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清华高材生,被称为千分才子,他打破了西方国家制碱技术的封锁,首创了“侯氏制碱法”,他到底是谁?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侯德榜的故事,感悟一下千分才子的风采。


世界最清醒的院士 他是清华高材生(1)


第一,侯德榜是谁?

1890年8月9日,侯德榜生于福建闽侯凤尾坡村,家人希望孩子读书考取功名,所以取名“德榜”,童年时,因为父亲多病,家中贫穷,侯德榜不得不半耕半读。1903年由姑妈资助,侯德榜进入了福州的英华书院读书,四年之后,他被保送到了上海闽皖铁路学堂。

福州,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被迫开放的城市,在这里侯德榜看到了中西方科学技术的差距,并且他决心为缩小这种差距贡献自己的力量。20世纪初,我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的社会,与西方国家相比,这其中的差距是可想而知的。同时,西方国家对我国一边实行商品倾销一边进行技术封锁,要发展科学技术难度之高,也是不言而喻的。


世界最清醒的院士 他是清华高材生(2)


经历过民国的老人们都知道,有一段时间,馒头吃不起,玻璃买不上,这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碱太过于昂贵了。然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侯德榜这个青年坚定地立下了科技救国的志愿。

1911年,侯德榜考入了北平清华留美预备学堂,以10门功课1000分的优异成绩轰动了清华园,所以被誉为“千分才子”。1913年,侯德榜被保送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工专业学习,四年后他毕业了,获得了学士学位。接着他又在制革领域获得了硕士博士学位。由于学习成绩优异,侯德榜被接纳为美国科学会会员,和美国化学会会员。并且还在美国参与了水泥、硫酸、燃料、电化等多家大型工厂的实习,积累了多个不同领域的丰富工作经验。

这时候的侯德榜,已经拥有了一份体面且高薪金的工作,他本可以衣食无忧的生活着,然而一封来信,让他改变了主意。这封信是范旭东寄来的,他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化工先驱。这时候的范旭东是天津塘沽永利制碱公司的老板,此刻他的企业面临着巨大问题,这个问题可以让企业面临灭顶之灾。信中他邀请侯德榜加入自己的制碱公司,能够助他一臂之力。


世界最清醒的院士 他是清华高材生(3)


过去,由于我国的工业落后,人们所用的碱都是来自张家口、古北口一带的天然碱,这种碱加工粗糙,杂质很多,影响人民健康,也无法用于现代工业。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英商外国公司的洋碱开始倾销中国,独霸市场,又因为价格低廉,无论是民用军用,都大受欢迎。但是过分地依赖洋碱,就很容易地受制于人。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交通阻塞,洋碱中断,英国一家公司趁机囤积居奇,致使洋碱的价格飞涨,迅速引起了国内食品和工业的恐慌。而范旭东先生的公司就是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处于危在旦夕的边缘。

面对范旭东的诚挚来信,侯德榜毅然放弃了美国的高薪工作,回到祖国怀抱,加入了范旭东的永利制碱公司。


世界最清醒的院士 他是清华高材生(4)


第二,侯氏制碱法

当时,世界的制碱技术采用的是1862年创制的索尔维制碱法。索尔维制碱法虽沿用了大半个世纪,但是在索尔维公会的操纵下,其核心技术仍未公开。1921年10月,侯德榜临危受命,开始担任永利碱业的总工程师,他试图努力扭转被动的局面,然而其中困难之大,无法想象。要知道当时美国的很多机器都明确标明不卖给中国,侯德榜没有办法,只能在摸索中前行,一次又一次的试验,一次又一次的失败。

1926年6月29日,是永利碱厂史上令人难忘的一天。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战,侯德榜终于发现了索尔维制碱法的核心秘密,制出了纯碱。但是他并没有据为己有,大发其财,而是选择了公布于众,让全世界共享这一科技成果。他把自己的实验成果与相关经验,写成了专著《纯碱制造》,于1933年在纽约列入美国化学会丛书出版,这部化工巨著第一次彻底公开了索尔维制碱法的秘密,同时也被各国列为化工权威专著,对世界制碱工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世界最清醒的院士 他是清华高材生(5)


抗日战争爆发后,永利碱厂被迫西迁,在四川办厂,由于四川的气候环境,索尔维制碱法无法沿用,于是1939年侯德榜率队前往德国准备购买其它更合适的设备和专利。然而,同样的情形再次上演,在对方提出辱国的条件之下,侯德榜终止了谈判,发愤自行研究新的制碱方法。

第三,侯德榜先分析了索尔维制碱法的缺点,然后日思夜想,设计新的制碱方案,前前后后进行了数千次试验,终于取得了成功,这种新方法就是“侯氏制碱法”。这个新工艺将原来的食盐利用率从百分之70提升到了百分之96,而且把污染环境的废物转化为化肥,开创了世界制碱工业的新纪元。侯德榜也因此被英国皇家化工学会和美国化学工程学会聘为名誉会员。如果他申请专利,将会获得无数财富,但是侯德榜永远保持着一份赤子之心,毅然地将这项技术公开,让全世界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