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邯郸的大名县有一座石刻博物馆,此博物馆,石刻无数,历史文化氛围浓厚,游人常年络绎不绝。

邯郸狄仁杰祠堂碑(发生在河北大名的狄仁杰祠堂碑斜置的传说)(1)

目前虽然是3A级景区,但很多人,不远千里,慕名而来,只为多看它一眼。当然,最最主要还是来看被称为“天下第一碑”的五礼记碑的。

邯郸狄仁杰祠堂碑(发生在河北大名的狄仁杰祠堂碑斜置的传说)(2)

五礼记碑十分有名,我在《发生在邯郸大名的五礼记碑乌龟断头事件》中有详细记载,在此我就不再多说了。

今天我要说的是,在存有五礼记碑的大名石刻博物馆的西南角,不远处,有一座破旧的小亭子,小亭子里面也有一座千年石碑,同样是六龙缠绕,不知道您知道否?

邯郸狄仁杰祠堂碑(发生在河北大名的狄仁杰祠堂碑斜置的传说)(3)

这个石碑,不算高大,不算耀眼,看起来十分地普通娇小,虽然在地方志上或者旅游书上有着重要的一笔,但是到了之后,只因它的简陋,很多人都不愿意为它再下一次车,真是可悲可叹。

其实,它的历史不可不谓久远,它的文化不可不谓丰富,它的故事曲折与意义甚至可以和五礼记碑相媲美!因为这就是赫赫有名的狄仁杰碑,全称为狄仁杰祠堂碑。

邯郸狄仁杰祠堂碑(发生在河北大名的狄仁杰祠堂碑斜置的传说)(4)

狄仁杰去世后,埋在这里了吗?当然没有。狄仁杰的老家在这里吗?当然也不是的。那么为什么这里会有他的祠堂碑呢?请听我慢慢道来。

据说公元696年,契丹作乱南下,武则天起用狄仁杰为魏州(今邯郸大名县)刺史,以御外敌。

狄仁杰到任后,采取了积极防御的方法,主动出击,不仅改变了前刺史让百姓弃家进城,大修城池的保守做法,还号令百姓返田耕作。

原想进攻魏州的契丹军闻知狄仁杰在此,唯恐有诈,便引众北归,使魏州避免了一场战乱。

第二年,狄仁杰恢复相位,就离开了魏州。

邯郸狄仁杰祠堂碑(发生在河北大名的狄仁杰祠堂碑斜置的传说)(5)

总的来说,狄仁杰在今邯郸大名县为官仅仅不到两年,但他给大名人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他不仅使大名县的老百姓免受了战争的摧残,同时,他还体察民情,与民同甘共苦,使魏州政通民和,百业兴旺,单是酿酒的作坊就发展了很多家。

其中,就有今天产地大名县的名酒“滴溜酒”,滴溜酒的名字不仅有对制酒工艺的解释,也有希望狄仁杰留下的愿望,是“狄留酒”谐音。

邯郸狄仁杰祠堂碑(发生在河北大名的狄仁杰祠堂碑斜置的传说)(6)

老百姓非常爱戴他。

他升迁之后,大名的百姓为了感激狄仁杰的恩德,于公元698年,在今大名县旧治乡孔庄村西北,为其建造了生祠,生祠就是为活人建造的祠堂,里面供奉狄仁杰牌位,并且在生祠旁边立碑以记载其功德,碑名为“大周狄梁公祠堂之碑”。

然而,根据《旧唐书》记载,狄仁杰的第三个儿子狄景晖,后来也来到了魏州做官,为魏州司功参军。

无奈他是个“坑爹”的主,他在任期间,贪污腐败,为官不仁,欺压百姓,祸乱地方,百姓深受其害,魏州老百姓十分厌恶他。

于是老百姓将气出到了狄仁杰头上,将狄仁杰的生祠连房带碑就又砸毁了。

真是可怜了狄公的一世英名!

邯郸狄仁杰祠堂碑(发生在河北大名的狄仁杰祠堂碑斜置的传说)(7)

根据《大名府志》记载,100多年的之后的公元812年,魏博节度使田弘正,根据今大名、安阳、范县、聊城等六州县百姓的意愿,为悼念狄公盛德,在原址又重修了狄仁杰祠堂,并重立了石碑,只是碑名也由“大周狄梁公祠堂之碑”改为“大唐狄梁公祠堂之碑”。

传说就因为狄景晖的坑爹行为,狄仁杰有教子不严之过,此碑并非正南正北,而是面向西南斜置。

这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这块,经历了1000多年风风雨雨的狄仁杰祠堂碑,确实是斜的,重修的祠堂早已荡然无存。

邯郸狄仁杰祠堂碑(发生在河北大名的狄仁杰祠堂碑斜置的传说)(8)

此碑青石质地,由首、身、座三部分组成,碑体(除座)高4.46、宽1.46米、厚0.46米。碑座深埋地下,碑首精雕六 龙,碑体阳面楷书碑文,现碑身上部稍风化,有轻微裂痕,碑座淤埋地下完好。

1982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整个碑身用一个玻璃罩保护起来了,新建了一个碑亭,占地面积还不是很大,周围用一道铁栅栏维护。

邯郸狄仁杰祠堂碑(发生在河北大名的狄仁杰祠堂碑斜置的传说)(9)

我个人觉得,既然有碑,重建一个狄仁杰祠堂也未尝不可,这样不仅能让后人更好地熟悉狄仁杰的历史功绩,也能更好地教育世人。

教育好天下的父亲们,不但自己努力工作,以天下为已任,还好好管住自己的孩子,不欺负他人,不为非作歹,不仗势欺人,不贪污腐化,否则清白的自己,石碑都是斜的。

教育好天下的儿子们,好好向父辈们学习,奉公守法,为人厚道,以天下为己任,为国为民,否则不但自己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还会连累自己丰功伟绩的老子。

教育好天下所有人,为官清廉,流芳百世;作恶多端,遗臭万年!

作者:李银岭,笔名北极的冰327,河北大名人。#邯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