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代表着什么情感(为什么黄昏代表着思念)(1)

​看着太阳一点点泛红一点点隐去的时候,心里常常是安静的,想去怀念些事情,却又虚无缥缈的抓不到痕迹。似乎在还未注意到的时候,黄昏就已经被赋予了思念、感伤的标签,文学作品,艺术作品好像没什么离得开它,不过你们知道最早给黄昏赋予这一意味的是什么作品吗?一起来看一下吧。

最早为黄昏赋予思念意义的作品是在《诗经》中的一首《君子于役》:“日之夕矣,羊牛下来。”不过黄昏以一个词正式出现则是在《楚辞·离骚》:“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关于这首诗还有个较为有趣的问题,为什么是“羊牛下来”而不能是“牛羊下来”。

“一代词宗”夏承焘先生答:“牛羊”,下不来矣。这话看似无理,但说得真是对,牛的个头比羊大,漫漫羊群后面跟着几只暮归的老牛,才有那种暮色四合灯火欲上的氛围,若是把牛放在前面,庞大的身型将视线遮盖了大半,就算零落地露出几只羊,画面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这是从视觉上说,从语感上说亦如是。羊是开口音,牛是闭口音,先开后闭,才能一气贯通,若是先闭后开呢,打上面就堵住了,难怪要说“下不来”。气韵表达情感, 这开放的气韵,正对得上女人那种舒缓的往而不返的感情,想念在她,不是“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式的苦楚。

这样看来,诗经虽然年代久远,但用词用句依然值得细细推敲品味。

黄昏代表着什么情感(为什么黄昏代表着思念)(2)

​话题再回到黄昏,每个人经历不同,年纪不同,对于黄昏的感触也难免的有些偏差,写出来的文字也有各色意味。

唐有李商隐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乐游原》

清·纪昀“一日中,自昧爽至黄昏,摇筒者恒琅琅然。”,――《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

古人对黄昏的描写似乎总是显得漫长而久远,现代诗中提及的黄昏,更多的是触手可及的伤感。

珍惜黄昏的村庄,珍惜雨水的村庄,万里无云如同我永恒的悲伤。

——海子

我是黄昏的孩子。爱上了东方黎明的女儿。但只有凝望 , 不能倾诉。中间是黑夜巨大的尸床。

——顾城

我想和你一起生活 在某个小镇, 共享无尽的黄昏 和绵绵不绝的钟声。 在这个小镇的旅店里—— 古老时钟敲出的 微弱响声 像时间轻轻滴落。 有时候,在黄昏,自顶楼某个房间传来 笛声, 吹笛者倚著窗牖, 而窗口大朵郁金香。此刻你若不爱我,我也不会在意。

――茨维塔耶娃

但抱紧那伤心的标志, 去触遇没着落的怅惘; 在黄昏,夜班,蹑着脚走, 全是空虚,再莫有温柔。

——林徽因

夕阳最美时,也总是将近黄昏,世上有很多事都是这样子的,尤其是一些特别辉煌美好的事,所以你不必伤感,也不用惋惜,纵然到江湖去赶上了春,也不必留住它,因为这就是人生,有些事你留也留不住,你一定要先学会忍受它的无情,才会懂得享受它的温柔。

——古龙

我为什么还要爱你呢,海已经漫上来了,漫过我生命的沙滩,而又退得那样急,把青春一卷而去,把青春一卷而去,洒下满天的星斗,山依旧 树依旧,我脚下已不是昨日的水流,风清 云淡,野百合散开在黄昏的山巅,有谁在月光下变成桂树,可以逃过夜夜的思念。

――《月桂树的愿望》席慕蓉

你的黄昏,我的黄昏,他的黄昏。不一样的黄昏,不一样的情怀,木心说:“从前日色变的慢,车,马邮件都慢。”

欣赏日落的时候,确确是急不得的,思念就像是这红色,缓缓地浓郁,渐渐地发酵,方能是最温婉的情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