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战群儒记录于《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讲的是兵败夏口之后,刘备派诸葛亮出使江东,联合孙权共同抵御曹操。期间,诸葛亮遭到其麾下张昭、虞翻、步骘、薛综、陆绩、严畯、程德枢等谋臣儒生的责难。最后一一都被诸葛亮反驳,哑口无言。尽管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抵达柴桑后直接面见孙权,再无其他记录。但“舌战群儒”里激烈的言辞交锋和华丽的辩论艺术,让后人不得不佩服小说家精彩的语言编排和谈判功底。

诸葛亮舌战群儒采用哪些论证方法(浅析诸葛亮舌战群儒之语言技巧)(1)

舌战群儒

一、舌战群儒的具体背景

诸葛亮舌战群儒的目的就是为了促成孙刘联盟。这个时候,曹操已攻克荆州,在长江北岸屯兵80万威逼江东。而孙权是降是战的态度尤为重要。《三国演义》里鲁肃找孙权摸底,权叹曰:“诸人议论,大失孤望。子敬开说大计,正与吾见相同。。。。但操新得袁绍之众,近又得荆州之兵,恐势大难以抵敌。”也就是说,孙权内心深处还是不想投降的。但对手曹操实力太强,想战而又担心实力悬殊是孙权纠结所在。

诸葛亮舌战群儒采用哪些论证方法(浅析诸葛亮舌战群儒之语言技巧)(2)

孙权和鲁肃

尽管周、鲁以及江东军事将领都赞同联刘抗曹,但以张昭为代表的文官集团却普遍主降。作为外交使节,诸葛亮一方面要向主战派体现刘备集团的价值;另一方面也要直面主降派,通过积极的舆论引导,争取更多的有利因素。来江东前,鲁肃曾反复告诫诸葛亮不要提曹操兵多将广,诸葛亮是这么说的:“亮自见机而变,决不有误。”意思就是说,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也就是根据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策略。

诸葛亮舌战群儒采用哪些论证方法(浅析诸葛亮舌战群儒之语言技巧)(3)

诸葛亮和鲁肃

二、舌战内容详析

待进入会客大厅,迎接自己的不是孙权而是群儒。但辩论的内容很有可能第一时间传递给孙权,甚至有可能孙权就在屏后旁听。

第一个发言的是张昭,他的原话是:

“先生自比管、乐,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乐毅扶持微弱之燕,下齐七十余城:此二人者,真济世之才也。先生在草庐之中,但笑傲风月,抱膝危坐。今既从事刘豫州,当为生灵兴利除害,剿灭乱贼。且刘豫州未得先生之前,尚且纵横寰宇,割据城池;今得先生,人皆仰望。虽三尺童蒙,亦谓彪虎生翼,将见汉室复兴,曹氏即灭矣。”

“何先生自归豫州,曹兵一出,弃甲抛戈,望风而窜;上不能报刘表以安庶民,下不能辅孤子而据疆土;乃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无容身之地:是豫州既得先生之后,反不如其初也。管仲、乐毅,果如是乎?愚直之言,幸勿见怪!”

诸葛亮舌战群儒采用哪些论证方法(浅析诸葛亮舌战群儒之语言技巧)(4)

张昭

张昭是江东内阁首辅,位列文官之首,是处理内政的高手,孙策在世时就夸张昭是自己的管仲,地位、能力、才识都是第一流的人才。他抛出来的这个问题其实很有水平,其根本逻辑主要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含义是剥夺你的资格:你诸葛亮这个人就不行,不过是个沽名钓誉之徒,你给我们提的意见没有任何价值。这是常用的辩论手段,也是堂堂正正的正面攻击。“有没有资格”尽管没有具体标准,但就像公理与定理的区别,又为众所周知。面对这样的攻击,如果个人综合素质和内在修养有欠缺,往往会心浮气躁被人控制情绪,从而失去话语的主导权。就好像同事在会议上攻击你,说上次那个项目就因为你牵头负责,结果让公司受到很大损失。如果因此情绪激动,而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辩解,很容易偏离主题。诸葛亮来使江东的身份是来提供“高见”的,如果本人的实际能力不足,“高见”也就不攻自破了。

诸葛亮舌战群儒采用哪些论证方法(浅析诸葛亮舌战群儒之语言技巧)(5)

难道管仲、乐毅果如是乎

第二层含义是“诡辩”,指刘备在遇见诸葛亮之前还能攻城掠地、割据一方,之后却丧失土地,东逃西窜。这其实就是个伪命题,我们知道刘备从未有一处根本之地,全都是在投靠别人。张昭采用“诡辩”的方式夸大其词,是在给诸葛亮出难题。如果你避重就轻没有回应,那就默认自己能力不行,没有可以合作的价值。如果情绪激动反唇相讥,说明你只是在耍嘴皮子,不过是纸上谈兵罢了。

诸葛亮舌战群儒采用哪些论证方法(浅析诸葛亮舌战群儒之语言技巧)(6)

张昭自谦

而诸葛亮是如何回答的呢?

鹏飞万里,其志岂群鸟能识哉?譬如人染沉疴,当先用糜粥以饮之,和药以服之;待其腑脏调和,形体渐安,然后用肉食以补之,猛药以治之:则病根尽去,人得全生也。若不待气脉和缓,便投以猛药厚味,欲求安保,诚为难矣。吾主刘豫州,向日军败于汝南,寄迹刘表,兵不满千,将止关、张、赵云而已:此正如病势尫羸已极之时也。

诸葛亮舌战群儒采用哪些论证方法(浅析诸葛亮舌战群儒之语言技巧)(7)

原来也学过医啊

夫以甲兵不完,城郭不固,军不经练,粮不继日,然而博望烧屯,白河用水,使夏侯惇,曹仁辈心惊胆裂:窃谓管仲、乐毅之用兵,未必过此。至于刘琮降操,豫州实出不知;且又不忍乘乱夺同宗之基业,此真大仁大义也。当阳之败,豫州见有数十万赴义之民,扶老携幼相随,不忍弃之,日行十里,不思进取江陵,甘与同败,此亦大仁大义也。寡不敌众,胜负乃其常事。昔高皇数败于项羽,而垓下一战成功,此非韩信之良谋乎?夫信久事高皇,未尝累胜。

诸葛亮舌战群儒采用哪些论证方法(浅析诸葛亮舌战群儒之语言技巧)(8)

反复重复

盖国家大计,社稷安危,是有主谋。非比夸辩之徒,虚誉欺人:坐议立谈,无人可及;机应变,百无一能。诚为天下笑耳!

看似滔滔不绝却饱含了语言的艺术。诸葛亮主要考虑了2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说给孙权听的。主要包括了三层含义。其一,“鹏飞万里,其志岂群鸟能识哉?”开篇就把张昭的论述定为"群鸟之见",提醒屏后或接听传话的孙权,明公你可是单位领导做决策的人,这些“群鸟”怎么可能站在你的层次来看问题。其二,通篇不离“仁义”二字,反复强调,不断重复。实质是想让孙权清楚我主刘备是讲仁义、讲诚信的,和我们合作赢了不会跟你抢利润,输了不会扔下你不管。其三,孙权你要看清楚,我们可是和曹操的干将实实在在地打过架,而且还打赢过,可不是只会逞口舌工夫之辈。

诸葛亮舌战群儒采用哪些论证方法(浅析诸葛亮舌战群儒之语言技巧)(9)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但这时孙权不在场,如果只顾着传话,不正面回复张昭恐怕又不合适。于是对话里还有第二个层次,又包括三层含义:其一,戳穿诡辩。你不是说刘备之前一直都有地盘吗?我偏偏从汝南之败开始说,因为大家都知道荆州是刘备形势最危险的时候,避开了张昭的诡辩。其二、提供细节。你说之前刘备“纵横寰宇,割据城池”,其实是给人带帽子,没有任何证据。我就把“兵不满千、将之关、张、赵”等等我出山之后的不利证据都摆出来,并取得了博望坡和白河两场战役的胜利,通过列举细节来佐证自己的军事才能,从而赢得谈判的资格,而且这样的资格还要高过你们。因为到目前为止,与曹操打过仗还能活下来的人只有刘备。

诸葛亮舌战群儒采用哪些论证方法(浅析诸葛亮舌战群儒之语言技巧)(10)

列举细节戳穿诡辩

其三、不经意的扣帽子。张昭是东吴第一文官,相当于单位政治工作的一把手,尽管有可能心里不赞同“仁义”,但也不大可能当面反对。就像现在我们谈论儒商这个概念,可能心里嗤之以鼻,也不可能在商务交往中公开反对:要做一个有德行与文化素养的商人。另外这时谈“仁义”,又确实能给孙权带来实惠,张昭不可能拒绝。因此,作为一名有经验的政客,在外交礼仪的约束下,张昭不会在此时和诸葛亮纠缠不清,甚至在内心深处还会有赞许。

诸葛亮舌战群儒采用哪些论证方法(浅析诸葛亮舌战群儒之语言技巧)(11)

舌战的同时要争取有利因素

第二个出场的是虞翻。在《三国演义》里面,虞翻属于一个正面形象。除去舌战诸葛、推荐华佗以外,一是劝降华歆,二是劝降傅士仁。可见是一位善于做思想工作的人,其人对形势的研判也非常准确。因此,他的问题直指要害:“曹操兵多将广怎么办?”尽管此时诸葛亮已确立了自己的资格。但面对这样的核心问题必须直接面对,因为这事关江东集团的核心利益,也是孙权最纠结、最担忧的事情。诸葛亮的回答也十分干脆。

诸葛亮舌战群儒采用哪些论证方法(浅析诸葛亮舌战群儒之语言技巧)(12)

虞翻

“曹操收袁绍蚁聚之兵,劫刘表乌合之众,虽数百万不足惧也。”

在辩论中,根据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策略十分重要。如果把张昭比喻为政委,虞翻则属于单位业务能力很强的政治部主任。这种人做做面上文章,搞搞思想教育,统筹一下办公室内部运行是把好手,但真要他去解决问题是不行的。针对这种人,诸葛亮先耍了个小把戏,叫“引流”。把说话的主导权让给你,让你来主导谈话,看你想说什么,根据你的观点来给与驳斥。当然,这种把戏只能应对像虞翻这样政治经验不够丰富的人,如果换成张昭就不行了。

诸葛亮舌战群儒采用哪些论证方法(浅析诸葛亮舌战群儒之语言技巧)(13)

虞翻还是能够找准问题的关键

虞翻果然按照剧本来了“军败于当阳,计穷于夏口,区区求教于人,而犹言‘不惧’,此真大言欺人也!

虞翻作为一个业务能手,在辩论技巧上是过得硬的。他使用的技巧叫“自相矛盾”,往往在辩论中能够指出对方自相矛盾,基本上就能占到上风。这是因为人的言行是很难自相矛盾的,我们日常的言行看似没有规律,但其实有其逻辑。找出你的言行不一,就能拆穿你的谎言。

诸葛亮舌战群儒采用哪些论证方法(浅析诸葛亮舌战群儒之语言技巧)(14)

经验不丰富果然上当

诸葛亮是怎么回复的呢?借用一下姑苏慕容的绝招叫“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刘豫州以数千仁义之师,安能敌百万残暴之众?退守夏口,所以待时也。今江东兵精粮足,且有长江之险,犹欲使其主屈膝降贼,不顾天下耻笑。由此论之,刘豫州真不惧操贼者矣!

第一个关键,“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用更高层次的“自相矛盾”来驳斥一般层次的“自相矛盾”。

诸葛亮舌战群儒采用哪些论证方法(浅析诸葛亮舌战群儒之语言技巧)(15)

姑苏慕容复

一般层次的“自相矛盾”主要有3个弊端。一是逻辑性不够。对手可以采取“添油”的方式来破解。因为你的论据推论不到论点。例如:“你不是说你平时很认真工作吗?为什么这次检查你们部门问题最多,你平时工作不认真。”简单的在原句上加2句即可。“我平时工作是不认真,因为我一个人平时干4个人的事情,而其他部门人都编够了,我已经很认真了。”二是层次单一。一个结论需要大量的事例来证明。对手同样可以用另外大量的事例来反驳。因为仅仅用事例来证明论点是远远不够的。三是过于直接。采取简单的“自相矛盾”如果能难住对方自然很好,一旦被对手反唇相讥,形势会形势急转直下,转胜而败没有任何还手之力。在高级别的会谈中,采取“自相矛盾”也很容易得罪人,在用词上也应当缓和一些。

诸葛亮舌战群儒采用哪些论证方法(浅析诸葛亮舌战群儒之语言技巧)(16)

只是简单的堆砌事例是不能得到论据的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特点就是一定要等到对方先出手。用对方的语言逻辑来反驳对方的思路,往往会形成很强的冲击力。而对手的一般情况是毫无防备,在短时间又难以找到措辞。此外又有一层对方先攻击你,你自卫还击的意思在里面。

第二个关键,对语言的把控能力。“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并不是说你的观点和逻辑强于对手。关键在于使用相应观点和逻辑时,对语言的把控能力。与虞翻简洁的质问相比,诸葛亮的言辞中采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和修饰语,“仁义、残暴、兵精粮足、屈膝降贼、天下耻笑”,语言的丰富性远远超过虞翻的用词,形成了较强的冲击力。

诸葛亮舌战群儒采用哪些论证方法(浅析诸葛亮舌战群儒之语言技巧)(17)

高级矛盾碾压

第三个关键,2个小技巧。与同张昭对话相同,诸葛亮在当面驳斥虞翻的同时,依然在传话孙权。其一,代替法。第二场辩论的核心在于曹操强大的实力。目的是消除孙权的惧怕心理,这里需要考虑人类大脑的一个特点:叫“专注度”。因为人的大脑容易被消极信息影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客户:我担心你们楼盘不能按时揭房。

销售:不用担心,虽然去年XX楼盘没有按时交付,但那是因为疫情影响。而且现在有很多小开放商因为XXX(略去500字)原因难以交付,我们没有交付的原因是需要严格的质量检测。

客户:我看新闻说你们集团现在资金有周转困难。

诸葛亮舌战群儒采用哪些论证方法(浅析诸葛亮舌战群儒之语言技巧)(18)

三条红线

销售:情况是这样的,房地产3条红线出来之后,我们的集团现在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略去500字)。

客户:可是全市发生了很多这种不能按时交房的例子啊,而且客户打官司很麻烦,拖了几年了都没解决。

销售:这个你可能不知道了吧。XX集团没有按时交房是因为资金链断裂的问题。XX集团去年因为劳务合同扯皮没有按时给付施工方。XX集团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你看,连客户自己都没有去提具体事例,销售就旁征博引的举一些反面例子,而且是反复说、详细说,客户真的会记得集团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应对资金困难?会记得其他集团也经常发生不能按时交房的原因吗?不会,几天之后,客户只会记得:“XX集团3项指标都超了标,XX集团现在资金有问题。

诸葛亮舌战群儒采用哪些论证方法(浅析诸葛亮舌战群儒之语言技巧)(19)

怎么可能呢

所以怎么办呢?我们要利用好大脑的“专注度”这个特点,用另外的比较积极的内容代替消极的内容就可以了。例如担心地段偏不保值,可以说:“你看我们楼盘临江,这在全国都是稀缺资源。你自己想想,全市有多少楼盘临江?”“我们楼盘虽然距离主城比较远,但你看XX大学都入住进来了,轻轨也距离小区只有50米,旁边的XX中学也是全市名校。”“欸,是吗?带我去现地看看轻轨站到底有多远?”于是会把客户的注意力带到积极的方面,成功的躲开了这个的楼盘地段比较偏的思维定式。

诸葛亮也是用的同样方式,因为他知道孙权一定会听到自己所说的,于是对曹操的强大实力一带而过,而是列举江东集团的“兵精粮足”“长江天险”等优势。此时的孙权作为集团领袖,脑海里一定会浮现自己强大的军队、英勇善战的父辈和一夫当关的长江防线。

诸葛亮舌战群儒采用哪些论证方法(浅析诸葛亮舌战群儒之语言技巧)(20)

销售技巧

第二个小技巧是替对方规避责任。一般的人是很难否定自己,即使这件事情真的做错了,也会找很多理由来开脱,这是人在心理上的自我保护。例如现在谈恋爱,明明是女方要求男的买这样、买那样,后来女方不同意结婚了,男方通常会说,你既然不想结婚为什么要让我送彩礼买房子,女的一般就会反咬你一口:“谁让你当初找美女?”

诸葛亮舌战群儒采用哪些论证方法(浅析诸葛亮舌战群儒之语言技巧)(21)

爱情不是由金钱来衡量

诸葛亮此时要让孙权下主战的决策,如果在论述中不小心说成:“其主屈膝降贼,不顾天下耻笑。”就麻烦了。因为这个时候的孙权确实也有投降的打算,哪怕是有一丝的念头,也会担心诸葛亮猜透。这是很难为情的事情。因此诸葛亮用了“使其主”,巧妙的规避了孙权的责任,把责任转移到虞翻等人身上,这样以后孙权在选择联刘抗曹时也会没有心理负担了。毕竟我有这种想法是旁边这些人一天到晚在影响我嘛,但最后我还是力排众议。

诸葛亮舌战群儒采用哪些论证方法(浅析诸葛亮舌战群儒之语言技巧)(22)

使其主

虞翻之后是步骘,这个人又比虞翻要差一点。在《演义》全书中只为江东执行过一次劝降任务,献过一次计。他使用什么手段呢?“归类法。”

“孔明欲效仪、秦之舌,游说东吴耶?”

就是把你归到某某一类人里面去。我们普通人常用,“你们这些当兵的怎么可能懂市场经济”“你这么大把年纪还没结婚是因为长得丑吗?”“你们这些当官的”涉嫌人身攻击、人格污辱。在高级场合,攻击人格和否定资格又不一样了,因为在商务谈判中辩论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核心问题,而人格攻击虽然也不是完全不可以。例如在谈判中说对方在某次交易中随心所欲不按合同办事,给某某公司添了不少麻烦,人品都有问题怎么信任。可步骘在这里就完全用错了方法。

诸葛亮舌战群儒采用哪些论证方法(浅析诸葛亮舌战群儒之语言技巧)(23)

步骘

这是因为,他把诸葛亮当成了一个普通的政客,自认为“说客”这个形容揭露了本质,这样以后可以以此来封对手的嘴。其次他用了2个自己都不熟悉的人来当比喻,就像现在我们经常列举一些时髦的词汇来占据主动一样,以为对方也不懂。他并不知道诸葛亮是一位饱学之士。最后,他转移了谈判的核心是解决问题,而把重点放在了诸葛亮的来意上面。

有这三个问题,要想辩倒步骘并不难,但刚才说了,诸葛亮舌战群儒的主要目的不是来证明自己吵架很厉害,而是通过舌战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体现自己的价值,影响孙权的决策,调动一切有利的因素。那么他又是如何把两者和二为一呢?

“步子山以苏秦张仪为辩士,不知苏秦、张仪亦豪杰也。苏秦佩六国相印,张仪两次相秦,皆有匡扶人国之谋,非比畏强凌弱,惧刀避剑之人也。君等闻曹操虚发诈伪之词,便畏惧请降,敢笑苏秦、张仪乎?”

诸葛亮舌战群儒采用哪些论证方法(浅析诸葛亮舌战群儒之语言技巧)(24)

苏秦、张仪也是为相之才

一条主线,2个重点。主线就是你说我是苏秦、张仪,我就是,但又没有明说。表面上说苏、张,实质上在说我自己。第一个重点,通过描述苏秦、张仪“皆有匡扶人国之谋”,来证明我也有这样的能力,隐然抬高了自己。第二个重点,和这样的高大形象相比,只是“闻曹操”就吓得“畏惧请降”的“等”是多么的猥琐无能。一方面如果孙权在场或听到这样的传话,很可能会起到“激将”的作用。此外,即使是代表投降派的文官集团,也不会当面承认自己就是胆小,心安理得地戴上投降派的标签。

诸葛亮舌战群儒采用哪些论证方法(浅析诸葛亮舌战群儒之语言技巧)(25)

谁也不愿意当投降派

那么现在要注意了,从步骘之后,出场的都是江东谋士队伍中不入流的人物了。从《演义》的经历来看,前面三位都是对江东集团有过贡献的,对孙权的决策都有着直接的影响。之后出场的这些人除去这次舌战,在《演义》中合计出场次数不超过1,对江东的发展贡献近乎为零,对孙权的决策影响可以忽略不计,那么与这些人的辩论有什么意义呢?

核心的一点就是“舆论”。俗话说:“乱拳打死老师傅”,尽管现在诸葛亮在占了上风,但如果不小心应对这些“酱油”,很有可能之前的努力会化为泡影。一方面诸葛亮不能置之不理,即使他们你一言我一句的问你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也会在舆论上形成气候,例如现在网上带节奏,后果往往让一个正常的人招架不住。另一方面如果跟他们真的去鸡毛蒜皮的扯筋,就很有可能被他们围住,最后导致谈判的失败。

诸葛亮舌战群儒采用哪些论证方法(浅析诸葛亮舌战群儒之语言技巧)(26)

最可怕的是舆论

举一个现实社会的例子,现在各个小区都在成立业委会。其实成立之后,遇到最大的问题不在于开放商和物业,因为开发商和物业公司都是经济实体,受社会舆论和法律法规的约束力强。最大的矛盾是什么?是之前那些投票支持业委会的业主。往往是众口难调、众说纷坛、众口铄金。导致业委会委员心力交瘁而倒下的不在于解铃人,而在于当前民众认识水平的不统一而导致的舆论压力。这也是当前社会治理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因此,从现在开始诸葛亮就要切换自己的辩论模式,注重掌控好舆论。

那么先从薛综开始了。

“公言差矣。汉传世至今,天数将终。今曹公已有天下三分之二,人皆归心。刘豫州不识天时,强欲与争,正如以卵击石,安得不败乎?”

诸葛亮舌战群儒采用哪些论证方法(浅析诸葛亮舌战群儒之语言技巧)(27)

代言法

这就是标准的炒舆论、带节奏了。注意里面的用词:“天数”“归心”“天时”。是不是和我们现代人吵架用的一样“大家都知道WiFi对人体有辐射,我老婆怀孕你们家为什么不关?”“大家都说你们医疗系统黑得很,你们这些医生哪个不收红包?”至于这个WiFi到底有没有有害辐射、这个医生有没有收红包,就难以考证了。反正发言人成功的把舆论炒起来就行。一般人往往在遇到这样的情况时,难免会因为从众心理而弱化自己的观点,稍微坚强一点的也不过冷笑着不再言语,因为在现场往往你面对的是大多数人。这一招是诡辩法的一种,叫“代言法”。那么诸葛亮是怎么应对的呢?

“薛敬文安得出此无父无君之言乎!夫人生天地间,以忠孝为立身之本。公既为汉臣,则见有不臣之人,当誓共戮之:臣之道也。今曹操祖宗叨食汉禄,不思报效,反怀篡逆之心,天下之所共愤;公乃以天数归之,真无父无君之人也!不足与语!请勿复言!”

诸葛亮舌战群儒采用哪些论证方法(浅析诸葛亮舌战群儒之语言技巧)(28)

无君无父

1个原则:避免纠缠、引导舆论。

3个技巧:1、上纲上线。这也是我们平时常用的招数,直接把你对对方的感觉描述出来即可。例如:“你个XX”“装,你接着装”“你还有没有点良心”。这一招的最大优点就是:打得一拳开,避得万拳来。而且要注意句式要短、中气要足、堂音要炸,在气势上压倒对手。如果面对这样得人,诸葛亮还要来个500字得论证,估计自己都说累了效果还不好。例如刚才提到的“医生收红包”。“你在说什么,你敢在公共场合来污蔑我?信不信我告你诽谤。”直接拉到法律层次去。用非凡的气势,打压对手“人多”的优势。此外,诸葛亮还带了“无君无父”“不足与语”等词汇,都是这个道理。

2、简短的论证。高明政治家会加一点简短的论证,证明自己的“骂街”不是无凭无据。那么你为什么是个“无君无父”的人呢?因为你赞同曹操身为汉臣却不思报效的言行,还把他归为天数,证明了薛综违背“忠孝”的思想,也让对手很难反驳。往往会在“堂炸”之后带一句精辟的“因为、所以”。还是以“医生、红包”为例,在把问题上升为法律层次的基础上,加上一句“如果你的话有真凭实据,我今天摆在这里,欢迎任何人来审查我的收入明细。”往往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诸葛亮舌战群儒采用哪些论证方法(浅析诸葛亮舌战群儒之语言技巧)(29)

简短的论证会更好

3、命令。这个技巧用于脱离“纠缠”。作为外交使节,诸葛亮在这里巧妙的利用了自己“贵宾”的身份,拉开了两人的身份距离,避免了薛综的进一步纠缠。

接下来的这个人叫陆绩。他的论点又不如薛综了。

“曹操虽挟天子以令诸侯,犹是相国曹参之后。刘豫州虽云中山靖王苗裔,却无可稽考,眼见只是织席贩屦之夫耳,何足与曹操抗衡哉!”

诸葛亮舌战群儒采用哪些论证方法(浅析诸葛亮舌战群儒之语言技巧)(30)

陆绩的背景论

薛综的问题确实很大,但讲的是实际情况,也是乱世中的生存法则。如果没有按照发展规律办事,曹操也不会发展到现在这么大的势力。而且这也与谈判中的核心问题息息相关,“师出有名”,到底谁代表着正义一方,无论古今中外都有着重要意义。可陆绩的论点却差了许多,叫“背景论”,“小时候你还尿裤子呢”,可以说与本次谈判的核心问题毫无关系。可是从另外一方面讲,这也属于舆论杀人的惯用手法。现在一些小公司的谈判中,往往会夹杂着一些人身攻击和无关话题。例如:“唉,你们公司老板这么大年纪了还没结婚是不是有什么问题?”“你们公司高管是不是都不用国货啊?”可以说是为了诘难而诘难,有点“我今天就来跟你混扯”的意思了。

电视剧里唐国强盯着陆绩“呵呵呵呵呵呵”魔性一笑,心想:“揭人老底你跟我比?”好,先给你来盘开胃菜。

“公非袁术座间怀桔之陆郎乎?“

你就是之前偷袁术酒宴上的陆帅哥?不就是比八卦嘛,你当我孔明在隆中没事跟别人聊小道消息是白聊的?你的那些破事你以为我不清楚?小时候你尿裤子是好笑,你偷人东西那可是犯法,先把你踹翻,再踏上一万只脚。

诸葛亮舌战群儒采用哪些论证方法(浅析诸葛亮舌战群儒之语言技巧)(31)

陆绩偷橘

“请安坐,听吾一言:曹操既为曹相国之后,则世为汉臣矣;今乃专权肆横,欺凌君父,是不惟无君,亦且蔑祖,不惟汉室之乱臣,亦曹氏之贼子也。刘豫州堂堂帝胄,当今皇帝,按谱赐爵,何云无可稽考?且高祖起身亭长,而终有天下;织席贩屦,又何足为辱乎?公小儿之见,不足与高士共语!”

同样的“堂炸”之后的正面论证:第一,曹操出生是好,但他的所作所为对不起他的出生。第二,皇叔的身份可是当今天子审查过的。第三,出生不好干大事的人多了,比方说咱们的开国领袖之前不也尿裤子吗?

诸葛亮舌战群儒采用哪些论证方法(浅析诸葛亮舌战群儒之语言技巧)(32)

出生不好的多了

大家注意了,从现实意义来讲,诸葛亮的这段论述才是舌战群儒的点睛之笔。之前的辩论,诸葛亮可以说都是在跟人兜圈子、打游击:张昭说你没能力,诸葛亮不说能力问题,说我们主公讲仁义。虞翻说刘备胆子小,诸葛亮不说刘备胆子大,说你们才胆子才小。步骘说诸葛亮不过是个说客,诸葛亮不正面反驳,反而说苏秦、张仪也很牛X。薛综说曹操实力大是因为顺天意,诸葛亮不说曹操实力如何,说从未见过你这样厚颜无耻之人。严峻问你到底是哪个系的教授,诸葛亮不回答我是哪个系的,说很多牛人不分哪个系。程秉说诸葛亮你没学问,诸葛亮不说自己有学问,却说之研究学问不实践屁都不是。

诸葛亮舌战群儒采用哪些论证方法(浅析诸葛亮舌战群儒之语言技巧)(33)

诸葛亮的王牌之一:皇叔

或许之前受诸葛亮的口才和学识影响,我们还没有察觉出来,但换一个例子我们就可以看出来了:

你跟他讲道理,他跟你耍流氓;

你跟他耍流氓,他跟你讲法制;

你跟他讲法制,他跟你讲政治;

你跟他讲政治,他跟你讲国情;

你跟他讲国情,他跟你讲接轨;

。。。。。。

诸葛亮舌战群儒采用哪些论证方法(浅析诸葛亮舌战群儒之语言技巧)(34)

从来不正面回答问题

看出什么问题了吗?对了,这个叫“不正面回答问题。”

在日常的商务活动中,有很多销售人员也会存在类似的问题。

客户:你们价格太高了?

销售:一分钱一分货,你要看产品质量。

客户:你看那个牌子的还有XX功能。

销售:你是买XX的,为了片面要求功能多,忽视了他本来的功能,岂不是得不偿失。

客户:别人的保修时间比你们长。

销售:这个产品XX年的保修时间已经足够了,现在更新换代快,你觉得几年后你还在用这一款。

客户:你们公司好像在我们城市还没有设点,后续保障我们还要多跑路。

销售:我们是面向全球客户的大公司,虽然这里还没有设立办事处,但像您这样的战略客户我们会相当重视。

很多销售人员到了这样的层次一定会沾沾自喜,觉得自己经验丰富、严思敏捷,即使自己不下功夫去了解产品,也可以凭借技巧推销出很多业绩。其实呢?一次两次三次都还能应付过去,一个两个三个问题也都还好,但次数多了,问题问全了,还是不行了。尽管客户在每一个细节上都没有找到破绽,但难免会形成整体效果不好的感受。例如《射雕》里面的裘千丈,自吹自擂再加上不正面接掌,即使骗得了一时,也终究会被人识破。

诸葛亮舌战群儒采用哪些论证方法(浅析诸葛亮舌战群儒之语言技巧)(35)

水上漂

怎么办?唯一的方法:正面回答问题。我们知道,一个武功高手在接敌时,往往一开始东躲西闪,这是他们的诱敌之计。一旦发现对方的破绽,内力尽吐,一招就拿下了敌人。高级的谈判人员,往往在谈判时手握几张王牌,在对方没有涉及相关问题时,常常转移话题旁左右而言其他。一旦对方涉及到话题上时,立即义正言辞地进行回复,显得自己有礼有节有深度。此时的刘备,要人没人,要钱没钱,要地没地,与人谈合作唯一的王牌就是皇叔的身份和诸葛亮的眼光。回复陆绩的挑衅这一段,就是在吐内力给你看一下,让你知道我的厉害。此外,这里的孔明也用了命令的语句,避免了持续的纠缠。

诸葛亮舌战群儒采用哪些论证方法(浅析诸葛亮舌战群儒之语言技巧)(36)

高手吐内力

那么陆绩下场后,后面2人的政治水平就要再降一个档次了。薛综和陆绩尽管不入流,但也算得上正经的谋士,剩下的2位恐怕连谋士的资格也算不上。其中严峻砸自己场子的行为,可以为我们提供错误的示范。

首先是严峻

”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均非正论,不必再言。且请问孔明治何经典?“

这句话存在2个致命问题。第一个问题,说错话:他看到诸葛亮连用两次命令的语句,自己也一葫芦画瓢来一句“不必再言”。除了在命令上逻辑上有问题,显得很勉强,而且这场辩论从实质上来讲是自己这方挑起来的,不让诸葛亮说话正中其下怀。诸葛亮正是要避免被纠缠,你这不是替他解围吗?意思就是说:“你再说,再说我就不跟你谈判了。”可自己也没中止谈判的资格啊。这就告诉我们,在辩论的场合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不能说错话,否则很容易陷入被动的境地。

诸葛亮舌战群儒采用哪些论证方法(浅析诸葛亮舌战群儒之语言技巧)(37)

严峻

如果此时诸葛亮来一句:“公本不足与言,请勿复语”,岂不是搬起石砸自己的脚吗?于是当发现说错话后,匆忙地抓了一个自己认为会难到对方的问题,那么第二个问题就出现了:“不打无准备之战”,一定要选好论点。严峻的这个问题实在是太没水平了,在政治斗争中问一个政客的学术水平。就好像在体育比赛前问运动员:“你过高数没有?”一样滑稽可笑。

和严峻相比,诸葛亮的回复严谨而有条理多了,同时遵循了之前的原则:给孙权传话。

“寻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兴邦立事?且古耕莘伊尹,钓渭子牙,张良、陈平之流。邓禹、耿弇之辈,皆有匡扶宇宙之才,未审其生平治何经典。岂亦效书生,区区于笔砚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乎?”

诸葛亮舌战群儒采用哪些论证方法(浅析诸葛亮舌战群儒之语言技巧)(38)

也没听说治什么经典啊

注意诸葛亮列举的这些人。伊尹、吕望、张良、陈平、邓禹、耿弇等6人的共性是辅佐“正统”。即使是在敌强我弱的时期,也矢志不渝坚持信仰,最后辅佐君王成了大业。这也是诸葛亮这次出使最核心的一层意思,扶持正统,对抗佞臣。但如果一来就讲这些大道理,在当时那个乱世环境,难免会让人心生抵触。而混不吝的严峻却给了这么一个机会,使得诸葛亮得以用一个比较恰当的切入点,把一个儒家学术之争转移到正题上,实在是妙不可言。

诸葛亮舌战群儒采用哪些论证方法(浅析诸葛亮舌战群儒之语言技巧)(39)

都是匡扶正统

冒失的严峻被诸葛亮利用,不仅彻底丧失了己方的人数优势,反而让对手调动了舆论。如果在按照这个节奏写下去,这场辩论难免有点虎头蛇尾。于是代表着凤尾的程秉出场了。

”公好为大言,未必真有实学,恐适为儒者所笑耳。“

据正史记载,程秉,三国时期儒学家,在江东集团历任长史、太子太傅、太常等职位,著作有多部儒家注释。这样一个类似于钟南山一样的人物,精通学术的国家院士,提出的问题则中规中矩,观点清晰:“你学术水平不够”,又加上“未必”二字,在以己之长攻其所短的基础上保持着外交礼节的尊重,让人不免忘记了这是一个唇枪舌剑的外交战场,仿佛又回到了学校的学术研讨会上。

诸葛亮舌战群儒采用哪些论证方法(浅析诸葛亮舌战群儒之语言技巧)(40)

程秉

重新梳理程秉的仕途经历,与其说这个人是一位政府官员,不如说他是政府邀请的专家学者比较合适。专家学者的特点是什么?特点在于理论造诣深厚,对政治利益、政治斗争漠不关心,因此也是在谈判桌上不容忽视的存在。对于这样的辩友,和他谈名和利必然自取其辱。其提出的意见建议可能不接地气,但从逻辑上又很难辩驳。当然了,在现实社会中,如果甲乙双方关系融洽问题又不尖锐,专家学者的意见自然无碍大局。但如果属于关系一般,专家学者的意见往往能成为最为冠冕堂皇的理由。例如:“我知道你们公司的产品各方面都很不错,但根据我们陈博士的意见,你们的产品未通过IPA认证。”。。。。。于是

诸葛亮舌战群儒采用哪些论证方法(浅析诸葛亮舌战群儒之语言技巧)(41)

政府聘用的专家

“我们的产品新开发了XXX功能,可有效解决XXX问题”

“可是你们的产品未经过IPA质量标准啊”

“我们的产品价格比市场同类产品至少低20%”

“我知道你们价格确实很优惠,可是你们的产品未经过IPA认证啊”

“我们的产品采用绿色可再生材料,可以大大提升贵公司的社会形象。”

“我知道对我们公司形象很好,可是你们的产品未经过IPA认证啊”

。。。。。。。

诸葛亮舌战群儒采用哪些论证方法(浅析诸葛亮舌战群儒之语言技巧)(42)

国际质量认证

所以,这就是对付专家学者的难处。那么对付这样的人诸葛亮又该怎么办呢?

“儒有君子小人之别。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务使泽及当时,名留后世。若夫小人之儒,惟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且如杨雄以文章名世,而屈身事莽,不免投阁而死,此所谓小人之儒也;虽日赋万言,亦何取哉!”

一个办法:“占高度”。诸葛亮在年轻的时候和徐庶、崔州平、孟公威等都是司马徽的学生,司马徽曾这样评价自己的弟子,意思是说像徐、崔、孟等学生在读书时都“务于精纯”,想方设法精益求精,而诸葛亮则与众不同,叫“独观其大略”。翻一翻,知道其大概就行了。

诸葛亮舌战群儒采用哪些论证方法(浅析诸葛亮舌战群儒之语言技巧)(43)

不求甚解的来历

诸葛亮从来没把自己当成一个文人,而是把学习当成一种手段,服务于自己的治国理念。

与曹操、孙权等都不大欣赏孔孟之道一样。那么对于儒学诸葛亮只是要求自己理解核心篇章就可以了。这里的君子小人之说引入的正是孔子《论语》原文,尽管论点本身不高深,但正因为诸葛亮站在比较高的位置上,抓住了问题本质去正面回答,就很容易破解专家的逻辑。

诸葛亮舌战群儒采用哪些论证方法(浅析诸葛亮舌战群儒之语言技巧)(44)

儒家论语

例如同样的IPA认证问题,可以考虑的回答是:IPA认证的核心是什么?可靠性。整个认证的核心在于确保产品可靠。而与同类经过IPA认证的产品相比,IPA产品在XXX故障率是0.0001,我们的产品是0.00001.我们的产品之所以现在还未通过相关认证,是因为我们的产品并未去做市场推广,还未来得及做认证。但从产品的实际效力来看,远远超过IPA。

诸葛亮舌战群儒采用哪些论证方法(浅析诸葛亮舌战群儒之语言技巧)(45)

可靠性

这样一来,即使专业学者还要追问,也必须经过深思熟虑(这也是专家学者的缺点,一旦一次被人占据了上风,下一次讲话必定更加谨慎)。至少会让你在会谈中再次把握住氛围。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对比原著,《三国演义》电视剧里又给诸葛亮加了一句台词,意思是我从小就读程教授的书长大,受益匪浅。但是也希望程教授您的学术研究要和实践结合起来,否则和杨雄就没什么两样了。既照顾了学者专家的面子,体现自身尊重知识的素质,又再一次证明了自己的观点。可以想象当时的编剧也是认真研读了三国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