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加尔文一家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中产家庭,男主人多恩是空军学院的军官,女主人咪咪也是贵族的后代。咪咪近15年不断的怀孕和分娩,让加尔文一家一下子拥有了12个孩子,其中10个是男孩,2个是女孩。在经过不断的搬迁后,他们最终定居隐谷路。宽敞的房子,环绕的庭院,还有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这就是女主人咪咪梦想中的生活。

霍林郭勒儿童孤独症咨询(隐谷路12个孩子6个患上精神分裂症)(1)

高中时代的咪咪和多恩

霍林郭勒儿童孤独症咨询(隐谷路12个孩子6个患上精神分裂症)(2)

咪咪(怀里抱着玛丽)和其他11个孩子在隐谷路家前的台阶上

但好景不长,很快家里便开始发生了变故——长子唐纳德疯了。

唐纳德是当地的橄榄球明星,长相帅气,身材矫健,是被家里人寄予厚望的长子。在17岁这年,他突然一口气砸碎了家里的10个盘子。他会让两个弟弟按住某个弟弟,自己打他,还叫别的弟弟轮流打这个无法动弹的弟弟。他发出的命令让几个兄弟难以忘怀:“要是不打,或者打得不够狠,你就是下一个挨打的人。”大二时,他总是做出一些异常行为,最开始只是说神经质的话、殴打同学、虐猫,而后演变成具有自毁倾向的自焚和自杀。多恩和咪咪这才意识到唐纳德似乎是得病了,曾经那个被他们赞赏和精心栽培的儿子再也回不来了。

霍林郭勒儿童孤独症咨询(隐谷路12个孩子6个患上精神分裂症)(3)

唐纳德

多恩和咪咪还没能完全唐纳德发疯的事实,紧接着老二吉姆就因为在学校殴打同学而被勒令退学,从此显现出暴力、冲动和妄想的倾向。大哥唐纳德被送进精神病院后,二哥吉姆就成为了弟弟妹妹们的权威,他常常组织弟弟们互相打架,甚至一起欺负两个最小的妹妹。在与妻子凯西结婚后,也开始了长达十几年的家暴。

第三个发病的是老四布莱恩。老三约翰躲过一劫,热爱古典音乐的他最终成为了一名音乐教师,逐渐断开了和隐谷路的联系,并与同为音乐教师的南茜结婚了。布莱恩比约翰更具有音乐天赋,在上高中时就和同学组成了一支摇滚乐队,也是从那时起他开始吸食LSD致幻剂。

霍林郭勒儿童孤独症咨询(隐谷路12个孩子6个患上精神分裂症)(4)

布莱恩(最左)和他的乐队成员

在科罗拉多州有一定人气的布莱恩很快找到了女朋友诺妮,最终分手。某一天早上,多恩和咪咪接到了电话,通知他们前去收尸——在分手后一次争吵中,布莱恩开枪杀死了诺妮,随后开枪自杀。之后警察调查到事发前一天,布莱恩去商店里购买了一支手枪,这证明了布莱恩是蓄意谋杀。

一个个噩耗接踵而至:不久后,家里的第七个儿子——,开始出现幻觉,不断地说自己前世生活在中国;老九马特发病后被送进医院,却多次逃到街上非法游荡,被警察逮捕;老十彼得在14岁时被人发现偷东西、纵火,变得乖戾反叛,被多恩和咪咪强制送去冰球训练营后,又在训练营里尿床、殴打其他营员。

至此,加尔文家的12个孩子里,已经有一半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剩下的孩子们或许只是“暂时”健康的,谁也不知道,会不会有一天有第七个人突然发病,每个孩子都活在担惊受怕之中。

多恩的好友——石油大亨加里的妻子南希得知了加尔文家的事后,认为两个小女儿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实在是太可怕了,于是和咪咪商量后,南希把姐姐玛格丽特接走照顾。妹妹玛丽显然无法接受姐姐的离开,无法改变现实的她只能亲近妈妈以寻求庇护,在咪咪不在家时,就独自待在父母的房间,还必须锁上门。因为她成为了哥哥们攻击的靶子,她放学回到家,哥哥们就会对她进行带有明显侵害意味的打屁股的”游戏“,会被奇怪地抚摸身体。

多年后,玛丽问起南希为什么当初不是更年幼的她被送走,南希回答:“因为你妈妈认为虽然你年龄小,但你更加独立。”被送走的玛格丽特看似过上了安定且奢侈的生活,但就读于贵族学校肯特中学的她始终无法被这个圈子所接纳,也无法真正融入南希一家,于是大学的她开始到外地读书,自己勤工俭学。

霍林郭勒儿童孤独症咨询(隐谷路12个孩子6个患上精神分裂症)(5)

玛丽,家中最小的孩子

妹妹玛丽却更加不幸。1979年,玛丽13岁,咪咪将她送到了二哥吉姆(已经出院但仍有精神问题)的小木屋过夜,从这一天晚上开始,玛丽不断被吉姆侵犯的日子开始了。强烈的羞耻感让玛丽对此事守口如瓶,吉姆也未曾提起,但侵犯却从未停止。终于,选择上寄宿高中的玛丽终于离开了家,也终于远离了那间小木屋。

开始一段新生活的玛丽给自己起了个新名字——琳赛,来自于她的外公。

这天,琳赛受邀在一所有名的幽会场所参加高中聚会,喝醉酒的她被男生们带进一个内嵌式壁橱,悲剧就这样再次发生了。事后,琳赛陷入巨大的自我怀疑中:为什么我没有听妈妈的话回家?为什么我没有逃跑?都是我的错。

琳赛开始寻求外界的干预,在治疗师斯尔文的引导下,她第一次将深埋在心中的秘密讲述出来,“这不是你的错”,琳赛终于得到了不同的声音。之后的她曾回家质问吉姆,但吉姆已经完全不记得了,“你性侵了我!”,哥哥彼得紧紧抱住她说“我知道你没有撒谎”,父亲多恩要求吉姆“滚出家去”,这是琳赛第一次从家人身上感受到的维护和信任。很久以后琳赛才知道,彼得相信她是因为他也曾被吉姆性侵。

琳赛还将斯尔文式的心理治疗方法介绍给了姐姐玛格丽特,于是,玛格丽特开始咨询戒毒门诊(她曾吸食大麻),利用瑜伽、跑步等方法给自己的内心开拓了一片宁静的土地。在姐妹俩的一次谈话中,她们惊奇地发现原来彼此都曾有过被吉姆性侵的经历,一句“你也是吗?”让姐妹俩因为相似的遭遇变得更亲密,随后她们选择将这件事揭露给母亲咪咪。

霍林郭勒儿童孤独症咨询(隐谷路12个孩子6个患上精神分裂症)(6)

玛格丽特的日记

霍林郭勒儿童孤独症咨询(隐谷路12个孩子6个患上精神分裂症)(7)

琳赛(左)和玛格丽特

也是这一次揭露,让姐妹俩第一次知晓了发生在母亲身上的故事:咪咪的父母在她小时便离婚了,之后便和母亲和继父一起生活,母亲常常忙于工作而必须在城里过夜,家里就只剩下咪咪和继父二人,再加上酗酒,继父便对咪咪有了非分之举。婚后的生活也并不如意,咪咪曾发现在她怀孕期间,多恩有过至少六次外遇。

更令人惊讶的事发生了。此时已经中年的大哥唐纳德突然告诉大家,自己曾在16岁时被咪咪的好友、牧师弗莱迪性侵。咪咪一度怀疑这话的真实性,毕竟唐纳德患有精神分裂症,而弗莱迪又是多年的朋友,但之后的一个人证明唐纳德说的话是真实的——唐纳德的女友有位近亲,名叫肯特,他说自己在十几岁时也曾被弗莱迪性侵。

此时的琳赛已经事业有成,越是安稳度日的她,越想要设法帮助家中患病的哥哥们,无论当年他们对她曾做过什么。她资助了当时并不被看好的精神病研究,并说服了家人提供实验样本信息。26岁的她还成为了哥哥彼得的指定监护人,她想将适用于自己和姐姐玛格丽特的心理疗法也给彼得使用,虽然最后彼得病情恶化,不得不放弃治疗,琳赛也坚持送彼得去医院进行电休克疗法。琳赛动员那些至今仍健康的家庭成员们一起照顾、关怀患病的哥哥们,争取社保福利、采买生活用品、代管医保、申请换药等等跑机关部门的事都亲力亲为。

1975年,多恩中风,导致右侧肢体瘫痪且丧失了短期记忆能力,曾经事业蒸蒸日上、热爱驯鹰的男主人就这样逐渐衰弱下去。2001年3月2日,吉姆在公寓去世,享年53岁,死于抗精神病药物引发的心力衰竭。2009年12月7日,乔独自死于家中,享年53岁,死于氯氮平中毒引起的心力衰竭,是吉姆之死的重演。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就和精神分裂症一样危险。

同时,加尔文一家遭受的苦难也是“一部朦胧的精神分裂症科学史,一部几十年来追溯精神分裂症病因和本质的历史”。

据估计,精神分裂症影响着全世界约1%的人口——全世界8200万人,包括300多万美国人。按某一种标准算,美国确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占据了全美所有精神病医院床位的三分之一按另一种标准算,在患精神分裂症的成年人中,每年约有40%的人完全没有得到治疗。每20例病患中就有1例会结束自己的生命。

最初,精神分析专家认为“严厉专制的母亲对于孩子的发展会产生危险的影响”,这样一类“不苟言笑,举止得体,但完全缺乏真实情感”的妈妈被称为“精神分裂症妈妈”。1962年,小说《飞越疯人院》的诞生使反精神病学运动进入社会主流,它描述了一家州立精神病院中的残酷现实,暗喻了社会的管控和权利的压迫。

霍林郭勒儿童孤独症咨询(隐谷路12个孩子6个患上精神分裂症)(8)

1975年《飞越疯人院》被改编成电影

之后,年轻的精神病学家戈特斯曼和他的合作者提出了“精神分裂症的多基因理论”,他们提出存在一个“易感阈值”,易感性超过这个理论值的人可能就会患上精神分裂症。在他们看来,遗传和环境因素——比如家族病史和童年遭受的创伤——可能联合起作用,使一个人的易感性接近这种阈值。后来新的研究表明:城市越大,社会阶层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就越强。

最小的妹妹琳赛鼓起勇气讲述了不普通的家庭的故事,不仅让世界上更多人更了解精神分裂症以及如何给他们多一点关爱,也为整个精神病学提供了独一无二的研究案例。但直到今天,精神分裂症到底来自先天基因还是后天环境这一问题仍然没有确切的答案。生命从某种程度说具有宿命性,但人绝不仅仅是基因那么简单。“我们都是周围所有人的产物,那些我们必须一同成长的人,那些后来我们选择一起生活的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能摧毁一个人,能改变一个人,也能修复一个人,在不知不觉中,也定义了一个人。我们之所以为人,是因为周遭的人使我们成其为人。”

霍林郭勒儿童孤独症咨询(隐谷路12个孩子6个患上精神分裂症)(9)

2021年10月,加尔文家的故事成书并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