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在位于西北黄土高原的延安,中国共产党人引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实现了伟大转折,我们的党走向成熟,我们的军队走向壮大,我们的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在这一伟大征程中孕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
指出,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延安是革命圣地,更是革命者的精神家园。
1935年10月,从江西于都出发的中央红军,历尽艰辛万苦,付出重大牺牲,终于抵达陕北,开启了党中央在延安的13年光辉历程。
延安时期,来自五湖四海的革命青年和有识之士,以“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要爬到延安城”的毅力,冒着生命危险长途跋涉奔向延安,就是因为延安窑洞里有马克思主义和革命必胜的理想信念,代表着中华民族前进的方向。
延安,成为中共中央和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是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出发点”,是中国共产党进行新民主主义建设的“试验区”,也是解放全中国的解放战争的“转折点”。
13年延安峥嵘岁月,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从低谷走向高峰,最终扭转了中国的乾坤。
陕北有首民歌唱道:“瓜连的蔓子,蔓子连的根。老百姓连的共产党,共产党连的人民。”
“让老区农村贫困人口尽快脱贫致富,确保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2015年2月13日,在陕西延安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吹响了全国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工作的号角。
陕西延安,航拍安塞区化子坪镇杨园村光伏扶贫电站一角。
2018年3月26日,延安市委的一间会议室内,从市委书记、市长,再到各区县、各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每个人的面前都摆有一份军令状。军令状末尾如此写道:“如若完不成任务,我将引咎辞职。”
签下军令状那晚,延安安塞区化子坪镇党委书记野根利一夜未眠,满脑子都是“产业!产业!”
没有产业,是化子坪镇沙湾村的致命伤。
镇里好不容易找了块背风、向阳的缓坡,准备建起蔬菜大棚时,却出现了不少质疑声。
野根利一次次上门去老乡家做工作,带着村民到周边的县区看大棚种植产业。一座、两座、三座,大棚拔地而起,沙湾村人的热情被点燃了……
今天的化子坪镇,大棚种植点、苹果示范园、养殖场覆盖了每一个村子。
2020年,延安成功承办全国消费扶贫论坛,762个农特产品被纳入全国扶贫产品名单。
200多万延安儿女,满怀信心踏上新的征程。
延安精神被中国共产党视作精神财富和干部教育培训的“永久教材”。
住在学员宿舍,吃在集体食堂,每天按时上课、讨论、自习……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来自全国各地的党员领导干部在这里接受党性教育。
党的十八大以来,学院举办各类培训班次近千期,培训学员超过4.9万人次。
“延安精神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以星火燎原之势书写了时代传奇。今天,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注定要为现实注入新的活力。”来自国家信访局的一位学员说。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要继续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的谆谆教诲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在延安革命纪念馆里的留言本上,有参观者郑重写下这样的话语:“我们必须一如既往地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靠自己的打拼开辟新的天地,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