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字探源】

“周”在甲骨文中写作“田”加四点,模拟田野中密集种植的农作物,因此其本义为“密集”。后来在下方添一“口”字,以示专名之用,多表朝代、部落等。

到春秋战国时期,“周”上部的“田”被讹传为“用”,甚至在《说文解字》中被正式固定为“从用、从口”,导致今天的标准字形完全失去了原有的含义;除此之外,还有将“口”错写作“人”的字形,这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大错误。

周杰伦这所有的一切表达了什么(致敬与反思换一个角度看)(1)

手写“周”字演变史

【“杰”字探源】

“杰”原本写作“傑”(音同“杰”),其右侧的“桀”(jié)字在甲骨文中为象形字,模拟两只脚踩在树上的样子,本义为高人一等,所以既表意又表音,在隶书中才基本将其上部写作今天的“舛”(chuǎn)。

后在“桀”左侧添一“亻”旁,表示才智技艺高超的人,从而演变出今天“杰”的含义。但 “杰”并不是由“傑”简化而来,一般认为前者是后者的俗写体,但在建国后被官方扶正,“傑”反而成为异体字被废除,但依然可以根据需要在书法创作中使用。

周杰伦这所有的一切表达了什么(致敬与反思换一个角度看)(2)

手写“傑”(“杰”)字演变史

【“伦”字探源】

“伦”的繁体字写作“倫”,为会意兼形声字,右侧的“侖”既表意又表音。《说文解字》认为,“侖”的本义是思想和道理,上部的“亼”(jí)本义同“集”,表示集合;下部实际为“册”的变形,模拟竹简的样子,含思想之义。

后来在“侖”的左侧添一“亻”旁,表示为人处世的道理,常用作“人伦”“伦理”等词语。由这一本义,后来又逐渐引申出同辈、同类等含义,如“无与伦比”等词语。该字在秦小篆中的字形于今天尚有差异,在隶书中逐渐定型。

周杰伦这所有的一切表达了什么(致敬与反思换一个角度看)(3)

手写“伦”字演变史

【“杰伦”二字新解】

根据上述我们对于“杰伦”二字的追本溯源,可以将其解释为才智高超、异于常人。但周杰伦越是“杰伦”,越显出华语乐坛的疲态。这必须引起我们的警觉,网红歌为什么受到追捧?“红”就一定正确吗?

华语乐坛的沦陷,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短视频的兴起。我们承认,不管是短视频还是书籍报刊,都可以传递正能量、提供娱乐。但是书籍报刊的内容表现形式是成行的印刷文字,受众在阅读过程中遵循线性思维;而短视频这种媒介,天生具有内容上的不连续性,它在不断割裂受众的线性思维,使得受众难以接受深奥的内容,越来越沉迷于短、平、快的刺激,也难怪短视频有“精神鸦片”之称。

短视频造就了快餐经济,使音乐行业开始追名逐利。儒家将“先义后利”作为价值导向,认为追求“义”本身就是追求最长远的“利”。今天的我们倒不必拘泥于所谓“义利之辨”,但却不能任由“利”来驱使我们的行动。得益于新媒体的发展,各种各样依赖团队运作、商业运营的所谓“歌手”应运而生,抄袭也成为难度最简单、成本最低廉的“创作”方式。在资本的驱使下,“热歌”日新月异,“好歌”却屈指可数。

尽管如此,我们不能将责任归咎于短视频等技术;事实上,这样的归咎也毫无作用。技术是人类创造的,我们不能被技术谋杀!所以,短视频造成的影响都只是表面,其深层次是人自身出了问题。是人自身放弃所以为人的尊严,变得甘心被技术驱使,最终导致人的审美成为了技术的附庸。

我们庆幸这个时代还有周杰伦,还有一大批“杰伦”的文艺从业人员在坚守他们的初心。但是我们不应该仅仅沉迷于周杰伦“杰伦”的才华,而是希望看到更多“杰伦”的文艺从业人员为文化增添色彩!

周杰伦这所有的一切表达了什么(致敬与反思换一个角度看)(4)

手写楷书“周杰伦”

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如果您对汉字探源与新解的模式感兴趣,欢迎关注后续文章,感谢您的支持!如果本文内容与您的认知有偏差,也欢迎在评论区提出。

另外,有必要对文章资料和观点做一个说明:首先,本文主要采信《说文解字》和《康熙字典》,并参考其他主流的汉字演变解释;其次,本文在传播汉字文化的同时,也要兼顾今天的汉字使用规范;再次,为了表达文章主旨,有时需要做出一定的必要妥协,请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