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中旬的四川峨眉山比往年要热得多,室外温度动辄就是37摄氏度以上,但这丝毫没有影响200多名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生在此进行野外地质实习,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石不语最可人?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石不语最可人(石不能言最可人)

石不语最可人

今年7月中旬的四川峨眉山比往年要热得多,室外温度动辄就是37摄氏度以上,但这丝毫没有影响200多名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学生在此进行野外地质实习。

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峨眉山具有各种各样的岩溶地貌、流水地貌以及地质构造地貌等,构成了独有的优美自然景观。学校教务处处长黄健全介绍说,峨眉山地质发育比较全面、典型,具有丰富的地质教学资源,是开展野外地质实习的好地方。

作为此次实习的带队队长,张哨楠教授今年已经60岁了。不管天气多么炎热,他仍然与年轻教师一样,坚持每天都带着学生上山。“跟学生在一起,就不会觉得自己老了。”他幽默地说。

在实习现场,张哨楠无论走到哪儿,总会被学生团团“包围”。他不仅讲课生动、联系实际,还富有人生哲理。“花如解笑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在讲解上侏罗统、白垩系的岩石构造时,他借用了南宋大诗人陆游的诗句告诫学生,作为未来的地质勘探师,要牢记每一块石头都是有生命的,而不是冷冰冰的;它们的历史与地球同步,见证了生命的来来往往,也见证了沧海变成桑田。

“指导野外实习与在学校站讲台完全不一样,需要付出更多。”实习指导教师杨西燕说,除了要遭受太阳暴晒之外,最大的感受就是学生提问多了、学习积极性高了。几天下来,几乎所有老师的喉咙都喊哑了。除此之外,有时候还会遭遇突发状况。“莫得事,就是被几个马蜂蜇了一下。”实习开始后的第二天,走在队伍前面为学生上山开路的指导教师胡明,不小心捅了马蜂窝,结果手被马蜂蜇了几个大肿包。胡明说,在野外实习被蜂蜇是常事,有时候还会碰到蛇。“如果碰到了蛇,还不能马上告诉学生,比较好的办法是迅速把学生带离现场。因为这时告诉学生特别是女生,会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在实习的第三天,2016级资源勘查工程卓越班的李江东中暑了,不管指导教师怎么劝说,硬是不愿意回基地休息,坚持要把实习路线走完。“‘轻伤不下火线。’这么好的学习实践机会,我不能轻易放弃。”李江东说。

“峨眉山玄武岩喷发是否引发了生物灭绝?”“峨眉山玄武岩的活动经历了多长时间?”……在这批参加实习的学生中,杨岚是为数不多的女生,也是同学们眼中的“女汉子”和“学霸”。她总是走在大家前面,给老师提的问题最多,收获也最大。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以前总觉得作为一名女生,未来不适合从事野外工作。通过这半个月的野外地质实习,我不仅改变了这种想法,反而更加坚定了从事地质勘探的职业理想。”杨岚说。

由课堂走向大自然,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技能,更是为了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合作、磨砺成长。据了解,在西南石油大学,像峨眉山这样的实习基地共有222个,其中校外实习基地217个,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平台。(本报记者 张学军 通讯员 曹正 摄影报道)

《中国教育报》2017年08月13日第4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