42任赞普,吐蕃王朝第9任(或第10任)赞普,也是吐蕃王朝最后一任赞普。

当他于公元842年被杀后,辉煌200余年的吐蕃王朝轰然崩塌,陷入了长达400多年的割据时代。

那吐蕃王朝的诸神黄昏是如何到来的呢?

他与之前赞普分别死于社会转型、弘佛等因素,有何异同呢?

吐蕃赞普干布结局(吐蕃末代赞普朗达玛)(1)

一、朗达玛遇害的记载

朗达玛是吐蕃王朝最悲催的赞普,没有之一。

他身上有两个显而易见的标签:

其一是灭佛;

其二是因灭佛导致吐蕃王朝崩溃。

由于其恰好处于从王朝帝国时期,向混乱割据时期的转折点。同时,又是藏传佛教前弘期与后弘期的转折点。加之,佛教势力掌控了后世西藏历史的话语权。

这导致,朗达玛身上充斥着各种神话色彩浓烈的涂抹,让我们难辨真伪。

关于他被杀的经过及原因,各种版本的藏文教法史料记载基本类同。

《拔协》的记载为:“赞普成年后,被魔鬼迷住心窍,常想对护佛法律加以挑剔破坏……,于是委派大臣强令全体僧众脱掉僧衣,抛弃僧人标志。

对那些不愿如此做的,则给以弓箭和鼓拔等,命他们去打猎,不愿去打猎全部处死,经书大部分埋在拉萨的第瓦巾岩峰下。

把扎玛尔等寺庙的门全部用泥涂封起来,并下令道‘汉地和印度的释迎佛像,从上部带下来的,送回上部去:从下部带上来的,送回下部去!’

这时,拉隆·贝吉多杰在札耶巴的贝吾岩洞修行。

半夜,吉祥天女变成一个女人来到他的眼前,对他说‘吐蕃只有你是得成就者,你应该去杀死那个罪恶的国王。’

于是,拉隆·贝吉多杰化装后骑马来到拉萨向赞普敬礼。

首次敬礼时拉开了弓,二次敬礼时搭上箭,敬礼完毕时,将鬓辫往背后一甩,松手放箭,射中赞普额头。

最后,达磨赞普双手抓住箭杆倒地死亡。

吐蕃赞普干布结局(吐蕃末代赞普朗达玛)(2)

壁画《朗达玛被刺图》局部

二、头戴蔑称的另类赞普

在佛教徒眼里,朗达玛是毁佛灭法、破坏寺庙、迫害僧人的罪魁祸首。

因此,他是吐蕃唯一一位头戴蔑称的赞普。

我们之前在吐蕃赞普被杀原因:在位时间最短的赞普——来去匆匆的牟尼赞文中曾说过,牟尼赞普是吐蕃王朝唯一没有尊号的赞普而朗达玛则是唯一有尊号,但却被冠以蔑称的赞普。

他的本名,在敦煌藏文文献《赞普祈愿文》称为“乌依冬丹”,藏文含义为“小而坚稳”,似乎可以理解为“期望其排行虽小,但能坐稳赞普宝座”之意。

而在《新唐书》中则称为“达磨(玛)”

“达玛”一词源于梵文音译,意为“法”或者“佛经”,现代藏文已转意为“壮年”

而被大家广泛认知的名号“朗达玛”中的“郎”,在藏语里意为“牛”,至于究竟是黄牛,还是犏牛,倒是说法不一。

但无论如何,相比其他赞普尊号中代表神灵的“赞”,朗达玛的“牛”,自然登不了大雅之堂。

在早期的藏文史料和唐史中,从未见“朗达玛”一名的记载,可知此蔑称乃为后世教法史料书写者所加。

对此名号的来源,藏文教法史料《贤者喜宴》这样解释道:“在水阴羊年,赤达玛吾东赞诞生,其形体似黄牛,复因愚蠢致粗鲁傲慢,所以臣民称其为朗达玛。”

这段记载恰恰反过来,说明了这位被称为蔑称为“朗达玛”的赞普,之前的尊号为“赤达玛吾东赞”

同时,从朗达玛名号的变化也可得知,藏文后世的教法史料在写作时,大量参照了唐史的记载。

因为,“达磨(玛)”一词乃唐史中的称谓,并不见于敦煌文献,而教法史料作者写史时,藏经洞早已封闭,史料无缘得见。

对于参照唐史的记载,教法史料作者并不讳言。

例如《青史》作者宣努贝(1392—1481),在述及著作史料来源时,曾云:“自松赞到达玛之间的历史,在汉文史料中有所明载,为喇嘛林千札巴译成藏文,吾乃根据人主贡噶朵杰刊行之著作而写。”

可笑的是,居然现在还有些人,将汉藏史料对立来看,认为汉人所记史料皆为污蔑,实在是典型的数祖忘典

吐蕃赞普干布结局(吐蕃末代赞普朗达玛)(3)

壁画《朗达玛被刺图》局部

三、朗达玛的身世之谜

由于朗达玛的灭佛,导致佛教进入了几十年的黑暗期,后世教徒痛心疾首之情可以理解。

但为什么灭佛,总要有个理由吧?

《拔协》“被魔鬼迷住心窍”之外(类似记载还有《布顿佛教史》),众多教法史料还给了另一个解释。

热巴巾(赤祖德赞)和朗达玛的父亲赤德松赞去世后,掌控朝政的僧相娘·定埃增,因朗达玛信奉苯教,故废长立幼,将他弟弟热巴巾(赤祖德赞)扶上王座。

等热巴巾被反佛教大臣韦·达纳坚刺杀后,拥苯的势力扶持朗达玛上位。新仇旧恨一起爆发,遂大行灭佛之举。

《贤者喜宴》:“长子拉协藏玛,由于非常喜欢佛法,而出家为僧,居于僧众之中。次子赤达玛乌冬赞,因喜恶行,而不宜为王。三子赤祖德赞年届十二岁,于阴火鸡年(817)立位。”

这条记载可清楚看出,赤德松赞三个儿子的长幼排序,长子藏玛、次子朗达玛、幼子赤祖德赞(热巴巾)。

而朗达玛未能继位的原因在于,“因喜恶行,而不宜为王”

其他记载“朗达玛为热巴巾兄长”的教法史料,还有《吐蕃王统记》、《红史》、《新红史》、《西藏王臣记》、《如意宝树》、《汉藏史集》等。

但有趣的是,同样是《贤者喜宴》又在另一处有如下记载:“该王(赤德松赞)有五子,即拉协藏玛、赤祖德赞惹巴仅、赤达玛乌冬赞、拉杰及伦珠等五人。”

其他记载“热巴巾为朗达玛兄长”的教法史料,还有《布顿佛教史》《拔协》

由此可见,朗达玛究竟是哥哥还是弟弟,各位书写教法史料的高僧们,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那我们来看看,年代更早的唐史和敦煌史料里,是如何记载的。

敦煌藏文文献《吐蕃赞普世系表》“赤德松赞与没庐妃所生之子,赤祖德赞及乌依冬丹(郎达玛)。”

也就是说,赤祖德赞和郎达玛是一母所生,且郎达玛排在后面。需要注意,史料中王族子嗣排序是绝对不会颠倒的。

同样,唐史的记载,可作为佐证。

《新唐书·吐蕃传》:“(赤祖德赞)赞普立几三十年,病不事,委任大臣,故不能抗中国,边候晏然。死,以弟达磨嗣”。

因此,“朗达玛因王位被夺,心怀愤恨而灭佛”,这条看起来逻辑清晰的理论,在基础上就不成立。

吐蕃赞普干布结局(吐蕃末代赞普朗达玛)(4)

唐文宗在位期间(826—840年)唐蕃地图

四、朗达玛执政时期的吐蕃

在很多人的概念里,朗达玛推行灭佛导致的社会撕裂,是吐蕃王朝崩溃的原因。

但其实,赤松德赞执政初期,信奉苯教的大臣玛祥仲巴杰恩兰·达札路恭也曾大规模灭佛。

《青史》:“玛祥大臣握有大权,不喜佛法,将所有出家人都逐出蕃境……把诸寺庙改作屠宰场。赞普对佛法虽有信仰,而无权。”

详见本系列前文《吐蕃赞普被杀之谜:赤德祖赞——引入佛教,又死于教争》

也就是说,吐蕃之前的案例便足以证明,灭佛并非吐蕃王朝崩溃的主因。

那朗达玛因何灭佛,并诱发了吐蕃社会矛盾的总爆发呢?

首先,朗达玛继位初期,吐蕃遭遇了一系列地震、饥荒等自然灾害的打击。

《贤者喜宴》记载:“其时,一切神魔发生战乱,于是出现了即将毁灭王法的各种恶兆:发生了大地震;四方燃烧,天空血红色;陨石流星相互撞击;汉藏边界之西河州山地平原中央,此地为吐蕃所管之界山倾倒了,洮水被阻三日,河水回旋,向上逆流,并自河内发出巨大声光,兼有雷击。”

《拔协》也记载:“拉萨出现霜灾,庄稼生锈病,发生早灾、兽瘟和人疫。”

《西藏王统记》载:“尔时,常有冰雹,田地荒芜,早魅饥谨,人畜病疫”。

这场大灾,甚至在唐史里也有相关描述。

《新唐书》:“开成四年(839年)……,自是(吐蕃)国中地震,水泉涌,岷山崩;洮水逆流三日,鼠食稼,人饥疫,死者相枕藉。鄯、廓间,夜闻鼓声,人相惊。”

大灾之下的吐蕃,首要实施的是救灾及民生赈济工作。

但此时,吐蕃国内的经济状况,却已走到了濒于崩溃的边缘。

吐蕃赞普干布结局(吐蕃末代赞普朗达玛)(5)

在前几代的赞普全力弘佛政策,将吐蕃僧人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推崇到极至。

他们在一系列法律条款的保护下,拥有脱离世俗行政体系的“免税权、宗教裁判权和土地所有权。

急剧膨胀的僧伽集团,成了吐蕃经济体上一个无底的黑洞,直接导致了军队建设迟滞和国库收入锐减。

而以“七户养僧制”为代表的国家供养体系,又转化为赋税增加和贵族收入减少,导致僧权贵族和俗权贵族的斗争也日益激烈。

最终,出现了以韦·达纳坚为首贵族大臣,不惜以诱杀僧相(贝吉云丹)、谋刺赞普(热巴巾)为手段,来解决僧俗权力的不平衡。

作为执政不过数年的朗达玛来说,他无疑要承受前代赞普施政的恶果。

因此,郎达玛发动的灭佛运动,并非如教法史料所言,出于其本人及身边大臣对佛教及僧人的仇视。

恰恰相反,现在已有足够清晰的证据,可以证明朗达玛一直都是个佛教徒,从做王子期间,直到被杀均是如此。

因此,吐蕃末世遽然而起灭佛,更像是吐蕃统治者阶层,为解决国家面临的危机,而采取抑制佛教措施。

或者可以看成,吐蕃社会各阶层,对僧伽集团发展过快的总清算。

吐蕃赞普干布结局(吐蕃末代赞普朗达玛)(6)

《拔协》里对朗达玛灭佛手段的记载,“委派大臣强令全体僧众脱掉僧衣,抛弃僧人标志。对那些不愿如此做的,则给以弓箭和鼓拔等,命他们去打猎,不愿去打猎全部处死。”

似乎可以理解为,强令僧人还俗,释放社会生产力。

从某种程度上说,朗达玛的灭佛举措,应称为“抑僧(伽)”更为妥当。

因为,同在吐蕃统治之下的沙州(敦煌),非但没有发生灭佛的运动,僧人还在官员的组织下,举行了数千人参加的大型法事,为朗达玛祈福延寿

敦煌藏文文献《赞普祈愿文》“赞普乌依冬丹陛下也祈愿,脱离短命业障,获得长生,而愿新建佛寺及佛塔,修葺旧寺,且祈愿神人供塔及日月所存天地之间,佛法长住不灭,而为众生福德之本。”

两相对比,是不是颇有些喜感?!

吐蕃赞普干布结局(吐蕃末代赞普朗达玛)(7)

朗达玛执政期间,所谓“佛苯之争”已不再是吐蕃社会的主要问题。

真正的问题在于,急速膨胀的佛教集团,让吐蕃不堪重负,不得不动用行政手段,加以抑制。

这种抑制,让利益受损的僧伽难以忍受,发动了刺杀行动。

而据巴黎国家科学院研究员安多·卡尔梅·桑丹坚参,对敦煌文献的研读发现,刺杀朗达玛的拉隆·贝吉多杰,也非教法史料所描绘的“苦修者”,他是桑耶寺第九任堪布(主持),本就是位高阶僧伽。

这就是可以完美解释,刺杀者如何能详细了解赞普动向,又能带着武器接近赞普,得手后又有人掩护其逃走。

综上所述:

将吐蕃王朝的崩溃,归咎于朗达玛一人,是相当草率的认知。

他不过是恰好出现在,吐蕃社会矛盾总爆发的关键点上,而这些社会矛盾的累积,显然要归结于牟尼赞、赤德松赞、赤祖德赞三代赞普,不计代价的弘佛举措。

最终,让蹒跚走来的朗达玛,背了一个巨大的黑锅!

而他不过是个权力斗争的牺牲品和经济崩盘的替罪羊,杀了他不能看成是“义举”,他的死也不是所谓灭佛的“报应”。

《吐蕃赞普被杀之谜》系列写完了,我们一共用6章的篇幅,写了相继被杀的止贡赞普南日伦赞、赤德祖赞、牟尼赞、赤祖德赞朗达玛。

在本系列第一篇里,我便明言,任何国家、任何时代,刺王杀驾都是重大的历史事件。

此事一出,代表着其所在国家的社会矛盾,已激化至不可调和的程度。

所以,此系列与其说是在探究赞普之死,不如说是在揭示吐蕃当时的社会背景。

恰恰是吐蕃社会的阶层矛盾和利益纠葛,才导致各方势力用刺杀赞普的方式来破局。

权力结构和经济利益的失衡,才是各位赞普被杀的真正原因!


本系列所有文章链接:

吐蕃赞普被杀原因:止贡赞普——死于决斗?灭苯?还是变革

吐蕃赞普被杀原因:南日伦赞——从王国到王朝,社会转型的祭品

吐蕃赞普被杀之谜:赤德祖赞——引入佛教,又死于教争

吐蕃赞普被杀原因:在位时间最短的赞普——来去匆匆的牟尼赞

吐蕃赞普被杀之谜:赤祖德赞——“暴力弘法”的牺牲品

吐蕃王朝赞普被谋杀的比例,为何如此之高?


参考书目:

《吐蕃史稿》_才让;

《唐代吐蕃史论集》_林冠群;

《吐蕃几位赞普的死因探析》_索南才让;

《浅谈朗达玛灭佛的背景》_成映珠(韩);

《吐蕃末代赞普赤达玛乌东赞研究》_杨建英;

《吐蕃时期佛教与苯教的交锋与融合》_阿旺平措;

《关于吐蕃赞普达玛禁佛的两个问题之探讨——对“禁佛’之正名与达玛之评价》_洲塔,杨建英;

《吐蕃赞普赤达尔玛的统治及其后的简要历史》_安多_卡尔梅_桑丹坚参(著),德康·索南曲杰(英译藏),看召本(藏译汉)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家乡特色签约内容


详解历史细节,厘清来龙去脉,视角不同的中国历史!欢迎关注“白发布衣的藏地读行!”

吐蕃赞普干布结局(吐蕃末代赞普朗达玛)(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