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元钱能办的事,为何非要机关解难

——新疆军区某团提升基层自建能力的一段经历

一万块钱对于贫困人员有多大帮助(几元钱能办的事)(1)

前不久,听着基层官兵的赞誉声,新疆军区某团后勤保障股股长杨维心里却很不是滋味。

这是为啥?原来,该团一个在外执勤的连队晾衣场的晾衣架出现损坏,给官兵生活造成不便。机关接到报告后,第一时间派人驱车数公里赶去解难,发现只是晾衣架的螺丝生锈脱落。维修人员当即到不远处的五金店买来装上,仅花费几元钱,晾衣架就恢复正常使用。

“连队明明有公杂费可以支出,也有能力修好晾衣架,为何非要等着机关来解难?倘若事无巨细都这样办,连队的自建能力还怎么提高?”在一次双向讲评会上,杨维道出了内心的忧虑。

不承想,他话音刚落,就引起与会不少机关干部的共鸣:一个月前,有连队强军网电脑不能开机,宣保股派人去维修,发现仅是线路连接问题;有连队门前大灯不亮,检查后发现只是保险丝烧坏了,可基层还是向机关求助……

“解决这类问题,既要基层积极作为,也要机关放权放手。”团领导分析道,一方面,换个螺丝就能解决的小事,也要等机关出面,反映出基层依然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另一方面,虽然上级对基层经费使用已有明确,但机关总是增加一些规定之外的“规定”,捆住了基层的手脚。

直面问题,立行立改。团党委很快召开基层建设形势分析会,拿出一套系统整改方案:

进一步规范经费使用程序,对时下需要购买的物品,经连队党支部与军人委员会研究后可以“先买后报”,并于每周五统一办理手续;

机关派专人展开相关财务规定辅导,明确采购范畴、开支额度等相关问题,提高经费使用效率;

对照《军队基层建设纲要》制订“权责清单”,进一步划分各部门权责,明确什么该统、什么该放,避免基层事事报批、机关大包大揽;

梳理基层自建的10个薄弱环节,明确基层能做什么、该做什么,通过“股连结对”等方式,精准帮助基层提高自建能力;

常态化组织营连干部按纲抓建能力轮训,依托政治干部活动日开展“基层建设问题”专题研究,克服等靠要思想,强化营连自主抓建意识……

与此同时,该团还将营具修理、电脑使用融入“第二课堂”,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三小工”“网络管理员”专业培训,面对面解难题、手把手教方法,并依托强军网开设“解疑答惑”专栏,方便基层反馈建设难题,机关及时给予指导帮带。

帮建张弛有度,自建活力迸发。日前,该团二连针对当前训练器材需求增大、现有场地不足的情况,在机关扩建场地的同时,不等不靠将闲置的钢管焊接成单杠,方便官兵利用零碎时间训练,有效提高了连队引体向上课目优秀率。(高 群 徐良伟)

指导基层切勿大包大揽

■武警十堰支队某中队指导员 董 伟

这些年,机关帮建基层、服务官兵的态度越来越端正,作风越来越务实,出台了不少惠兵政策,办了许多暖心实事。但与此同时,一些基层主官也感到机关有时大包大揽,导致基层没有空间、放不开手脚,遇到问题只能被迫“等靠要”。

远水不能解近渴,好心未必办好事。《军队基层建设纲要》明确,基层小散远单位要做到组织能自建、工作能自转、问题能自解、安全能自保。在做好政策解读、明确工作规范、搞好培训帮带的基础上,机关应充分还权基层,依规依据赋予基层相应的工作安排权、人员使用权和财物支配权,充分发挥基层官兵主观能动性,从而切实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抓建能力。

厘清“统”和“放”的界限

■南沙守备部队某部干事 马高强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当下,一些机关干部只图解决眼前之急,却未曾想过举一反三。帮建基层如果只“输血”不“造血”、只搀扶不帮扶,其结果必然是:基层自建能力不见提高,机关忙里忙外晕头转向。

在中央军委基层建设会议上强调,要把指导帮建的着力点放在提高基层自建能力上。作为一级机关,在理念上要厘清“统”和“放”的界限,正确处理“帮一时”与“帮长远”的关系;在行动上,要做好政策法规解读,抓实基础业务帮带,闭合跟踪反馈回路,完善容错纠错机制。唯此,基层才有勇气丢掉等靠要的“拐杖”,机关也才有精力科学指导帮建。

让每一名主人翁发光发热

■中部战区空军某地导旅班长 杨明波

遇到困难上报机关当然合规合理,但是对于一些小问题、小困难,倘若连队能够立足自身解决,既锻炼能力,又提高效率更凝聚兵心,岂不更好?

既然解决问题的方法近在眼前,就无需舍近求远坐等机关解难。前阵子,我们连队一台打草机突发故障,有人提议再买一台,但经过几名战友一番修理后,打草机很快就恢复正常,既节约了经费又节省了时间。其实,官兵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对一些常见问题总能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只要真正尊重官兵、信任官兵、依靠官兵,鼓励每一名主人翁发光发热,连队这个大家庭必然会建设得越来越好。

来源: 解放军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