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公号“重析抗战史”授权转载

血战台儿庄的真实历史(抗战片血战台儿庄中被忽略的细节)(1)

《血战台儿庄》这部电影在抗战电影中属于精品,甚至可以说具有里程碑式意义。但从还原抗战史的角度来看,该片在对台儿庄战役的历史还原中少了一个关键的情节,那就是原本计划攻击临沂的坂本支队忽然南进,增援台儿庄。

血战台儿庄的真实历史(抗战片血战台儿庄中被忽略的细节)(2)

【本号关联视频号“老周新观察”,可在站内搜索,同时全网各大视频平台同步推出,敬请加关注多支持】

这个细节首先要追溯到1938年3月29日。台儿庄方面日军第63联队的台儿庄攻击部队濑谷支队对台儿庄的进攻不仅毫无进展,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汤恩伯兵团开始南下,63联队已经有被国军包围在台儿庄以北之虞,连第二军司令部也看不下去了,赶紧命令正在准备攻击临沂城的坂本支队,南下救援濑谷支队。

坂本支队的指挥官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长坂本顺少将接到命令后,在临沂城下留下约两个步兵大队的兵力进行监视,自己率支队主力迅速南下。

而就在这个坂本支队南下的同时,汤军团正按照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的命令以关麟征的52军为主力并指挥第4师从峄县南下,向台儿庄日军的侧后发起攻击。而就在此时,从向城到兰陵镇一线的汤兵团留守部队与坂本支队前锋骑兵第5联队和步兵第21联队一部遭遇。与此同时留守峄县附近的日军第10联队主力也开始南下,除了台儿庄正面,实际在台儿庄侧后方,中日两军战线犬牙交错,特别是汤恩伯认为自己部队如果继续进攻,可能受到前后两面日军的夹击。

当坂本支队主力于4月1日排除第4师阻击后,进至台儿庄东北面兰陵镇附近。这时负责防守临沂的59军军长张自忠对于当面日军主力已经南下却浑然不知。

血战台儿庄的真实历史(抗战片血战台儿庄中被忽略的细节)(3)

事后蒋介石在电文中严厉斥责张自忠:“临沂之敌能自由转用于向城、兰陵镇方向,实该军之耻”。

李宗仁帮张自忠向蒋介石解释:“张自忠两次保全临沂,牺牲颇大。敌惫之余,未能扼敌迂回西进,诚为美中不足。”

4月2日,汤恩伯20军团各部重新部署,从内线迂回至外线,开始对到达兰陵镇、肖汪附近的坂本支队发起猛烈攻击。

与此同时,李宗仁4月3日凌晨电令各部于3日开始全线总攻,而且进攻重点在汤恩伯军团的右翼,目的是将日军包围在台儿庄北侧地区歼灭。

实际这个时候在台儿庄周围的战局已经开始向有利于中国军队的方向发展。

同时,一支临时组成的生力军75军(临时由第6师和第139师组成)从徐州增援而来,划归汤兵团指挥之下,和75军一同来支援汤兵团的还有炮兵第4团。这支生力军的到来使得汤兵团实力大增。特别是有了炮兵团的增援,使得攻击火力大增,对于汤兵团的作战无异于雪中送炭。

而与此同时坂本支队原本就在临沂附近的攻击作战中损失颇大,而现在又遭到20军团各部的全力围攻陷入苦战,,连与第5师团的联络也一度中断。但到了4月4日第5师团长坂垣征四郎还以为坂本支队进展顺利,还希望坂本支队能够尽快回师临沂,完成临沂攻略计划。实际到4月4日坂本支队还在继续苦苦支撑着各个据点,但是由于后方补给线又被切断,不得不从第10师团得到弹药、粮食补给。

血战台儿庄的真实历史(抗战片血战台儿庄中被忽略的细节)(4)

国军在击4月4日后攻击更加猛烈,85军军长王仲廉亲临前线督率89师攻击大顾珊一线。而大顾珊又正是日军第21联队联队部的驻地。

第21联队第1机枪中队指挥班军曹-岸本清之在其阵中日记中记录到所部4月5日下午增援大顾珊的情形:

“怀着必死的觉悟向大顾珊前进,途中遭遇中国军队重机枪和山炮射击陆续出现伤亡,路途上屡屡受阻。最后于3点40左右到达大顾珊。这个时第21联队本部所在位置,由于在中国军队包围中位置过于突出,不得不于夜晚7时,借着夜幕的掩护向堡子撤退。”

坂本支队连日来被20军团持续围攻,几天下来无论补给和战力都实在难以支撑,5日夜向濑谷支队发电报以该师团还有攻击临沂计划,准备于6日日落后撤退,并希望濑谷支队帮忙掩护。濑谷支队长在6日根据各方情况估计到了自己部队已经陷入国军围困之中,如果坂本支队撤走,自己就更是孤立无援,便决定6日夜各部迅速撤至峄县附近。

虽然第10师团长矶谷廉介对于濑谷支队长撤退的命令十分不满,命令参谋长用电话命令濑谷支队不得撤退。但是濑谷支队长很清楚现在自己部队的危急形势,再晚点撤退也许真的就会成为瓮中之鳖。这时他不顾师团长命令,抗命指挥部队向从台儿庄附近迅速撤退至峄县。4月6日夜,濑谷支队为了加快撤退速度,抛弃大量无法携带的辎重和火炮,轻装撤退至峄县附近。

而坂本支队由于和濑谷支队联络问题自己还等着濑谷支队协同行动,直至7日夜才开始向峄县东北方撤退。

坂本支队的参谋奥信夫少佐在发给第5师团参谋长的电报中提到:“至6日夜,濑谷支队不作任何联系而后撤至泥沟,对此不做任何表示甚感遗憾。7日夜之返回,乃是在中国军枪炮火力迫近下进行的。”

血战台儿庄的真实历史(抗战片血战台儿庄中被忽略的细节)(5)

1938年4月25日,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向蒋介石发电报褒奖第2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和第20军团长汤恩伯。其中对于汤恩伯描述为:

“汤军团长恩伯指挥主力部队,迂回枣峄等地,侧击敌军,获取胜利之基础。该总司令(孙连仲),军团长(汤恩伯),忠勇奋发,指挥恰当,寔已开国军胜利之途径,树袍泽奋斗之楷模。予特别褒奖.....”

5月10日,国民政府行政院呈请,明令授予孙连仲、汤恩伯青天白日勋章。

但是在电影《血战台儿庄》乃至后来提到台儿庄战役的大多数书籍,却受到《李宗仁回忆录》影响较深,忽视了坂本支队突然南下增援台儿庄,汤恩伯临时决断内线转外线,改变原定作战计划的情况。反而造成了对汤恩伯不肯出兵,保存实力,坐看杂牌消耗的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