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你在干什么?你当时的梦想是什么?你有暗恋的人吗?

那会,我在新疆,初三。

前几天因为要准备第6期的“写作与你故事会”,我又翻出了常带在身边的作文本,翻到了那篇我17岁写的自传,不过叶老师把我的标题改为了小传。

在那篇文章中,我看到了当年那个穿着校服、脸蛋红扑扑的姑娘,虽然身在偏远的新疆团场,却对未来充满渴望。

是的,你看的没错,小时候的作文本,我一直带在身边。

一个19岁女大学生的自传(我写了一篇自传)(1)

而且从小到大,我从未间断过写作,虽然毕业工作的前10年,我看似远离了写作,但其实,我一直都有坚持记录我的心得。

2018年4月份,我终于下定决心选择离职全职写作,而我人生的第一本书,也终于在2020年开年这样一个不平凡的时期上架了。

我常常想,到底是什么样的力量,让我从10岁那一年爱上文字后,就从未曾远离?始终如一的热爱呢?

天赋?努力?外界正向的反馈?这些都是,也都不是。

而就在这几天我翻阅自己小时候的作文本,我忽然想明白了,我能一直这么热爱,是因为一路上有很多很多的人,用他们的爱、鼓励、包容、认可和肯定,保护了我对文字的热爱、保护了我的梦想。

一个19岁女大学生的自传(我写了一篇自传)(2)

我记得,在第一期零基础写作课的开营仪式上,我对那一期的学员说,我希望你们的写作梦想因为我生根发芽,而不是夭折,那样我会不安的。

如今零基础的写作课已经开了5期,这个初衷始终未变。

我的梦想因为被人保护而蓬勃发展,我也希望自己可以尽一己之力,保护更多文字的梦想。

1

回顾这些对我重要的人,第一个就得是我的妈妈。

当年去了新疆,我们是住在连队的平房里,家里条件一般,自然是没有专门的地方给我收藏书本啊、作文本的,但是我妈妈,很用心地帮我们姐妹把获奖的证书、作文本以及所有她认为重要的物品,都保护了起来。

期间我经历了离开家去团部读书、去黑龙江读大学、毕业后到深圳工作,而我们家也从连队的平房里搬到了石河子。

但妈妈始终都帮我们收藏着这些“重要”的物品,对我来说,尤其是我的作文本,这些承载我作家梦的文字,妈妈把他们放在了石河子新家的地下室。

一个19岁女大学生的自传(我写了一篇自传)(3)

每年过年回家,我都会到地下室翻出来看一看。

当我在深圳有了自己的家,我就选择一次性打包带了过来。

妈妈,是第一个用心保护了我文字梦想的那个人。

一个19岁女大学生的自传(我写了一篇自传)(4)

2

第二个保护我文字梦想的人,当属我的那些语文老师们。

昨天翻到当年我写的一篇日记,标题是“心语”,大意就是对当年语文老师叶老师让我们每天写随笔的事表达不满。

甚至我还直接说,老师不给任何反馈,如果仅仅是当成和老师之间的交流,大可不必写成文字。

叶老师非常耐心的给我写了一页半的回复。

一个19岁女大学生的自传(我写了一篇自传)(5)

一个19岁女大学生的自传(我写了一篇自传)(6)

如今读起来,依然很激动,叶老师用他的包容,保护了我的对文字的热爱。

还记得小学我的语文老师们,也是对我非常认可和肯定的。

二年级,我从甘肃转学到了新疆,那会刚好就开始写作文,我的作文几乎每一篇都被当作范文阅读。

所有老师都认为我写作非常有天赋。

记得我还给低年级的同学们分享如何写作文,这些机会都是当年的语文老师给我创造的。

当时我投稿的时候,老师也是极为鼓励的。

再后来就到了初中,按理说,我从连队到了团部,应该会被淹没在人海中,但就是那么巧,初一挑选班委,语文课代表就是我,是当时的班主任从无数双举起的手中点到了我的名字。

我记得很清楚,班主任叫做王文芳,和我同一个名字。

其中对我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叶老师,也就是给我写一页半纸评语的人。

他是知青,初一开始一直都是我的语文老师,他刚大学毕业,浑身都是年轻的味道。

那会最喜欢的就是他的语文课,几乎他的每一个问题我都能回答上来。

而他也是第一个,在写作技巧上,给予我很多帮助的老师。

因为热爱写作,所以我一直梦想有一份自己的报纸和电台。

所以当学校来了新的校长,我居然跑到他的办公室,和他提出我要办一份校报,而且,他同意了。

我记得他的名字,叫赵建华,赵校长。

他亲自给我们的校报写了祝福语,而且还允许我们自由出入学校的电脑室,然后我们就和几个小伙伴,办了我人生的第一份报纸:晨曦。

一个19岁女大学生的自传(我写了一篇自传)(7)

我们有很多的栏目,向全校的师生征稿。

赵校长再一次让我相信,梦想一定会实现的。

大学时的老师们已经淡忘了,但我始终记得,讲现代汉语的老师是一个非常儒雅的女老师,在上百人的阶梯教室里,她带着我们一起朗读美丽的散文,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洒在桌面上的书本上。

那是最美丽的记忆,而我的现代文学的考试分数,永远都是排在班级前面的,而我也非常享受每一节课。

4年前我从零开始学习新媒体写作,我通过在行约了萧秋水老师、杨坤龙老师,我还在微博付费问了秋叶大叔问题,他们都在我的写作路上,用他们的方式,浇灌了我的梦想。

尤其是我的新媒体老师汤小小老师、代连华老师和三月鱼老师,他们的认可和鼓励,保护了我自媒体写作的梦想。

都说老师是园丁,看来是真的,没有老师们的悉心浇灌,我的写作梦想也不可能一直鲜活有生命力。

一个19岁女大学生的自传(我写了一篇自传)(8)

3

而最最让我难忘和感动的,就是那个迄今未曾谋面的编辑,他一封手写信,让我坚信,我是一个在写作方面极其有才华的人。

小学的时候,学校定了很多作文期刊,因为我作文好,所以每一期都能看到,当时我看到上面小朋友写的文章,认为自己也可以写,而且甚至比他们写得好。

于是我就开始投稿。

结果第一次投稿就被拒稿了,但是编辑却手写了一封信给我,他说,让我不要轻易放弃,因为没有人是一次投稿就能过的,而且他说,我是一个很有才华的女孩子。

一个19岁女大学生的自传(我写了一篇自传)(9)

我这个人最大的优点就是听话照做,于是我接着投稿,没有想到真的中了。

文章被印在了《小学生跟我学上》,虽然名字被搞错了。

一个19岁女大学生的自传(我写了一篇自传)(10)

一个19岁女大学生的自传(我写了一篇自传)(11)

到了大学后,我参加了校园文学社、校园广播站,所有人都说我的文笔很好。

尤其是我实习期间遇到的总编辑,我记得他的名字,叫吴德林。

我的第一篇新闻稿,就是去采访一个校长,当天采访当天完稿。

写完后我自我感觉挺好的,我记得排版完成后,吴主编说,你这个不是新闻稿啊,倒像是随笔,于是他帮我这篇文章改了名字“印象记”。

一个19岁女大学生的自传(我写了一篇自传)(12)

是他第一次让我知道,每一种风格的文字都是有存在的意义的。

所以我的写作观点中有一点是,内容比形式重要。

大学毕业后并没有从事写作的工作,却始终坚持写作。

当我开始写自媒体,我遇到的编辑、遇到的新媒体老师们,都是保护我梦想的人。

我还记得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的创始人部长建议我写职场类的文章,他说,你是高管,你的职场经验丰富,可以聚焦写职场类的。

而我的第一本书就是成长励志类的合集。

还有很多对我的文章提出过修改意见的编辑们,是他们的耐心,让我一次有一次相信自己的文章是有价值的。

还有第一本书的编辑,他从知乎找到了我,我记得很清楚,他问我想不想出书?我说当然,然后我们当时就通了个电话。

而那会,我刚作出重大决定,想要打造个人品牌,他的出现,对我来说,不仅仅是对我文字梦想的保护,更多的是,在我人生重要的十字关口,送了一份大礼物。

文章能被编辑看上愿意出书,这是每一个写作者都梦寐以求的事情,而居然就被我遇到了。

所以说,编辑们也是保护我文字梦想的人。

一个19岁女大学生的自传(我写了一篇自传)(13)

4

第四个保护我梦想的人,就是此刻正在读我这篇文章的你们,是你们的认可,让我在写作这条路上越走越笃定。

记得小学那篇作文发表后,我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读者的信,目前我手边就有很多。

一个19岁女大学生的自传(我写了一篇自传)(14)

大家的文字都很稚嫩,却特别真诚。

还有个朋友给我邮寄了她小时候的照片,我们成为了笔友。

还有很多一直都说喜欢我文字的朋友和老同学,是他们当年的认可,保护了我的文字梦想。

虽然这些人最终都没有联系了,却也是他们,让我体验到了文字另外一层的意义,那就是可以影响一个人的生命。

而开始在这个公众号写文章,就有人一直关注着我,见证了我一路的成长。

所以今年我的目标是日更,同时不断精进写作,哪怕文章可以影响一个人,也是有意义的。

一个19岁女大学生的自传(我写了一篇自传)(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