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能写诗词的北宋宰相,真是非常之多了。范仲淹、王安石、苏辙在文学史上鼎鼎有名,也都曾经担任过北宋时期的宰相。由此我们也能够看得出,宋代真的是一个文学高度发达的时代。即便生那些位居高官的人们,每个人的文学修养也都非常之高。

苏轼写望湖楼醉书的地方(北宋宰相写离愁)(1)

​这在整个的中国历史上,可能都是并不多见的。

实际上除了前文所叙述的那几位之外,还有一个宰相,也是写宋词的大家。他的宋词基本上都可以归为婉约词的行列。就主题来讲,大多写离愁,别恨伤春悲秋,读来有几分悲凉,但是意境却相当高远。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苏轼写望湖楼醉书的地方(北宋宰相写离愁)(2)

​这首诗词就是宋代晏殊的《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晏殊是北宋非常著名的一个宰相,几十年的太平宰相生涯锻造了他平和的心态,让他能够在北宋强盛国力的背景下,有充足的时间去感受花开花落,去感受秋风春雨,去感受离愁别恨去,感受悲喜人生。

他最出名的宋词名句应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本来是一首充满伤感情绪的伤春之作,但其中的意境却是相当高远。有一种淡淡的哀愁,但同时也能显现出词人内心的豁达。

苏轼写望湖楼醉书的地方(北宋宰相写离愁)(3)

​今天谈到的这首诗词风格与之非常相似。这首诗是写的是离愁,抒情主人公离别之后音信难得,产生离别之思。而且词人又把离别和时光的无情以及自己年华渐渐的老去联系起来,还更把秋天悲凉的意境融入其中,形成了一种说不出的无奈和感伤。

尤其在诗词的一开头,“时光只解催人老”,虽然只有这几个字,但是却非常惊艳。时光只顾着催人老去,从来不理解这世间的多情。尤其是在“长恨离亭”的背景之中,“泪滴春衫酒易醒”更容易显现出时光流逝的悲凉。

苏轼写望湖楼醉书的地方(北宋宰相写离愁)(4)

​下片对秋景的描绘,就更显出几分凄苦。“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抒情主人公从梦中惊醒,看到寒风飒飒,风也萧萧,一股凉意直透人的心里。抬头去看窗外月色朦胧,而正在此时“何处高楼雁一声”,这是孤雁的哀唳,响彻天际,透入人心,它把室中人的思绪提升到一个顶峰了。

苏轼写望湖楼醉书的地方(北宋宰相写离愁)(5)

​这是诗人的孤独。这也是诗人的惆怅。他只是在勾勒这种相思的意境,但却不会陷入其中不能自拔。“何处高楼雁一声”,像是悲鸣,但是也带着一种超脱高远的人生境界,让词人从感伤的情绪中挣脱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