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网民发消息称,有人带着数条入侵鱼种“清道夫”在广西百色市澄碧湖水库放生,边放生边说“见者都有福气”。此事引起热议,并于9月14日以#广西一水库放生有害鱼种清道夫#的词条登上微博热搜。最新报道显示,目前当事人罗某已到案并公开承认错误,表示后续将全力配合相关部门进行挽救。
放生“清道夫”并非行善,实则破坏生态环境
据了解,清道夫鱼适应性强、繁殖快、耐低氧,在我国的自然水域里生长特别快。成年的清道夫食量巨大,除了青苔等藻类,它还会以其他鱼类的鱼卵为食,一天可以吃掉3000~5000粒鱼卵,也会吞食鱼苗。而且拥有坚硬粗糙的鱼鳞,在我国自然水域里几乎没有天敌。同时,清道夫是底层鱼,且吻部拥有吸盘,因此用传统的网极难捕获。科普账号“物种日历”发文称,从“清道夫”的特性来看,清道夫几乎可以被称为最成功的入侵物种。对于本次事件,许多网民纷纷表明态度,@猪扒有人爱 评论称“这种所谓放生,实则是恶”。@轩海涛Wisdom小虎牙 评论道,“放生变为放杀手去杀生,放生者还是要多考虑啊!”
(图源:微博)
人民网对此发表评论称,应对外来入侵物种,也需要引导公众参与其中,要加大相关法规和科普宣传,提升人们的防控意识。正如本次放生“清道夫”事件,当事男子表示自己一直有放生的习惯,此前放生普通鱼类,自己不认识清道夫,不知其危害。对此网民表示,加强相关科普刻不容缓。
“放生”舆情热度上涨,外来物种入侵不容小觑
近一段时间以来,“放生”成为舆论热词。今年8月,河南省汝州市几乎抽干中央公园湖中的水,如此兴师动众就是为了捉住外来物种鳄雀鳝,而这种原产自中北美洲的“怪鱼”就是通过养宠、放生的方式,流落到了中国野外,如果任它在湖里祸害,一旦它们建立起自然种群,危害更为长远,甚至可能导致部分本土水生生物种群消失。除此之外,曾经的诸如水葫芦、巴西龟、福寿螺、加拿大一枝黄花等外来物种入侵的事件屡见报端,此类外来物种入侵不仅威胁人体健康和当地动植物生态系统,也给我国经济造成不小的损失。
我国一直重视外来物种入侵的防治工作,于2003、2010、2014和2016年分四批公布了《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此次放生事件的“清道夫”就已被中国生态环境部颁布的《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第三批)》收录。即便如此,我国面临的外来物种入侵形势不容乐观。2020年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2019年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公布了我国已发现66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种类繁多,涉及植物、水生动物和病虫害等多个领域、多种生态系统。
为进一步防治外来物种入侵,今年6月,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办法》,突出强调要加强全链条监管,这就要求各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必须从源头预防、监测预警、治理修复等各环节加强外来入侵物种防控,构建起全链条防控体系。
(图源:微博)
坚守外来物种入侵防线,需要自上而下协作配合
外来生物的引入之初,都因其或美丽的外表、或高效的功能、或独特的基因被赋予美好的期望。诸如“福寿螺”“清道夫”“巴西龟”等生物,早在二十多年前便已出现在大家的视野里。在当时,“福寿螺”被作为食物引进,“巴西龟”以“好养”作为售卖噱头,而“清道夫”则是被用作鱼缸清洁工。
本次事件的“清道夫”以学名“豹纹脂身鲇”被列入《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中。然而,对于普通消费者与商家来说,一是很难去研读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二是名单中的学名貌似十分遥远,难以与日常生活中的生物相关联。因此在相关部门进行治理时,不仅应从入境源头、法律制定等角度入手,更应“下市场”“接地气”,向民众宣传外来物种种类与入侵危害。在市场管理方面,应对涉及外来物种售卖商家进行监管,全面把控生物流通路径。同时,在社交网络高速发展的当下,民众也可以发挥自身舆论监督的权利,对外来物种入侵事件进行反映。由此,从政府到民众,自上而下,协同合作,共同筑牢外来物种入侵防线。
来源:人民网新媒体智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