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鉴赏:"女子无才便是德"争议点何在?从这六点可以看出没有必要

我是大夫觉成,喜欢中国传统文化,欢迎阅读。

为什么女孩没有三从四德(34女子无才便是德)(1)

01觉成观点

"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争议点主要是有人认为这是不对的,是对女子的歧视;有人认为这句话是对的,将这句话理解为歧视的人,是将这句话的意思理解错了。

觉成认为,争论这句话的对错,没有必要,也没有意义。后面我会从六个方面来说明我的观点。

02"女子无才便是德"及相关问题释义

要想说清楚这个问题,首先就要弄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1、在古代什么是"女子之才"?

女子通文识字就称为有才,要是能吟诗作对,就更会负有才名。

2、在这句话里,"无"是什么意思?

"无"不是没有的意思,而是低调不显露的意思。

"无"在古代用语语式中,是"以……为无"的意思,是意动用法。此处是"本来有,但是不显露出来"之意。

3、在古代什么是"女子之德"?

古时对女子德行的要求是: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称为四德。

妇德:是指女子的品德要好。

妇言:是指女子要会说话,在家里既能相夫教子,又能说顺从的话。

妇容:是指女人要会打扮,收拾漂亮,取悦丈夫。

妇功:是指女人要会做家务活以及女工活,如针线活。

4、在古代对女子的社会要求和定位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讲究一夫一妻多妾。

女子只能在家相夫教子,不能出门在社会上找工作,当时的社会环境、习俗,也不允许女子在社会上出头露面找工作,养家是男人的事。

有客人来访,女子都要回避,不允许见外人。

所以,对女子的要求不是要有才,而是要有德。

5、"女子无才便是德"释义

这句话的意思是:女子有没有才华不重要,有德行非常重要。女子不能没有德行,有才无德,就会做出卖弄、不安分的事,给家里带来灾难。

女性有德,不仅旺夫、旺家,还能给一个家族几代人,带来深刻的影响。有句俗话叫"好女旺三代",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为什么女孩没有三从四德(34女子无才便是德)(2)

03"女子无才便是德"出处

1、最早收录在《安得长者言》

"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被陈继儒(陈眉公)收录在《安得长者言》中。《安得长者言》主要是记载和收录有名望的长者所说的话。

书中,陈眉公对这句话解释说:

"女子通文识字,而能明大义者,固为贤德,然不可多得;其它便喜看曲本小说,挑动邪心,甚至舞文弄法,做出无丑事,反不如不识字,守拙安分之为愈也。女子无才便是德。可谓至言。"

从陈眉公的解释中可以看出,女子要是能德才兼备,那是贤德之人,不可多得,可遇不可求。退而求其次,宁愿选无才有德行的女子,也不能选有才无德行的女子。此处,突出了女子德行的重要性。

2、张岱在《公祭祁夫人文》中又对这句话做了解释

文中说:"眉公曰: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此语殊为未确。愚谓:丈夫有德,而不见其德,方为大才,女子有才,而不露其才,方为大德。"

这段话的意思是:陈眉公说男人有德行就是才华,女子没有才华就是德行,这句话很不明确。 我说:男人有德行,然而不彰显自己的德行,才是真正的大才。女子有才华,然而不显露自己的才华,才是真正的大德行。

04"女子无才便是德"争议点

1、有些人认为这是对女子的歧视

现代人讲究男女平等,从现代汉语语法中直接理解,女子没有才华就是有德行。

一是这句话说不通,"没有才华"和"有德行",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二是凭什么女子没有才华就是有德行?难道说女子有了才华就没有德行了?这简直是歧视人!是可忍孰不可忍?

这就是现代人站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中,从自己的感受去理解这句话了。

2、有人认为这句话是对的,理解为歧视,是将意思理解错了

1.古文的理解,不能用现代语法结构直面理解。

2.古时的社会背景与现代社会不同。古时,女性社会地位低,是不争的事实,不是由个人自己能改变和决定的,这是一种大的社会环境所决定的。

3.现代社会与古时对女性的要求和定位完全不同。

4.现代社会与古时社会环境不同。古时,女子无法走出家门参加工作,参与到社会发展之中,只能以丈夫为中心,在具体的生活当中,德行更为重要。

现代社会的女子,与男子是平等的,公平竞争,机会均等,女子有充分的表现机会。

所以说,用现代人的思维去直面解读这句话,是会有错误感觉的。

05"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争议很没有必要

1、"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意思很清楚,就是在强调,不管是男还是女,德行比才华更重要。

这句话意思清楚,就不要用现代白话文去理解和误读了,用曲解的意思去争论,实在是不智之举。

2、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一种角色的权利与义务是相辅相成的,成正比的。

参与社会活动多,对社会贡献大,自然就会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及报酬,得到更高的认可,和更大的展现机会,也就会有更多的施展才华的机会。此时,获得的权力是多了,但应尽的社会义务和责任,也相应地变多了。

相反,不参与社会活动,才华也就没什么用处了,待在家里,也就只剩下德行的重要性了,对社会的贡献自然就小了,相应地自身各项权利也就变小了。

3、这句话恰恰反映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习俗之中,重在品德修行的文化氛围,不仅没有歧义,相反,还是一句警世恒言。

4、没必要非在现代语境下,对古文用现代思维进行批判。

现代人已经没有这种字面直面理解的意思了,再去批判历史特定环境下,这句话的对错,已经毫无意义了。

此一时彼一时,早已时过境迁了。以史为鉴可以,去评判对错,就有点"事后诸葛亮"的味道了。

5、文化传统的发展,无所谓对错,只对当时的社会环境而言,适不适合。适合当时社会发展的就是对的。

换句话说,在当时社会环境中,能促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展的文化氛围与习俗就是合适的,无需事后争论对错。

6、不管在哪种社会环境下,借鉴这句话的精神实质,都是有现实意义的。

不管在什么时代,人品、德行都是重中之重。

比如:现在有些家庭女人太强势,对子女性格造成了伤害。

有些女子出嫁,要彩礼数额有攀比心理,索要数额巨大,给婚姻及双方家庭关系,造成了难以弥补的伤害。

06大夫觉成结语

"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主要是讲,不管男女,有德最为重要,才华还在其次。

将"女子无才便是德",理解为女子没有才华就是有德行,是按照现代语法去理解了,是错误的。

为什么女孩没有三从四德(34女子无才便是德)(3)

个人观点,欢迎点赞、收藏、关注、评论、转发,共同学习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