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老乡们天天开心永远幸福安康(老乡们生活越来越红火)(1)

“希望大家继续努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乡村振兴中取得新的更大成绩,一起迈向共同富裕,生活越过越红火。”

1月18日,通过视频连线向全国广大农民朋友,向奋斗在乡村振兴一线的同志们致以新春的美好祝福。

新春佳节,各地村落乡间年味浓浓。广袤乡村涌动发展希望,乡村振兴日益呈现新图景,亿万农民信心满怀。

祝福老乡们天天开心永远幸福安康(老乡们生活越来越红火)(2)

仲冬时节,四川眉山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连片的高标准农田里依然满目生机。农人驾驶着各类现代化农机装备在田地间穿梭,翻耕土地、铺地膜、种青菜苗……一如秋收时那般繁忙。

作为四川省首个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东坡区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区,永丰村已建成全省规模最大、新品种数量最多的水稻新品种新技术中试基地,并在全省率先实现水稻“耕、种、播、收”全程机械化生产。

“种植水稻、西葫芦、青菜,除去种植成本,一年的收入有二三十万元。”种粮大户邵国东掰着指头算起了账。

在永丰村,像邵国东一样的种粮大户有5户,都采用稻药、稻菜轮作等模式,让土地既能产粮又能赚钱,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2022年6月8日,走进永丰村高标准水稻种植基地的稻田深处,俯身察看秧苗长势。放眼广袤田野,思虑深远:“推进农业现代化,既要靠我们中国的农业专家,也要靠我们中国的农民,我们有信心、有底气实现粮食安全的目标。”

“生活真的是越来越甜。”村民林赛均说,“我家的地都包给了大户,每年有好几千元进账。我和老公就近在地里帮工,一天收入有200元左右。现在儿子儿媳在外上班,孙子也渐渐‘盘’大了,你说咋能不幸福嘛?”

祝福老乡们天天开心永远幸福安康(老乡们生活越来越红火)(3)

△近年来,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推广冬季蔬菜生产,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拓宽渠道。图为青神县青竹街道沙河村村民在采收萝卜(2023年1月8日摄)。

去年,位于陕北的榆林市米脂县高西沟人抢抓政策机遇,大力推广高效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有效解决了全村1830亩谷子和山地苹果的“饮水难”。

“高西沟村的旱作节水农业项目,有效解决了过去农田漫灌费工、费水、费肥的难题,每年可节约灌溉用水7.5万立方米,谷子亩产量也达到800斤。昔日的‘望天田’变身为稳产田、高产田,全村每年可实现增收169万元。”米脂县农业农村局干部介绍。

2022年,我国农业增产丰收,特别是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九连丰”,粮食总产量达到13731亿斤。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33元,比上年名义增长6.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2%。

正如2021年在高西沟村田地里,同乡亲们拉家常时所说:

“沧桑之变啊,乡亲们今天的日子过得很踏实。”

祝福老乡们天天开心永远幸福安康(老乡们生活越来越红火)(4)

“大米小珍馐,小吃大灵魂。粉好度日月,螺小赛乾坤。”

在广西柳州,一家家螺蛳粉店门庭若市,不少返乡的人都要来嗦一碗粉。下单、烫粉、配料、浇汁,几分钟后,一碗期待已久的家乡味道就端到眼前。

2021年4月26日,在柳州考察时叮嘱道:“发展产业一定要有特色。”“要继续走品牌化道路,同时坚持高质量、把住高标准。”

从一把米到一颗螺,再到竹笋、豆角、木耳等多种配菜,许多螺蛳粉原材料产自柳州当地。

稻螺种养是当地创新的一种螺蛳养殖模式。隆冬时节,位于柳州市鱼峰区白沙镇王眉村的螺蛳粉原材料示范基地,稻田里金黄的稻穗早已收割完毕,肥美的田螺大多已经打捞上岸,运送至螺蛳粉生产企业。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乡就业,黄春俊是其中一员。“大伙琢磨,要搞竹笋深加工,提升附加值呢!”他说,“对螺蛳粉产业的关心,对农民增收的牵挂,给我们带来致富的底气和福气!”

除了赚钱的快乐,乡亲们更高兴的是“村里的竹笋,跟着螺蛳粉漂洋过海了”。

祝福老乡们天天开心永远幸福安康(老乡们生活越来越红火)(5)

△在山东省惠民县胡集镇惠台葡萄专业合作社,村民在采摘葡萄(2022年9月24日摄)。

在陕北,虽然已进入传统的农闲期,但延安市高桥镇南沟村的乡亲们依然忙碌。苹果是村里的致富支柱,驻村干部张光红忙着通过互联网,向外界推介南沟村的苹果。

2022年10月,来到南沟村,鼓励乡亲们:“大力发展苹果种植业可谓天时地利人和,这是最好的、最合适的产业,大有前途。”

2021年,南沟村苹果种植面积达到3160亩,人均3亩。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的4653元增加到2022年的1.95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由“零”增长到55万元。

非遗腊肉、沙地花生、杂粮醋……新春佳节,各地特色农产品走出大山端上千家万户的餐桌。

每一份土特产背后都是一个产业。产业兴带动百业旺,祖国大江南北,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步履铿锵,农民生活越走越有奔头。

祝福老乡们天天开心永远幸福安康(老乡们生活越来越红火)(6)

在不断拍打变化的竹竿间,随节奏起舞,蹲身、站立、移步……海南五指山脚下的毛纳村,村民们正在跳黎族的打柴舞。

坐落在热带雨林深处的毛纳村,是一个黎族百姓聚居的村寨,不仅风光秀丽,村民还能歌善舞。黎族阿哥阿姐们每天下午都会在共同广场表演黎族歌舞。

在乡村振兴工作队的帮扶下,毛纳村成立了歌舞队,从本地黎族苗族传统文化中选材,策划排练演出节目。“现在,即使登台给中外嘉宾演出,我们也不会怯场!”歌舞队队长王政珠信心满满。

除了歌舞,毛纳村黎锦织就的包包、衣服,也备受游客喜爱。

祝福老乡们天天开心永远幸福安康(老乡们生活越来越红火)(7)

△贵州省榕江县塔石乡乌吉苗寨是黔东南州苗族蜡染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图为当地村民在制作蜡画(2022年5月2日摄)。

2022年4月11日,正在海南考察的来到毛纳村,沿长廊察看黎族特色农产品和黎锦、藤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广场上,鼓励大家“搞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全面振兴有效衔接”。

“九仙织女下凡间,开创黎锦三千年。”如今,村里通过培训激发村民尤其是年轻人学习传统技艺的兴趣,助力传承传统文化,促进村民增收致富。

在湖南益阳清溪村,最具乡土特色的是“虾子起拱”表演,一条竹编的30米长的“大龙虾”重达百斤,要在几十人的合力下将它举起舞动,寓意新的一年五谷丰登、步步高升。

在浙江松阳县赤岸村,以特色民俗舞龙、舞狮、畲族歌舞等为主打戏的“乡村春晚”,是当地村民必不可少的文化大餐。

乡村振兴要塑形,更要铸魂。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

一座座乡村文化礼堂,让村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一个个民俗展示馆、乡村博物馆,令美丽乡村吹拂文明乡风;一家家农家书屋改建提升,偏僻山乡弥漫书香……文明新风吹遍田野乡村。越来越多的乡亲们改了旧习惯,提了精神气,换了新面貌。

兔年春节,喜庆丰收的乡亲们,又在盘算新的耕耘。

新的一年,希望在田野上蓬勃生长。广大农民正以更扎实的努力奋斗,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向着共同富裕阔步前进。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