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于宋神宗熙宁年间官拜宰相,推行新法,是11世纪中国著名的政治改革家。然而由于保守势力的反对,新法在实施过程中阻力重重,王安石也因此两度罢相,最终被迫退居江宁,过起隐逸闲适的生活。他的隐居之所叫半山园,他也因此自号为半山老人。

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王安石不爱静坐,除了睡觉就是喜欢行走。他退居江宁后,养一头毛驴,每天饭后都会骑着自己饲养的小毛驴到钟山游荡,累了就在林中休息,往往都是到太阳落山才回家。这种旷日的游历体察,引发词人创作了不少描写水光山色的景物词。其中最出名的就是这首《渔家傲》,这首词就是王安石隐居闲适生活的剪影。

王安石写的景色(王安石晚年骑毛驴游钟山时)(1)

《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

王安石 〔宋代〕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

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

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译文:

峰峦叠嶂,环抱着小桥流水;河水青碧,萦绕着繁花翠草。竹林幽深秀美,几间茅舍静立其中。和煦的春风时时吹拂,使得房屋清洁,纤尘皆无。午睡醒来时满耳都是婉转的鸟鸣。斜倚枕头,想起当年做官时,听早朝的鸡鸣,此情景已恍如隔世。忽然想起故人都已老,自己当然也不例外。如今我贪恋闲适,已忘却了从政建功的美梦。

王安石写的景色(王安石晚年骑毛驴游钟山时)(2)

这首词是王安石晚年的作品,历来的评论家,极推崇王安石晚年写景抒情的诗词。这首词诗人用精巧的语言和白描的手法勾画出闲淡秀雅的自然风光,读来怡情悦目,历历如画,显示出了与前期风味迥异的恬淡闲适的特点。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二句写得极为娟秀,为人所称誉,乃融化他人诗句而来。据宋吴聿《观林诗话》记载,《渔家傲》的“柔蓝一水萦花草”是从一首山壁题诗首句“一江春水碧揉蓝”变化得来的。王安石看到此诗,踌躇半日,深味此句用字之工妙,故化用到词中。词人用“一水”来概括“一江春水”,添“萦花草”三字烘托春光烂漫,丰富了原句的内容,提取原诗精华,调合得巧妙自然。“柔蓝一水”,形容水色清碧,“柔”下得轻盈贴切,形象生动,使词的画面呈现出一种美丽、清新、宁静的色彩美。

“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三句,以“窈窕”形容窗的幽深,反映出茅屋“千嶂抱”着的竹林里的深窈秀美。

王安石写的景色(王安石晚年骑毛驴游钟山时)(3)

“午枕觉来闻语鸟”一句,见出词人那种与花鸟共忧喜、与山水通性情的悠闲的情致与恬淡的心境。

“欹眠似听朝鸡早。”一句,午睡醒来听见鸟语之声误以为是听到公鸡报晓的啼鸣,恍如隔世。这并非久静思动,却是绚烂归于平淡后常有的心理反应。其比较的结果,马上的鸡声还是比此时枕上的鸟声动听。

“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忽然想起许多老朋友都已经老了,反衬自己之已老。而此时只贪恋闲适的睡梦,已经忘了建功立业的黄粱梦幻。

王安石写的景色(王安石晚年骑毛驴游钟山时)(4)

王安石晚年这首山水词所表现的是一种恬静的美,词中上阕写景,着力描绘了平岸小桥、群峰环抱、柔蓝一水、花草萦环、春风吹拂、窗棂幽静的自然环境,流露出诗人超凡脱俗、怡然自得的平静心态。下阕描写他隐居生活的情趣与感受:既然时光荏苒,人生易老,不如沉酣梦乡,摈弃所有的世俗烦恼,体现了晚年王安石顺应现实的生活态度和淡泊宁静的精神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