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各大知名企业家荟萃之地,其中就有被誉为“世界船王”的包玉刚。包玉刚是浙江宁波人,早年求学于上海,抗战时期供职于国民政府银行,后辗转至香港,与合作伙伴共同出资从事进出口贸易。共和国成立之初,各项物资紧缺,包玉刚便开始跑大陆与海外的运输线,为大陆装运棉花、药品、进口优质钢材等紧缺物资。这一举动本为商业行为,但实际确是为大陆“紧急输血”,为缓解建国之初全国物资紧张局面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紧急大量输血(为共和国紧急输血的)(1)

船王包玉刚

包玉刚一身颇有传奇色彩,他并非出身巨富望族,其父包兆龙虽然是一名小商人,但也为小包玉刚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条件。起初包玉刚在吴淞商船专科学校学习船舶方面的知识,抗战爆发后辗转到重庆,进入银行工作。后来到香港后成立 “环球航运集团有限公司”,起初全公司只有一艘从英国购回的二手货船,就这还花费了70万美元,几乎是包玉刚的全部家当了。后来包玉刚采用长期出租的方式将货船租给一家日本公司,在日本和印度间运输煤炭。

1956年是包玉刚的转运年,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国际运费价格飙升,包玉刚也靠航运赚到大笔资金。此后“环球航运集团有限公司”购置新船,逐步提升运力。1967年石油危机爆发,包玉刚的船队规模再次扩大,到1981年,包玉刚拥有210艘货船,总吨位达到2100万吨,成为名副其实的“海上皇帝”。包玉刚并没有把所有资源都投入到航运中,他先后与日本,英国和美国合作,分公司遍布海外,产业涉及航运,地产,码头经营等等。身价飙升,也为他带来极高的荣誉:1976年,英国女王授予其爵士;比利时国王,巴拿马总统和日本天皇多次授予其荣誉奖章。

紧急大量输血(为共和国紧急输血的)(2)

在海外拥有巨额资产的包玉刚仍然心向内地,1980年包玉刚来到北京,受到华国锋,叶剑英的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但令他遗憾的是,因为时间安排的原因未见到邓小平。第二年,包玉刚与其父包兆龙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邓小平的接见,并就中国大陆造船业与航运业的发展前进进行了讨论,邓小平希望包玉刚可以帮助中国造船与航运业早日打入国际市场。

除洽谈航运事宜外,包玉刚还有一件私事希望能得到大陆方面的准许。包玉刚对父亲包兆龙十分孝顺,一直想在大陆建造一所以父亲名字命名的大厦,不过在1980年的大陆,这项要求却遭到相关部门的冷遇。相当部分的负责人认为接受资本家的资助,并在大陆永久建筑一栋以资本家名字命名的建筑物是不妥的。当这份请求传到邓小平那里后,邓小平当即表示:为什么不可以,人家做出贡献纪念一下没什么要紧。如果搞得不好,以后还会有人来投资吗?别人不同意,我可以替他提名。

紧急大量输血(为共和国紧急输血的)(3)

兆龙饭店

1985年,以包玉刚父亲名字命名的兆龙饭店在北京市朝阳区竣工,邓小平亲率中央领导人出席开业仪式并亲笔题写匾额。兆龙饭店也成为老一代革命家支持改革开放,振兴内地旅游业的标志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