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如狼似虎,我从小就生活在她的魔爪之下,你要是不信,那就一起来看看我的悲惨生活。

遇到一个开明的母亲是什么体验(有一个如狼似虎的母亲是一种怎样的感受)(1)

儿童时期

我印象中我母亲参与我童年的时间基本只有在晚上,而且她晚上回来的都很晚,早上走的又很早。和我相处的短暂的时光里,她又显得极度疲乏,所以我常觉得,我的母亲是暴躁易怒的,稍有不慎,便容易挨骂。但我还是像个小尾巴一样屁颠屁颠跟在她后面,哪怕有时候要遭受她凌厉的目光和训斥。

像我小时候的多动症,不是去医院或是哪治好的,是我母亲生生打好的,所以我到现在也认为,治疗多动症最好的方法就是拳头。

四年级

四年级的第二个学期,我考了班级第七名(我们班成绩高,我这个成绩在邻班是第三名),成绩下来的时候我就哭了,我知道我没法向这个一向对我要求十分严格的母亲交差。但我还是抱着侥幸心理,决定先发制人,到母亲的工作单位先是一顿乱蹦,责怪母亲没有让我上补习班,才导致我考的不好。最后迎接我的是我母亲在一群人中对我的胖揍,我到现在还能记住周围人看我的眼神,好像我是一只因为没有好好训练而被打的马戏团的猴子。

我很讨厌我母亲在有人的时候对我训斥或是动手,我也试着劝服我母亲,我告诉她我也是要面子的,但我母亲明确告诉我她做不到。原因是如果等到没人的时候再骂我,她会忘记的,这样我的错误就没法得到纠正了。她说:“你的面子值几个钱。”

对了,五年级的第一个学期,我考了全校第一,而且直到小学毕业,我考的最差的一次是班级第二。最后我母亲得出的结论就是,不打考第七,打了考第一,所以我就是欠揍。然后她还四处宣扬她的理论,在这里我对因为我妈妈的理论而挨揍的孩子深表歉意。

初一

还是因为学习的事。初一上学期的月考,我考了全校第一,期中考试考了全校十二,期末考了全校三十四名,数学考了58分。你们猜对了,我又挨揍了。不过这次不是在众人面前,是在家里。吸取以前的教训,这次我躲在家里,我没想到的是,她在工作最忙的腊月里请假回家打我。尽管我竖着四根手指头跟她说我真的有好好学习,她还是认定我没有好好学习,干了不应该干的事情,因为成绩赤裸裸地摆在那里。她就是这样,从来只相信自己的直觉判断,不相信我的话。她的经典台词就是“你要是觉得委屈就委屈着吧,反正我就这么觉得”。打完我临走前还恶狠狠地让我跟她表态,要么好好学习,要么下来跟她一起干活。

从小到大,我觉得我妈跟我说的最多的话,其中之一就是“学不好就下来跟我一起干活,正好家里少赚钱的人”。所以我觉得支撑我一直向前奔跑的不是我的什么宏伟梦想,是我真的不想下来跟她一起干活,而且我必须得一直奔跑一直奔跑,因为我妈在后面追我。

高中和大学

都说距离产生美,可是我发现我好像离家里多远,我妈都觉得我丑。我上高中开始寄宿,别的妈妈都是万分不舍,两眼泪汪汪,而我却从我妈眼中看到了那种她被关押多年终于解放了的兴奋。事实证明,她确实是兴奋的,因为她告诉我,她终于不用再那么早起床给我做早饭了。

大学离家更远了,连像高中一样一个月回一次家都是奢侈的,我心中暗喜,这下我妈得想死我啦。结果每次只有我回家的前两天我能感受到我妈对我欢迎的气息,之后都是她满满的嫌弃和不满。而且每次离家前我妈都是雷打不动的话“唉,你可算是走了,在家太忙叨人了,看看家里让你造的(“造”在我们那大概是弄乱的意思),你走了我可算是能好好歇歇了。”

这世界上有四种人:刀子嘴豆腐心、豆腐嘴刀子心、豆腐嘴豆腐心、刀子嘴刀子心。我妈对我绝对是刀子嘴刀子心。心里对你狠还不过瘾,嘴上也得给你来一下子。

我一直都觉得我妈应该被评选上虎妈狼妈之类的,之所以她没有上榜,是因为我不够优秀。对于这点,我对她一直深感抱歉。

我妈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坚强。她太坚强,比钢还钢,这世间的男子也没有几人能如她一般。她是我心中的女强人,记忆中,没有什么是我妈不能干的。家里的电灯、下水管道,家外大大小小的活,她都能操持得井井有条。

20年来她独自一人带着我,除了让我受她的委屈外,没让我受过任何人的委屈。生活的磨砺把她变成了一个坚强而且不好惹的女人,她需要身着铠甲,手握宝剑,披荆斩棘,如此才能带着我在生活中劫后余生。

她的坚强要强也要言传身教于我,如果不从,后果就是上文所述。我妈给我的感觉永远是:天高任鸟飞,好儿女志在四方,你尽情去吧,你妈我行着呢,不用管我。我对我妈的感觉永远是:我妈行着呢,我妈不需要我。

可是永远真的不是永远。

今年清明我像往常一样没有回家,母亲不再像以前那样洒脱,她没有说“回家干嘛,你忙你的”,她问我五一会回家吗。五一前母亲第一次央求我回家,她说:“回来吧,别心疼那点车费,妈给你报销。”学校里事情很多,原计划是趁着假期在学校里处理一下大大小小的事情,奈不过母亲的软磨硬泡,决定回家。我告诉母亲我买三号的票回学校,结果她又是一番软磨硬泡,非要我把票改成四号的。

我第一次发现,母亲想我了。

回家前一晚,母亲几乎一夜没睡,忙着弄各种我爱的吃食,然后一样一样地发视频给我看。我早上五点半下的火车,六点半到家,母亲已经把饭做好了,一桌子的吃食,全都是我爱吃的。

早饭过后,母亲带着我去邻居家,“看!我闺女回来了!”,那一刻的母亲像个跟别人炫耀的孩子。我有点恍惚,仿佛回到了童年时代,我拉着母亲对邻居家的孩子说:“我不跟你玩了,我妈妈回来啦!”

我第一次发现,母亲是多么期盼我回家。

母亲带着我去看姥姥,我许久未见家里的亲戚们了。二姨见我,对母亲说“你的小尾巴没了”。母亲没有像以前那样嫌弃地说“天天像个小尾巴跟在身后,烦死人了”,她说“唉,小尾巴长成大尾巴了,长大了就掉了”。

我看到了她眼中的落寞。为了缓解气氛,我半开玩笑地问她:“那你是喜欢以前我天天跟屁虫一样跟着你,还是喜欢现在这样清净呀?”母亲很认真地回答我:“我喜欢以前那样,我一点也不喜欢现在这样,真的一点也不喜欢现在这样。”我记得以前我跟母亲说“妈妈,我永远长不大好不好呀。”母亲对我说的是“你也太残忍了吧,你难道想让妈妈养你一辈子吗,你也得反哺一下吧,乌鸦还知道反哺呢。”

我使劲憋住了眼泪继续说:“我要是一直长不大,咋赚大钱养你呢,咱家就得一直穷着,对吧。”母亲看着我,很认真地看着我说:“咱家那时候条件可以了,真的,条件可以了,不穷的。”感谢我弟弟在那个时候拽着我出去玩,没有让我无法抑制的眼泪流在大家面前。

我第一次发现,母亲是多么需要我。

这是我回家以来,母亲第一次送我去车站。以前她都是放不下手里的工作,要我一人回去,这次却无论我怎么劝她,都要送我到车站。去车站的路上,母亲一言不发,只是两眼呆呆地看着窗外。当我进了车站,回头望向她的时候,我看到她努力地冲我挤出笑容,却最终只定格在一个苦笑上。我坐在返程的高铁上,正忙着安排母亲给我带的大大小小的包裹时,母亲的电话打来,问我一切是否安排妥当。母亲最后说了一句“其实我也是不希望你回来的,你回来之后也是得走的,你走了之后,家里一下子就空了,就剩我一个人了。”我的泪珠暴滚,在车上哭得像个傻子。

我第一次发现,母亲的生活是多么的孤单。

我第一次发现,我的母亲老了。

她不再那么嘴硬,不再那么坚强了,她对我的挂念、担心、她对我回家的期盼,再也无法只藏在心里了。她不是不想念我,她不是不孤单,只是她习惯了做一个强大的母亲,习惯了隐藏伤痛,把那些阳光铺在我的面前;只是她太过于了解她的女儿,她知道唯有她一如既往地伪装坚强,她的女儿才能安心飞向远方,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可是她终究是老了,那些为了伪装和坚强自己的铠甲,在岁月的打磨下终于渐渐退却,坦露出柔软的部分。我曾经是多么企盼看到她的柔软,但是在真正看到的时候却是那么地心疼和无奈。

我的母亲老了。

我一直希望丰满自己的羽翼,有一天能张开臂膀为她遮风挡雨,一如她对我一般。我努力地工作,拼命地学习,希望为她创造更好的生活。我终于在她的培育和期盼下展翅翱翔了,她站在我身后,默默地看着,欣喜又难过,自豪又无奈。

母亲老了,她飞不动了。

生活的忙碌让我不得已经常忽视她,直到她在我身后告诉我她想我了,她忍不住跟我说她想我了,我才猛然发现,她缺少的不是物质上的满足,是精神上的关爱。

耳畔不觉响起小时候我跟母亲的对话。“妈妈,你能不能陪陪我呀。”“那妈妈怎么赚钱,不赚钱怎么养你。”“我不想要钱,我想要你。”前二十年母亲是我们的母亲,后二十年母亲是我们的女儿。

龙应台有言: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不要只顾前方的路,不要只留给母亲你的背影,要知道,她一直在你的身后默默望着你。你不知道,你回头的一个眼神是她多大的欣喜。

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岁月还我那个如狼似虎的母亲;如果可以的话,我祈求岁月不要伤害我的母亲。

因为,有这样一个母亲真的很幸福。

因为,我真的很爱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