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浙江之声

4岁半的女儿失足落水

不会游泳的母亲

不顾一切下河救人!

孩子没救着

自己却慢慢沉向河底

危急时刻

一名男子跃入水中……

6月23日上午,赵先生来电,说起了这惊心动魄的一幕。

“妻子没事,女儿现在还在重症监护室,但病情已经稳定,过两天就能拆呼吸机了。”

赵先生说,他现在最迫切的愿望,就是请媒体帮忙寻找救助他妻女的男子,“两条人命呐!如果不是他,我这个家就散了!”

记者了解到,赵先生一家住在宁波江北常洪隧道附近的小区。女儿小名颜颜,下半年就要上幼儿园中班了。颜颜的妈妈俞女士向记者还原了6月18日晚上的惊险一幕。

当天晚上7点多,俞女士带着颜颜到就近的宁波帮文化公园玩。这个公园离家不远,骑电动自行车顶多10分钟就到。园内有一条人工河,以前每每在这条河边经过或逗留时,俞女士都会紧紧抓住孩子的手或衣角。

“从来没出过事,这次是我大意了!”俞女士告诉记者,事发前颜颜在玩水枪,看到河对岸有一男一女把脚伸进水里,她很好奇也想试试。“我扶着她站在台阶上,让她一只脚轻轻往水里放,结果刚沾到水,她就喊‘太凉’,一下缩了回来。” 在岸边,俞女士拿出一张纸巾,把颜颜的脚擦干。“你不要动,妈妈把纸巾扔一下。”她这样嘱咐完女儿,就转身去扔纸。刚巧看到自己骑来的电动自行车钥匙忘了拔,俞女士又拔下来塞进口袋。前后不过几秒钟,距离也不过几步路而已,可意外就发生了。

“小心!别动啊!”回过头的一瞬间,她已经看到颜颜站起来,前倾着身子要给水枪灌水。话还没说完,只见孩子一脚踩空台阶,扎进了河里。

“妈妈!妈妈!”孩子扑腾着小手,半个身子露出水面,拼命挣扎。

俞女士吓得魂飞魄散,全然不顾自己不会游泳,立马沿着台阶下河。她一手扶着岸边,一手去抓孩子的脚。

“我以为人工河很浅,哪知道刚刚碰到孩子的脚,另一边就够不到岸了,整个人没有支撑点,脚下也踩不到底。别说救人了,自己连着呛了好几口水。”

“我不会游泳,谁来救救我们!”她记得自己大声呼救了十几遍,就开始沉向河底。绝望之际,一双手拉住了她!

俞女士获救后,发现颜颜也已被救上岸,正大哭不止。她赶忙搂住女儿轻声安抚,昏暗夜色中,看到一名男子全身湿漉漉地站在一旁。“请问你叫什么名字,留个电话给我吧!”她抬头询问,对方却不肯透露,只是叮嘱她赶紧带孩子去医院,随后便离开了。

俞女士事后回忆,伸出援手的可能就是当时坐在对岸的男子,因为周边也没看到其他人经过。

记者了解到,颜颜当晚被送至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由于有肺部出血等症状,医院第二天凌晨下达了病危通知书 。好在经及时救治,孩子目前已脱离生命危险,已能进流食。

6月22日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

发布2020年第3号预警

浙江两女孩落水(两条人命呐浙江4岁女孩落水)(1)

2020年第3号预警

暑假来临,天气炎热,加之汛期降雨强度加大,溺水事件进入高发期。6月21日,重庆潼南区发生8名小学生溺亡事件,令人震惊,令人痛惜,给各地各校再次敲响了警钟。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特发布2020年第3号预警,提醒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学校务必引以为戒,认真落实防溺水工作各项要求,尽最大努力防止此类事件发生。

一是宣传教育要落细。 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结合当地实际,广泛宣传防溺水知识和溺水危害,引导广大学生珍惜生命,远离危险水域。要采取多种形式,反复提醒学生在放学后、周末和节假日不要私自下水游泳,更不要到无人看护水域玩耍;遇到他人溺水要沉着应对,以最快速度寻求大人帮助,不要贸然盲目施救,造成更大悲剧。

二是家长监护要落实。 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充分运用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等,通过家访、家长会、电话、短信、微信、发放告知书等方式,及时向家长进行防溺水风险提示,督促家长增强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准确掌握孩子行踪,切实做好对未成年子女的教育和监管,严防离校期间溺水事件的发生。

三是风险防控要落地。 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统筹协调,健全联防联控机制,加强重点水域隐患治理。特别是南方河网密集地区,要及时发布风险提示和预警,完善各类安全防护设施,加强日常巡查,切实做到及时发现险情,妥善做好应急处置。

宁波市防溺水办也于日前发布了《宁波市防溺水办关于进一步加强溺水事故预防工作的紧急通知》 ,提醒广大市民注意防范夏季野泳溺亡事故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