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金七王指的是南宋高宗、孝宗、宁宗时期相继追封为王的七位抗金将领,分别是蕲王韩世忠、鄜王刘光世、循王张俊、鄂王岳飞、和王杨沂中、涪王吴玠和信王吴璘。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怎么死的(南宋抗金七王岳飞)(1)

韩世忠

韩世忠,字良臣,出身于延安府的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自少练武,尚未及冠便应募投军,因军功先后晋封为进义副尉、进武副尉,方腊起义时韩世忠以偏将身份随刘延庆出征,因作战勇敢被誉为万人敌,方腊起义平定后韩世忠被授为承节郎,后又因参与平定山东、河北盗贼有功拜为武节郎,靖康元年随梁方平抗击金军,又以统领身份参与守卫开封。靖康二年宋徽宗、宋钦宗被俘,康王赵构在南京称帝,韩世忠因拥戴之功被授为光州观察使、带御器械,建炎三年苗傅、刘正彦因对朝廷不满发动兵变,逼迫宋高宗让位,韩世忠与张浚等率兵平息了叛乱,救出了宋高宗,宋高宗亲写“忠勇”二字赐给韩世忠,并授检校少保、武胜、昭庆军节度使,此次平乱确立了韩世忠在南宋将领中的地位。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怎么死的(南宋抗金七王岳飞)(2)

韩世忠像

建炎三年完颜宗弼(兀术)率大军南侵,韩世忠被任命为浙西制置使,防守镇江,次年韩世忠多次打败金军,将完颜宗弼围困于黄天荡,以八千兵力围困了号称十万的金军四十八天,后因汉奸的出卖最终被金军突围出去、撤回到黄河以北地区。黄天荡之战后彻底激起了江淮人民的抗金情绪,韩世忠也被封为神武左军都统制,兼武成、感德二镇节度使,后来韩世忠又率兵在大仪镇之战中击败金军。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怎么死的(南宋抗金七王岳飞)(3)

韩世忠墓

绍兴五年韩世忠晋封少保,次年加授武宁、安化二镇节度使及京东、淮东路宣抚处置使,在楚州开置官署,此后多次击败伪齐的入侵。绍兴十年金军再度南侵,韩世忠在泇口镇击败金军,战后晋封为太保,封英国公,后来在宋高宗的支持下秦桧收缴了韩世忠、岳飞、张俊三位抗金大将的兵权,韩世忠因救驾之功被擢升为枢密使,不久以太傅、福国公的官爵致仕,次年改封潭国公,绍兴十三年晋封咸安郡王,绍兴二十一年韩世忠病逝,赠太师、通义郡王,宋孝宗时追封蕲王,后又追赐谥号忠武。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怎么死的(南宋抗金七王岳飞)(4)

刘光世

刘光世,字平叔,镇海节度使刘延庆次子,以父荫入仕,宣和三年时随父亲平定方腊起义,凭战功升任耀州观察使,宋高宗即位后因平定山东李昱有功,升领奉国军节度使,是南宋建立后第一个建节的将领。金军南侵期间与韩世忠共守江南,屡立战功,后率部抗金,但因其“御军姑息,无克复志”而饱受诟病,绍兴七年引疾罢去兵权,绍兴十年起复为三京招抚处置使,率军往援顺昌,但并没有起到太大作用。绍兴十一年刘光世再度被收缴兵权,封太保、万寿观使,次年封杨国公,当年十一月去世,追赠太师,谥号武僖,宋孝宗时追封为安城郡王,宋宁宗时追封为鄜王。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怎么死的(南宋抗金七王岳飞)(5)

中兴四将图,最右侧为张俊

张俊,字伯英,十六岁时充当乡兵弓箭手,宋徽宗时参与对西夏作战及镇压山东、河北农民起义,康王赵构任兵马大元帅时张俊率部往从,赵构即位后任命为御营前军统制,后因多次讨平叛军和起义军升任观察使,成为高级武官。建炎三年在明州之战中张俊率部击杀金军数千人,大挫金军锐气,次年张俊改任浙西、江东制置使,绍兴六年伪齐大举侵宋,被张俊率部在藕塘之战中大败,战后张俊领三镇节度使,并与韩世忠分守江防,使金人不敢窥江而渡,为南宋赢得了休养生息的时间。绍兴十一年张俊首请纳还兵权,被封为枢密使,此后协助秦桧推行乞和政策,并制造伪证促成了岳飞冤狱。绍兴十二年张俊晋封为清河郡王,绍兴二十四年去世,追封循王,谥号忠烈。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怎么死的(南宋抗金七王岳飞)(6)

岳飞

岳飞,字鹏举,二十岁从军,先后参与、指挥大小战役数百次,力主抗金,在郾城、颖昌、朱仙镇等地多次击败金军,收复了建康、襄阳六郡等地,但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牌催其班师,使得十年功废,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又遭受秦桧等人的诬陷最终被害。宋孝宗时为岳飞平反昭雪,追谥为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怎么死的(南宋抗金七王岳飞)(7)

杨沂中

杨沂中,又名杨存中,字正甫,出身将门,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在抵御金军时战死,宋徽宗宣和年间杨沂中从军、成为张俊的部下,屡立战功。绍兴二年杨沂中升任神武中军统制,开始掌管宿卫亲兵,后来在藕塘之战中大败伪齐将领刘猊,名声大振,后被任命为保成军节度使、殿前都虞候。绍兴十一年杨沂中率兵三万戍守淮河,同金军在柘皋展开激战,以长斧士大破金军拐子马,以损失九百人的代价杀伤金军万余人。绍兴二十年杨沂中被封为恭国公,绍兴二十八年拜为少师,权力恩宠日盛,绍兴三十一年时拜为太傅,晋封同安郡王,乾道二年去世,被追封为和王,谥号武恭。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怎么死的(南宋抗金七王岳飞)(8)

吴玠墓

吴玠,字晋卿,通晓兵法且善于骑射,不满二十岁时在泾原路入伍从军,宋徽宗政和年间西夏犯边,吴玠率军鏖战,因功晋升进义副尉,宣和二年又参与镇压方腊起义,在军中逐步展露锋芒。建炎二年金军进犯陕西,吴玠奉命抵御,在清溪岭大破金军,次年升迁武功大夫、忠州刺史,建炎四年秋金军再度入侵,吴玠与另外四路集结于陕西富平,欲与金军决战,但因意见不统一最终被金军大败,吴玠率数千残兵退至凤翔。次年金军率数万骑南侵,吴玠率数千人戍守和尚原,利用地形优势大破金军,后又在饶凤关、仙人关多次击败金军。绍兴九年吴玠因功被授为开府仪同三司、四川宣抚使,但由于长期鞍马劳顿,不久吴玠就在仙人关病逝,被赠为少师,谥号武安,并在仙人关为其立庙,宋孝宗时追封为涪王。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怎么死的(南宋抗金七王岳飞)(9)

吴璘

吴璘,字唐卿,吴玠之弟,早年随兄长抵御西夏,建炎二年起领兵抗金,以勇略知名,绍兴年间与吴玠经营和尚原、饶凤关、仙人关等地屡败金军,为保卫秦陇、巴蜀立下了汗马功劳,绍兴九年吴玠去世后吴璘以行营右护军都统制加拜神龙卫四厢都指挥使,成为右护军最高长官,绍兴十年再度抵御南侵金军,被授为镇西军节度使次年又在剡家湾之战中大败金军,战后被朝廷命令班师回朝,绍兴和议达成后,吴玠吴璘兄弟百战而守的和尚原被割让给了金国。绍兴十二年吴璘被加拜为检校少师及四州经略使,绍兴二十一年晋封为太尉,绍兴三十一年金国再度南侵,吴璘被任命为四川宣抚使带病抗敌,与金国西路军长期对峙,乾道元年入朝拜为太傅,封新安郡王,乾道三年吴璘病逝,追赠太师、信王,谥号武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