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和二战,说到最能打的国家,或许还有争议,不管是德国的黑科技还是美帝的钢铁生产线,都产生了巨大的战争实力。

但是你要说谁的伤亡最惨,应该是毫无疑问的,因为实打实的数据告诉我们,这就是俄罗斯/苏联。

一战中,俄罗斯以170万的阵亡人数和德国平分秋色,但350万的平民伤亡比其他国家加起来还多,到了二战中,高达6000万的伤亡和3000万的人口减少,一度让这个国家失去了阳刚之气。

一战和二战哪个死得多(为什么这个国家)(1)

被俘虏的沙俄士兵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俄罗斯这个国家如此之高的伤亡比例呢?

我们以并没有遭受突然袭击的一战为例。

问题出在俄罗斯政府自身低效的行政效率和糟糕的基础建设。

首先,俄国在经历了日俄战争的教训之后,在1908年确立了明确的制度:

军队的兵员是在普通义务兵役制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战争时期重要的是扩大野战部队服役人员的范围。年满21岁的青年人参军之后要经历三年的训练(步兵和炮兵),而骑兵和禁卫军则至少要四年,接下来的阶段分为两部分,第一预备军阶段是7年,而后是8年的第二预备,之后到43岁前都属于可服役年龄。

一战和二战哪个死得多(为什么这个国家)(2)

日俄战争的大叔兵

而除了俄罗斯民族以外,其他民族也有自己的动员政策。哥萨克阶级不算在征召系统里面,他们的系统则比较特殊,当兵的年龄20岁到38岁期间,前12年他们要外出进行野战训练,后面的时间他们将会在自己所属的部队驻防并读过自己的军事生涯。

一战和二战哪个死得多(为什么这个国家)(3)

哥萨克骑兵

南方草原,中亚,西伯利亚的穆斯林部落在平时就维持着一支骑兵部队,这些部队被称之为“同盟军”,但是这完全是一支志愿兵部队,他们将会第一时间被抽调进入战争。波兰,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这些民族组成的部队被称之为“国家军”同样也是属于志愿兵。

在1914年的时候,沙俄将常备军扩大到了140万,预备役扩大到了500万,看似是一个很庞大的数字,但是问题很快就暴露了出来。

由于糟糕的基础建设和运力不足的铁路,很多人已经被征召了但是却没有作战的机会,他们更多的是在后方等待调动。另一方面,由于人力过于充足,人们是有理由逃兵役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结婚。结了婚,出去建一个新房子,你就是这家人唯一的劳动力,所以即使你在预备役当中,也不会优先征召你上战场,于是从战前到战争爆发,俄国有200万人突然结婚。

一战和二战哪个死得多(为什么这个国家)(4)

一战初期沙俄士兵

同样的,由于取消了后备部队和要塞军的编制,沙俄只能依靠预备役人员进行作战。在其存在的时候,每年将会从其中抽调13%的人员转入预备役,这些人虽然训练极差,但是其庞大的数量可以弥补预备役不足的情况。然而高层发现预备役质量变差的原因就是因为后备部队和要塞军人员训练不足,身体素质随年龄增长急剧下降,很多人到了三十岁左右就失去了作为士兵的身体素质。

虽然裁撤了要塞军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新的军队建设,但是同样的问题也出来了,预备役部队的建设并没有全面完成,这项改革在当时的预计完成时间是1916年后,所以到了人力不足时,沙俄政府其目光短浅,贪污腐化,野蛮残暴的本性完全暴露,后方动员陷入一片混乱,因为他们连征召记名册都没有。同时为了弥补劳工短缺的问题 ,沙皇起草诏书,从之前所提到的游牧民族之中征召青壮年进行建设,以至于造成了中亚地区大规模骚乱,人员经济损失巨大。

一战和二战哪个死得多(为什么这个国家)(5)

工厂工人被招入伍

军工方面就更不用说了,“三人一枪”这种段子我们人尽皆知,虽然前线并不存在这种情况。由于在当时俄军司令部认为武器数量已经补齐的差不多了,于是他们叫停了军工生产,很多有经验的技术工人离开了工厂,甚至有的人莫名其妙的被征召了,直到1915年中旬才逐渐的恢复生产。

只能说国家太穷了,所有的改革不能进行到底的根本原因就是穷,没钱贿赂贵族老爷,也没钱安抚无产阶级,自己统计经济有高达10%的误差,自己统计粮食要问批发商和富农,这种低效的行政效率要能有钱就就奇了怪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