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国家记忆》,一起涨知识!

1953年驻藏部队粮食短缺,随即中共中央决定千里驰援西藏。12月17日驼队到达不冻泉,此时担任运输重任的骆驼,体力也到达极限……

进藏无人区前的准备(海拔5000米突遇暴风雪)(1)

时任西藏运输总队政委慕生忠心里着急,后来,他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说:“青藏高原的草又矮又稀,且被冰雪或沙石盖着,骆驼啃不上。有的骆驼只得半卧半跪地啃草吃,真难为它们了。”

死去骆驼背上的物资,被驼工们小心地取下来,搭在其他骆驼上,大家不想丢掉哪怕是一粒粮食,大家都想将全部给养送到西藏。可是驼工将死去骆驼的物资加在健康骆驼身上,本身就超载的骆驼承受不了更大的重量,耐力骤然下降,死亡的骆驼越来越多。

1954年1月初,西藏运输总队第三中队到达了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风火山站。这时,他们中队的骆驼已经死去了一百多峰。

进藏无人区前的准备(海拔5000米突遇暴风雪)(2)

要想保存骆驼的体力,只能削减载重量。第三中队长冯国新权衡再三,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他决定削减自己和队员们的口粮。

第二天,他们“轻装”上路。就在第三中队出发后不久,多变的高原气候仿佛故意和他们作对似的,骤然风雪大作。恶劣天气下粮食消耗更快,仅仅一周后,三中队各个小队便相继出现了断粮的情况。中队长冯国新,不愿看到整个中队的士气就此消沉下去。

1954年2月2日农历除夕,第三中队的宿营地弥漫着久违的肉香。队员们闻着味道找了过来,发现冯国新正在为大家煮肉汤。

原来这些是死去了的骆驼的肉。队员们低下了头,但为了活下去,他们只能含着泪水吃掉自己最亲密的伙伴。

1954年2月11日,第三中队终于抵达达拉山口补给站。达拉山口站给第三中队提供了四十斤小米和四十斤面粉,但苦难却远没有结束。他们要冲击唐古拉山了。

进藏无人区前的准备(海拔5000米突遇暴风雪)(3)

李得瑜手记

李得瑜手记: 行至唐古拉山(山口)顶峰时,海拔最高已达5000多米,好像天上云雾与冰天雪地相近了似的。那里温泉又多,蒸气和拉雾一样,人们感觉头疼眼花,视线不清。人的鼻子是青的,嘴是紫的,要是行走快点就喘不上来气。

这里空气中的含氧量仅能满足人体对氧气需求量的一半,队员被迫停下来休息。天刚黑,风云突变,鹅毛大雪像棉花团一样从天而降,接着又刮起了大风,在那种情况下再想走已经来不及了。第三中队,只得在山顶上宿营。第二天早晨,李得瑜被小队长孙兆存不顾一切地摇醒,当李得瑜睁开双眼的一瞬间,他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进藏无人区前的准备(海拔5000米突遇暴风雪)(4)

骆驼都被雪埋掉了,帐房压得人都起不来了,骆驼光是鼻子里出来的两个黄洞洞,肚子都被雪埋了。

进藏无人区前的准备(海拔5000米突遇暴风雪)(5)

一夜的大雪,唐古拉山顶的积雪已经有一人多高,孙兆存万分焦急地呼喊起来,催促大家赶快从雪里爬起来。大家齐心协力,强忍着刺骨的寒冷,从雪堆里扒出骆驼和物资。直到这时人们才发现,已经有十几峰骆驼被活活冻死了。

在孙兆存的带领下,大家积极行动起来,将粮食和物资捆上驼背,起程下山。

李得瑜所在的小队走在最前面,用了十多个小时才走下山峰,在没有积雪的地方宿营。但是走在后面的几个小队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进藏无人区前的准备(海拔5000米突遇暴风雪)(6)

有的小队由于行动迟慢,还未把骆驼和任务物资挖出来,突然又一次风雪大突变,这几个小队不得不又在唐古拉山顶峰住了一夜。

第三天,雪停了,在这场雪灾中幸存下来的小队,全部返回山顶,投入到营救当中。然而他们发现,能够救活的人已经不多,百余峰骆驼也早已冻死。大家拼尽最后一点力气,把宝贵的任务物资一点一点从雪中刨了出来,再一包一包运下了山。

在重重压力之下,第三中队翻过了白雪皑皑的唐古拉山,最终抵达了藏北重镇那曲,和其他中队胜利会师。仅仅用了五十四天的时间,将第一批近一百万斤的粮食突击运抵西藏那曲,然后由“黑河分工委”组织牦牛运输队,将这批粮食和物资运往拉萨。

西藏军区的粮食危机缓解了。驼队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数十名驼工牺牲。在香日德聚集的两万八千峰骆驼,完成任务后回来的不足两千峰,死亡率达百分之九十以上。

进藏无人区前的准备(海拔5000米突遇暴风雪)(7)

即便是这样,稍事调整后,西藏运输总队又组织了七千余峰骆驼,驮负又一批物资二度进藏。

两次率队进藏,慕生忠经历了数不清的艰难险阻,他的心里清楚仅靠人搬,骆驼驮的运送方式不能解决驻藏部队的粮食问题。修一条公路势在必行,为了修通青藏线,慕生忠和他的驼队又一次踏上了新的征程……

敬请收看今晚(6月18日)20:00档

CCTV-4《国家记忆》

《进藏驼队》之《生死征途》

全网独家首发尽在央视频APP!

想【提前】收看《进藏驼队》

最新一期节目

可扫描下方海报中的二维码抢鲜看!

进藏无人区前的准备(海拔5000米突遇暴风雪)(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