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80后已经快40岁了,而第一批90后也已经快30岁了。
生活催促着快快长大,我们却无比怀念单纯的过去。
如果有一个时空穿梭机,我想,我们都会选择回到过去,再次坐在教室。
正好,有一部动画满足了我们回到过去的愿望,最主要是,里面涉及到的几乎所有的故事情节,都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没错,它说的正是我们曾经历过的。
这部动画便是凝羽动画出品的《茶啊二中》。
在2014年,这部动画悄悄在网络上映,总共十集,单集时长三分钟,也就是说,第一季播出完结,时间总共才半个小时。
后来,在15年,16年和18年,又相继推出了三季,后续的单集时常也变长了,到了18年的第四季,单集时常已经达到十五分钟。
目前,四季都播完,豆瓣评分依旧保持在8分以上。
可能知道这部动画的人不算太多,但是,我想,其中的某个画面肯定在别个平台出现过,因为,单领出每一集,都可以用来当做生活释放压力的调节器。
虽然没有掀起多大的浪花,可是,我却要为这部动画呐喊呐喊,不为别的,就因为它内容真实不做作,看后甚至会有一丝丝酸楚。
1《茶啊二中》的动画名字取自长春原地名茶啊冲, 创作者解释是:因为早期长春名为“茶啊冲”,是古代肃慎语发音,意为“天之城”。而将“冲”字拆开,就是“二中”,寓意是长春的中学。
既然故事背景设定在东北,那东北话自然是少不了的。
如果说,哪种方言最能够征服世界,那么,东北话肯定是首选,一个东北人,给他一个礼拜时间,便会带出一窝说东北方言的外地人。
干哈呢?
搁哪儿呢?
出门大回小回你不道啊?
整事啊?
蒙圈了!
整秃噜皮了!
幽默风趣的方言再配合着东北特有的大嗓门,隔着七八里地都能听得明明白白。
别看这个故事是发生在东北校园的,但是,即使是南方人,也会在笑的合不拢嘴的同时,偷偷抹着回忆的泪水。
因为,校园的共鸣在这部动画里安排的恰到好处,虽然,在人物造型上略显粗糙,可是,内容质量上的一流,让这部动画足以成为校园题材的代表。
想一想,我们多久没有因为一部校园青春动画而乐到哭呢?
中学时期,晚自习,爬后窗户玻璃的老师,坐在讲台左右的“护法使者”,大扫除,逃课去网吧,选课代表,班会,因为说话名字被挂在黑板……
只要是你能回忆起来的青春记忆,这部动画统统给你展现出来。
作为主创基本是80、90后的公司来说,用动画的方式,展示已经逝去的青春,算是一种祭奠,更多的是一种缅怀,缅怀那段最为纯粹的校园时光。
比起打着青春幌子招摇撞骗的青春电影来说,这部动画更加接近真实。
老师,嘚吧嘚的埋汰学生,但是,背地里却是真的对学生好。
学生,插科打诨有时候集体对抗老师,但是,对于老师的好他们都是明白的。
校园里,没有谁好谁坏,而所有的人,都把这里当做是一个家,而家里的鸡毛蒜皮的事情,总归是一种单纯的乐趣。
毕竟,谁的青春不还有点美好的乐子呢?
所以,在这部动画里,学校发生的一切我们都经历过,而这些经历在人生的舞台占据重要的一部分。
美好与回忆,总是伴随着成长的阵痛,那时候浑然不觉,此时却格外想念。
2《茶啊二中》之所以能够在校园题材中成为佼佼者,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创作者,也就是那些个80和90后对于那个时代校园文化的独特认知。
这种认知你可以理解为校园文化中特殊的潜在活力。
80后偏向于理想化,而90后偏向于个性化,当理想化与个性化结合在一起,势必会产生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这种反应恰恰体现出他们对于未来自己做主的渴望。
所以,在《茶啊二中》中的学生形象上,我们很明显能够嗅到一种奔向自由的气息。
当然,受制于教育方式,只能立足现实的同时,动画中稍稍将那些属于共同记忆的点放大开来,这样,激起共鸣的同时,也将曾经最容易被忽视的青春记忆点给重拾起来。
什么是校园,学习之外的打闹才是最好的诠释。
因此,《茶啊二中》的重点放在了打闹上。
孩子的美好记忆都来源于生活的打闹,而夺走他们的打闹,就相当于夺走了他们童年的乐趣。
相比较姜文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对于他们时代青春的叙述,以及李芳芳《 80'后》中稍微忧伤的基调,还有02年校园题材电视剧《十八岁的天空》的去路抉择。
《茶啊二中》的学生起步点放在了初中,既避开高考那种迫不及待的压力,又摆脱了小学时的稚嫩,而立足初中的这个点,正好是最有朝气与活力的时刻,而这时候,从懵懂到懂事的转变也在慢慢发生。
当80、90后渐渐成为社会中流砥柱时,那个曾被批为“颓废的一代”“垮掉的一代”成长为社会的有用之才,这与他们的校园文化离不开。
老师的认真负责,当然,打手板挨脚丫子是免不了的,虽然现在统统被列为体罚明令禁止,但是,那时候的老师,确实是把教书育人放在心上的。
而学生,除了学习,他们之间的情谊更是值得铭记,打闹免不了,却没有奢靡攀比之风,情谊的建立完全是因为志趣相投罢了。
所以,《茶啊二中》中的校园文化是单纯的,而接受的教育对于成长的帮助也是意义重大的。
3这里不得不说一下作为主角的王强。
我想,曾经的每个班里可能都有这么一号人物的存在,顽劣成性,却不能把他归为学生“败类”的行列。
在教育制度的束缚下,天生的叛逆性格让王强成为了班里的异类。
他和老师插科打诨,就连老师都拿他没办法。
每次看到石妙娜指着王强的鼻子教育,而王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时,并没有多少反感,反而觉得很是可爱。
在班里,王强是“扛把子”式的存在,而作为班里的老大,自然有他独特的座位归属,那就是讲台两侧的“特供专座”。
在人人以成绩为准则的教育背景下,王强的表现有些自我。
大道理他都懂,而且,他讲道理比谁都厉害。
当班级利益受损时,他往往又是第一个站出来维护的。
与他形成对比的是班长刘若琳。
学习本该是为自己的,却最终不得不在父母的威严下妥协。
而这种家庭的孩子不在少数。
我们曾经不也是憧憬着许多伟大的梦想,可是,现实面前,我们都学会了妥协,而这种妥协,往往伴随着成长。
等到了一定年纪,有了一定能力,再想重新找寻曾经的梦想时,突然发现,错过就真的错过了。
只有王强努力的想要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即使,他不知道未来在哪里,至少,现在的他没有被模子给塑造成固定的人。
肆无忌惮的青春,只有肆无忌惮的人才配得上。
正如《茶啊二中》主题曲歌词
那一天 那一年 舍不得和青春告别 长大后 才发现 人生的考试不能交白卷 城市中 忙碌穿越 是不是 应该停下脚步歇一歇 让我们尽情怀念吧 那些个肆无忌惮的夏天
在第四季第四集中,当王强他们坐在草场谈自己梦想时,王强说自己想当一只大熊猫,因为刘若琳想当熊猫饲养员。
看上去是一句玩笑话,但是,也能看出王强的困惑。
拼命学的学生,活成了父母眼中的自己,而王强活成了自己眼中的自己,可是,他的未来在哪里呢?
这大概是青春期都会碰到的困惑,正因为这样,青春的可塑造性才是灵活的。
你可以成为任何你想成为的人,只要你朝着那个方向努力。
80、90生活的时代是社会转折的过渡期,从温饱到小康的跨越,而精神财富的一大半来源于自我创造,毕竟,玩的东西花样远远没有现在多。
当我们用手去创造一个又一个童年乐趣时,无形中,我们也在发掘着自我。
即使,最后我们没有活成想要成为的人,至少,还有纯真的青春值得回忆。
我们总在怀念过去,是因为我们现在过得不好。
《茶啊二中》第四季完结时,这帮孩子进入了初三,也即将面对中考,虽然还会有第五季的出现,但是,我觉得,青春在这里可以停下来了。
王强会因为刘若琳而拼命学习。
刘若琳会为了父母拼命学习。
当所有人困在没日没夜的题海中时,青春算是告一段落,而打闹也被定格在曾经。
度过叛逆期的孩子,总算学会用大人的眼光看待一切时,全局终。
笔墨留在纸上的答案,再也没有肆无忌惮的欢笑。
徒留对于过去的回忆,以及夹在自我理想中的纠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