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一则“黄河济南段防汛压力增大,蓝翔技校教师驾驶挖掘机驰援”的信息火遍全网,也让“蓝翔技校”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技校再次进入大家视野。

蓝翔怎么出名(蓝翔又火了关于)(1)

网友由衷点赞“蓝翔依旧硬核”

自进入秋汛以来,黄河济南段水位不断上涨,防汛压力严峻,当地政府部门第一时间联系到蓝翔,接到任务山东蓝翔技校第一时间出动6台挖掘机,连夜奋战,修筑两条大坝保护黄河沿岸村里的近两千亩土地,并为每一台挖掘机配备两位人员坚守一线,用实际行动保障河滩周边安全,校长荣兰祥也在防汛现场向媒体承诺“我们一分钱不要,全部免费。”人民网等多家官媒转发报道对学校的行为表示肯定,消息一经发出迅速占据各媒体平台、引发热议,让不少网友心潮澎湃的同时,也为蓝翔技师学院竖起大拇指。

蓝翔怎么出名(蓝翔又火了关于)(2)

摘掉“网红”滤镜,看看真实的蓝翔

在此之前,蓝翔技校也曾几度刷爆全网,但却大多是毁誉参半,更多网友以娱乐的心态去看待,也并未过多在乎一所“技校”的优劣好坏,好玩才是网民的广泛参与的原动力。

蓝翔技校本身具有极强的网红“体质”,可谓“出道”即巅峰,不光广告文案强劲满点,凭借唐国强代言的硬核招生广告强势出圈,更是网感十足,一句“挖掘机技术哪家强,中国山东找蓝翔”的洗脑广告语迅速走红,一经播出便瞬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其实早在广告大火之前,蓝翔在业内已经小有名气。

蓝翔怎么出名(蓝翔又火了关于)(3)

凭借校方官方承诺100%就业,蓝翔技校成为中国挖掘机界的传奇,当然蓝翔技校也并非只有挖掘机专业。

如果不是刻意提及,恐怕也鲜有人能说出“蓝翔技校”的全称是:山东蓝翔技师学院,在此之前的全称为“山东蓝翔高级技工学校”,创办于1984年10月,是中国较早创办的一所民办技能培训学校。

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挖掘机”专业,学院下还开设有汽车工程学院、美容美发与形象设计学院、烹饪学院、计算机学院、数控学院、电气焊学院、工程机械学院、电子竞技学院、轨道交通学院等9大院系、60余个工种 ,培养初、中级技工(中专层次)、高级技工(大专层次)和预备技师(本科层次)多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年办学规模达3万余人,累计培养各类技能人才40余万人。

蓝翔怎么出名(蓝翔又火了关于)(4)

“蓝翔学院”在山东省济南市西北部有山东蓝翔职业培训学院、山东蓝翔高级技工学校及筹建中的山东蓝翔职业技术学院三所学校;五个校区共占地1000余亩、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走进蓝翔俨然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座现代化学校的样子,各类软硬件一应俱全,据说,蓝翔每天都有去火车站接站新学员的班车,可见有需求的学生并不在少数。

围绕着“办市场需要的教育,培养有一技之长的人才”的理念,把“工厂”搬进学校,成为“蓝翔”创新职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实践,学校改变传统的学生在学校只学习理论、实习到企业进行、实习质量无法保证的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从提高学生职业技术动手能力出发,在学校建立多种形式的工厂,组织学生边学职业理论、边进行职业技能实践,直接参与企业生产经营,从而确保学生在校内完成全部职业技能实习,达到企业用人的职业技能标准。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就会意识到,比起网上“经久不衰”的段子,这恐怕才是蓝翔立足市场的“硬核”资本吧。

由来已久的“文凭”和“技能”之争

为什么蓝翔总能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话题呢?

这恐怕与“技术培训学校”本身自带的“草根”气质,以及出道即巅峰的“网红属性”脱离不了关系。

蓝翔怎么出名(蓝翔又火了关于)(5)

但究其根本,是这所“技术院校”与大家长久观念中的主流观念与教育培养模式大相径庭,但还频频“语出惊人”,并且以这种大家“不太习惯”的模式和方式,培养出一大部分技术类学生。作为大家眼中的“行业翘楚”与技校的品牌代表,蓝翔理所当然地便成为大家眼中的“异类”。

上次蓝翔技校成为热点,源于几年前,蓝翔校长荣兰祥毕业典礼上的一席话“同学们,咱们蓝翔技校就是实打实的学本领,咱们不玩虚的,你学挖掘机就把地挖好,你学厨师就把菜做好,你学裁缝就把衣服做好。咱们蓝翔如果不踏踏实实学本事,那跟清华北大还有什么区别呢?”直接将“文凭”与“技能”之间的争论摆在了明面上,一时舆论哗然。

蓝翔怎么出名(蓝翔又火了关于)(6)

先不论蓝翔是否有故意碰瓷清华北大之嫌,在引发大家玩味调侃之余,也一定程度上开始引发国民新的思考,一方面是高材生毕业打工、摆摊、送快递的新闻层出不穷,一边是技术类学校学生月收入过万,“文凭”和“技能”到底哪个更重要?却不可置否的一直是人们“争论”的话题。当然二者兼备当然最好,但如果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又该如何取舍,如何选择?这恐怕才是大部分人陷入沉默的矛盾所在。

而如今,相对于大量学生进入高校,涌入市场,为了一纸文凭,学着不感兴趣的专业,做着没有目标的工作,踌躇许久,反而终无所获的结果,“技能”反而比学历更为直接有效,毕竟我们这个国家,大部分工作属于基础类型,人只要勤学肯干,就能扎下根来,择一事而就,反而简单明了,但是如果找不到方向,一切都是白费。

此次,黄河防汛一所技术学校“挺身而出”便让更多人了解到基础工作的重要性,也是为“技术”证明的最好范例,从来都没有职业的高低之分,有的只是劳动的形式不同,和人们固有观念的作祟。勤勤恳恳工作,扎扎实实学习,不论是技术还是文凭,在社会日益多元的当下,都会有属于自己的用武之地。破除对文凭的一味迷信,让选择更趋于实际和内心,让“文凭”和“技术”双向发展,才是造就更多有用之才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