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庄王问鼎中原故事概括(原是出自楚庄王之口)(1)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楚庄王,在靠隐忍示弱的过硬演技掩饰下,摸清状况后清理朝政、治理楚国。

虽说楚庄王继位头三年每天花天酒地不理政事,但楚国家底还是很殷实的。他的父亲楚穆王位期间,不断向周边用兵,攻灭江国、六国、蓼国、攻伐陈国,楚国的国力充实起来。若不是受到实力更强的齐国制肘,楚穆王估计也能称霸。

楚庄王问鼎中原故事概括(原是出自楚庄王之口)(2)

01.

公元前611年,楚庄王攻灭了庸国(今湖北竹山西南),公元前607年,楚国攻伐宋国,获得战车五百辆......

楚庄王一股作气,公元前606年,他攻打陆浑戎。这个陆浑戎的部队,打不赢就逃,一直逃到了洛水边。楚庄王的队伍也乘胜追击,追到了洛水边。

洛水边就是周王室所在地的洛阳城啊。楚王的军队在洛阳城外乌央乌央一大片,楚庄王在洛阳城外大张旗鼓地搞起了阅兵,威风凛凛的战车、雄纠纠的步兵,那阵仗,好像要把洛阳城给吞了。

02.

楚庄王为何在周王室家门口耀武扬威?这得说说楚国的先祖熊绎。

在周成王时期,熊绎是周王室勤军功臣之后,被周成王以子爵的名义分封到楚地,但楚一直被排除在中原文化之外。

在周夷王的时候,王室衰微,熊绎的后人熊渠势力扩大,他说:“既然他们认为我们是蛮夷,那我们就不用中国的名称谥号。”于是,在没有得到周王室的分封的前提下自立为王,也就是说,脱离周王朝的统治,我要自己说了算。

到了齐桓公称霸时,他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维护周王朝的宗法制度。后来他又搞出个“召陵之盟”来牵制楚国,迫于齐国的威慑,楚国只得低头向周王室进贡。按周王室的礼制,只要诸侯在王城周边活动,王室得派得大臣前来犒劳慰问。楚军在追打戎人,王室更要来犒军。

03.

周定王决定派出宗室贵族王孙满以慰问的名义打探下楚军的虚实。这个王孙满虽然很年轻,但聪明过人。比较出名的一个典故“王孙满观师”,说的就是他。

公元前628年,秦穆公攻打晋国,孟明视带着军队经过周王都城时,站在周王身边尚是孩童的王师满说:“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果不其然,在崤之战中秦军大败。

楚庄王一看到王孙满,就问的鼎小大轻重。王孙满一听,好你个楚庄王,来者不善啊。

你想,一个诸侯竟敢在王室家门口问起象征国家权力鼎的轻重,想必是狼子野心啊。

据《史记》所载:

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

王孙满曰:“呜呼!君王其忘之乎?昔虞夏之盛,远方皆至,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桀有乱德,鼎迁于殷,载祀六百。殷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必重;其奸回昏乱,虽大必轻。昔成王定鼎于郏娜,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楚王乃归。

04.

王孙满为何如此想?楚庄王所问的“鼎”,其实是古人煮东西的器物,三足两耳。据传上古夏禹铸造了九鼎,代表九州,是国家权力的象征。夏、商、周三代皆以九鼎为传国重器,为得天下者所据有。

王师满悠悠然一句:“在德不在鼎。”意思是说,鼎的轻重,取决于统治者的德行,鼎本身的实际大小重量根本不重要。

楚庄王一听,你王孙满跟我绕什么圈子,我干脆把话挑明了说。于是,楚庄王说道:“你不要以为手里有着鼎,我们楚国折断戈戟上的尖刀,就足以做成鼎。”

王孙满丝毫没有受到楚庄王的威慑。他不亢不卑地说:

唉!君王你忘记了吗?从前虞、夏的盛世,远方的人都来臣服,九州的长官,都奉献辖地所产的金属,禹王便把那些金属铸进九鼎,并在鼎好雕刻了山川物象。所有千百异物,雕刻完备,好使人民晓得神妖鬼怪,是些什么形状,夏桀昏乱无德,九鼎才移转给商,一共经历了六百年。商纣暴虐无道,鼎又迁到周朝。如果天子有德,美善而光明,鼎虽小却是很重;如果天于无德,奸邪而昏乱,鼎虽大却是很轻。当初成王把鼎安置在郏鄏的时候,曾经占卜过,可以传三十代,经历七百年,这是上天的命令。如今周朝的道德虽已衰微,可是上天的命令并没有改变;这九鼎的轻重,还是不可以问的呢。”

楚庄王一听,碰了个软钉子,无话可话,只好退兵回去了。

这便是“问鼎中原”的来历。自此以后,人们将企图夺取政权称为“问鼎”。

参考文献:《史记》(汉)司马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