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为牵引,推进全方位全体系全领域创新,日照——

滨海小城加快迈向创新强市

“人工智能、3D打印、数字化工厂……这样一家科技感满满的创新型企业,完全改变了我对日照产业的最初印象。”日前,由多家央媒和省内主流媒体组成的采访团走进山东迈尔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大家由衷感慨。

手握48项专利,迈尔医疗率先在全国建立了数字化假牙智能制造工厂,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我们改变了传统义齿生产的咬牙模,创新数字化印模,再用3D技术打印出来,工序从28道缩短为7道。”公司董事长许小伟介绍。

以迈尔医疗为代表的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正在日照加快布局、蓬勃成长,一改人们对日照“小城大港、小城大钢”的传统认知。数据统计,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已由2015年的39家增加到2021年的492家。

这种“产业之变”,是近年来日照深入实施“创新兴市”战略,以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为牵引,加快推进全方位、全体系、全领域创新的生动展现。

盛夏的烈日下,一艘万吨巨轮停靠山东港口日照港,巨大的集装箱塔吊和无人驾驶集卡车正在繁忙作业,偌大的作业现场不见一人。去年,日照港建成全球首个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通过政府的支持以及和相关科研院所的合作,我们攻克200多个难关,优化100多项技术,还突破了无人集卡让‘安全员下车’这一世界级难题。”日照港日新集装箱自动化运营中心副主任徐冠男说,今年上半年,日照港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11.6%。

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政府要为企业创新铺路,提供有力支撑。在产学研合作方面,日照做好“城市 大学”结合文章,制定《大院大所产学研合作实施意见》,促成157个企业与175个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257个专家团队达成合作319项。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公布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1》中,日照跻身全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榜。

在日照经开区,星联药业正在加快项目建设,未来将成为日照生物医药方阵中的又一“链主”。这个总投资超20亿元的项目,从第一次见面到签约只用了29天。项目“跑步”落地,得益于日照经开区完善“管委会 公司”运行模式,组建招商发展集团和经济发展集团两个平台,一个冲锋引项目,一个保障落项目。项目方负责人张心宁说,“把大笔资金投在这里,我们看重的就是日照当地政府的务实高效。”

政府的高效服务,离不开数字变革赋予的创新力量。日照坚持数字政府、数字经济、数字社会一体推进,为企业服务更快捷,让老百姓办事更方便,城市生活插上“智慧翅膀”。

如今,依托先进的“城市大脑”,日照在全省先行一步启动创建“无证明城市”,将“无证明办事”服务系统延伸至所有乡镇(街道)和基层社区,实现5221个事项“免证办”,1.75万余个证明材料实现免提交办理,仅去年就为办事企业和群众减少证明材料823万份。

最令人惊喜的变化,在于日照的年轻人和优秀人才日益增多。日照探索实施高层次人才“举荐制”,成立“人才创业投资基金”,试点“人才险”,升级“人才贷”,构建“全生命周期”人才金融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发放高校毕业生补贴1.8亿元、“人才贷”1.19亿元,可用人才公寓达6300余套,近三年引进青年人才年均增幅超过23%。

今年,日照又和青年展开一场双向奔赴,率先推进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发布支持青年人才集聚发展九条措施,配套出台15个具体文件,力争到2025年,新引进10万名以上青年人才来日照发展创业。

宜业的城市更要宜居。全力推动实现婚育、教育等服务“全照办”,“交房即办证”解决不动产证办理难题,全面推进课后延时服务、城市书房建设、中小学集中配餐、农村幸福院和长者餐桌建设……通过创新和完善社会治理水平,日照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在用心用情解决企业群众“急难愁盼”的过程中,日照正在加速向“幸福之城”蝶变。

日照让企业成创新主体,大力优化营商环境,以新思路办民生实事

创新兴市 活力涌流

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日照大力实施“创新兴市”战略,围绕落实省委省政府“十大创新”部署,召开全市“创新兴市”动员大会,提出以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为牵引,着力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把创新打造成城市蝶变的最强引擎。

如今的日照,创新因子蕴含、作用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创新源泉充分涌流,城市活力扑面而来。

“人才 金融”,企业创新加速竞跑

科技创新,企业是主体。可身处竞技场,不少企业竞跑面临两个问题:转型能力不够、不会转;创新成本偏高、不敢创。看到问题所在,日照对症施策。

日照海洋资源丰富,餐桌上总少不了透骨新鲜的“虾兵蟹将”。莒县海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能把吃完被丢弃的虾蟹壳变成“宝贝”,从虾蟹壳中提取生产甲壳素和壳聚糖,用于工业、农业等领域。

随着市场变化,海贝生物的创新转型遇到瓶颈。茫然之际,日照市科技局联合莒县科技局为企业选送了“智囊高参”——齐鲁工业大学客座教授、科技专员贺兰海。

“海贝生物生产的壳聚糖属于粗加工,要通过科技手段进行转化,实现由粗到精、由普通到高端的转变。把脉问诊之后,贺兰海还开出了“良方”:主动对接联系齐鲁工业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相关教授,联合开发能广泛应用于医疗、食品、化妆品等领域的羧甲基壳聚糖。

如今,在齐鲁工业大学实验室内,羧甲基壳聚糖小试最终阶段已接近尾声,7月份就能进行中试。公司总经理王祥涛算了一笔账,“普通版”壳聚糖如果一吨卖15万元,“升级版”壳聚糖一吨就可以卖到60多万元,年产值可以从原来的2000万元翻倍到4000万元,利润同样翻番。

日照市今年启动企业科技专员选派工作,如今,像贺兰海这样的科技专员有54名,被派驻到49家企业,他们都是从有关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中选拔出来的,在促进企业与高校院所协同创新方面发挥着积极的桥梁作用。

既有人才赋能,还有金融助力。日照东方缘日用制品有限公司是山东第一家有生产可降解吸管资质的企业,凭借一根小小的“缘”牌吸管,打开了美国、日本、韩国等海外市场。

5月,东方缘被接连的好事“砸”中:多个大订单接踵而来,PLA结晶吸管订单更是排到了2023年上半年。公司总经理王培峰打开话题,谈起了这两个月如“过山车”般的心路历程:

受疫情影响,今年企业在国内市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滑铁卢”,4月份,销售收入仅20余万元;5月份,直接降为零。

即便如此,东方缘也没有“躺平”,而是申报了PLA结晶吸管和纳米纸吸管两个新项目的技改。“困难时期正好是企业自我变革的窗口期,自主创新永远是企业叩开国际国内两大市场的‘敲门砖’。”但这时拿出几百万的技改资金,何其难?

5月31日,日照银行带着“技改专项贷”上门服务。“银行批准授信500万元,并现场签订授信业务合同”。

今年以来,日照市出台了一揽子为企业纾困解难的政策,其中实施的“技改专项贷”,变事后奖补为建设中支持,形成与省级技改补贴政策错位互补的惠企政策体系,有力突破企业技改资金瓶颈。截至目前,日照“技改专项贷”放款总额1.54亿元,利率最低至1.044%。

“前伸后延”,项目建设提质增速

营商环境也是生产力。日照把创新作为突破多重约束的“最优解”,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内在驱动力。

今年3月,五莲县骏达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办理立项手续时,工作人员的一句“再等等”让项目负责人陷入了“等待”的焦虑:当时省级“十四五”专项规划尚未印发,按规定不能受理,可是规划什么时候印发没有准确时间,项目推进难道就这样停步?

日照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决定向前一步,变以往“等着规划审”为“等着规划批”,提前评审该项目,并协调专家指导企业按照评审意见完善申请材料,完成全部预审流程。5月9日《山东省农林生物质热电联产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0年)》印发后,第二天即为该项目出具相关批复文件,项目马上立项开工。

“这是我们创新的‘前伸后延’服务模式,就是针对每个企业,为他们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务。”日照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投资项目科工作人员郭金龙说,目前,已服务200余个省市重点项目,项目平均提前两个月落地开工。

对企业而言,时间就是效益。围绕提升服务效能,日照推动营商环境再突破再升级:日照经开区组建“项目无干扰服务小组”,一个重点项目一套专班全程服务;五莲县组建“红色服务专员”队伍,实行2年“全脱产”派驻企业零距离服务;东港区组建“项目管家”服务队,开展“审批 招商”“审批 项目”“审批 园区”的审批“3 ”服务。

6月27日至30日,山东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专题培训班上,日照市作典型发言。日照强化企业需求导向,有针对性地出台了10余个优化营商环境文件,制定600余项改革措施,努力做到以“有解思维”破除“急难事”。

在岚山食品药品加工产业园,山东鲜淳乳业有限公司日照卫岗乳产品加工园项目正在加速施工。这里原来是一家海产品加工企业,2003年建成投产,后因企业经营不善停产,土地厂房闲置。

日照卫岗乳产品加工园项目总投资4.8亿元,前期苦于在当地没有加工基地,产生了一定的物流成本。企业亟须扩大生产规模,但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地方。

一边是新项目想尽快落地找不到合适地块,一边是土地、厂房闲置或利用低效。针对此,岚山区成立土地集约节约工作专班,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保障依法处置低效利用土地的顺利实施。

“岚山区主动帮忙分析落地需求、位置,建议使用这块低效土地,给我们赢得了宝贵的建设时间,缩短了投产周期,节约了用地成本。”公司公共事务部经理徐伟说,项目预计明年2月就能投产运行。

营商环境越来越好,项目推进效率越来越高。截至6月底,日照市101个实施类省级重点项目已开工100个,开工率99%,居全省第2位;年度累计完成投资188.2亿元,完成率71.6%,居全省第3位。

育人润心,幸福城市成色足底色亮

民生领域创新是创新的重要维度,日照从群众最关注的领域发力突破,以新思路、新招数办好民生实事。

四点半接孩子,曾经是赵子萱父母的闹心事儿。“我们两口子平时比较忙,孩子上小学,原先都去她姥姥家吃饭,老人年龄大了,做饭也不方便。”爸爸赵中坤说。

孩子爸爸的难题成了日照市的为民办实事项目。去年,日照结合落实“双减”政策,出台了《中小学课后服务十条工作标准》,并配套推出了学校集中配餐服务,实现“午餐 午休 课后延时服务”无缝对接。

一条举措解决两大难题。“午饭在学校吃配餐,每天的饭菜一荤一素很可口,还有点心、水果。”赵子萱说。下午结束了课堂学习后,她还参加了课后服务的特色课程——学生合唱团,“课后服务开设了书法、绘画、口风琴、手工等好多特色课,合唱团是我自己选的。”

课后延时服务不仅仅是看护学生,日照市还将高质量的课后服务作为“五育”并举的演练场,以及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特长培养和个性成长的舞台,统筹校内外资源,“一校一品”“一校一特色”开展课后延时服务。

目前,日照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全省最高,全市184所未建食堂学校全部集中配餐,所有中小学全部开展课后服务,参加学生占在校生数的98.27%,家长满意度达到99%以上。

教育是育人,读书是润心。遍布在城市各个角落的城市书房,让整个城市充满书香。家住日照沙墩生活区附近的吴改霞经常带着孩子,到城市书房沙墩社区馆进行亲子阅读。身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城市书房成为她育儿的重要“基地”。

“以前放暑假,孩子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家里,现在家门口的书房是个好去处,二宝喜欢绘本类的,老大对文学类、历史类的书特别感兴趣。”吴改霞说。

通过“政府+社会”模式,日照加大加密城市书房建设,在社区、学校、商圈等人流密集区域建设41处城市书房,打造“15分钟阅读文化圈”,开展各类文化活动2600多场次,累计接待读者超502万人次,走出了一条政府配书、三方单位承建、广大市民受益的三方共赢的新路子。“日照市城市书房建设管理的创新性实践”荣登2021年山东省第五届文化创新奖名单。

创新为民,一个“新”字包罗万象,也饱含真情,更让“生活在日照就是幸福”成色更足、底色更亮。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2021年全国公共服务质量监测情况通报》,日照市以公共服务质量总体满意度81.64分的成绩,位列全国第16位,省内第2位。

短评

思想突破推动创新突围

□ 孙向阳

落实省“十大创新”行动计划,日照坚持“不争第一,就创唯一”。行走在日照,深入项目现场,听到最多的是“率先”“首创”“先行”,强烈地感觉到,是思想突破,推动着创新突围。

将传统码头改造升级为适合自己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日照港的这个“全球首创”,正是源自思想上的破旧立新。

放眼全球,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几乎都是整体新建,动辄数十亿元的投入。业界普遍认为,这是“千万级”大型港口集团的“专属”。

决不能照搬照抄!日照港下决心打破传统,并通过科技攻关,将“不可能”变成“可能”——全球首个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落地,为港口发展打开了空间。

一家老纺织厂凤凰涅槃的故事改变了许多纺织工人的命运。原华龙纺织公司破产后,五莲县并没有把它当作“包袱”处理掉,而是把它当作产业招商的平台,通过靠大联强,引来了山东腾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并在不到100天时间里完成了从项目洽谈到建成投产的过程。

把“包袱”变成了“财富”,何尝不是一种思想上的大胆突破?在日照,每一个创新故事的背后,都是“解放的思想,是创新的源泉”的生动案例。

但思想要解放,不光是嘴上说说、口号喊喊,关键是落实到行动上。从做小事、做具体的事开始,放下传统的观念依赖和思维定式,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拼创新,最需要的是勇气加实干。

日照市2022年工作会议(走在前开新局)(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