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柳》是大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著名绝句全诗如下:,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贺知章咏柳全诗注解?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贺知章咏柳全诗注解(诗狂贺知章的咏柳并不清狂)

贺知章咏柳全诗注解

《咏柳》是大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著名绝句。全诗如下:

《咏柳》

作者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白马独家译诗: 春天里高高的柳树仿佛是用碧玉装扮而成。它那千万条柔软的青枝仿佛是千万条绿丝带在风中轻轻拂动。是谁精心把它那修长的柳叶裁出来了呢?应该是二月里巧如剪刀的春风吧。

这首诗的作者贺知章,字季真,唐朝武则天时期的文状元。时人称他为“诗狂”。然而从他的传世诗歌作品来看,并无狂意,不像李太白那般夸张,张扬,狂放。并且在受到李太白的拜访时,读了李太白的作品后惊呼他为“谪仙人”,从此李太白名扬天下,与贺知章也结成了忘年之交。可见贺知章乐于发现并提携后辈的精神。贺知章的作品倒是平淡耐品,朴素自然。这应该是他作品达到返璞归真的境界了吧。

贺知章,李白,杜甫,都是狂士。李太白有狂放句: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杜工部也有狂傲之句:欲填沟壑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都不见贺知章有这类的诗句。大概贺季真一生比较志满意得,仕途顺利,已经不需要招摇,故作狂放的姿态了吧!

我们中国的古典诗歌常用的写作手法一般归纳为“赋,比,兴;风,雅,颂。”其源于《诗经》六义。前三者属于诗歌写作常用的三种表现手法,后三者,是对诗歌载体的分类。我们看贺知章的这首《咏柳》,它题目中带了一个“咏”字,所以按诗经六义来划分我们可以把它归纳为“颂”的体裁。如果按今天近体诗和古体诗来划分,它又是一种近体七言绝句。贺知章的这首《咏柳》采用了“比”的写作手法。比就是比喻,打比方的意思,它能够使咏物更加形象化,生动化,简易化。

贺知章的《咏柳》全篇共用了三个比喻:第一个比喻出现在第一句里: “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春日的柳树仿佛是用碧玉装扮而成的,能把高大的柳树比喻成临风的玉树,于是我们读者面前就呈现出了春天里泛着嫩绿的柳树的形象。这一句是从总体上来概括写绿柳的形象。

假如按照“诗无达估”的说法,《咏柳》的首句还可以这样理解:把柳树拟人化作位美称“小家碧玉”的姑娘,她经春时被装扮成高高的绿树,羞羞怯怯的,而又在风中袅袅娉娉的。诗人引用了南北朝时的文学家萧绎《采莲赋》中的句子“碧玉小家女”,但白马觉得诗人用意不在那个“小”字上,而在“碧”字上,因此这典故显得贴切生动,并不生硬,且无印痕。

第二个比喻出现在诗的第二句里面:“万条垂下绿丝绦”。春天柳树嫩条纷披的形象,犹如绿色的丝带。这个比喻是非常贴切的。诗人从第一句里整体形象上来分化出柳树的具体形象——柳枝的形象。“垂下”字字写出了春风使柳枝变得翠绿柔软的样子。

杜工部在他的《绝句漫兴九首》里面的第九首写道: “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谁谓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同时也可见证《诗经. 采薇》里所写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质柔体软的垂柳枝条状态。贺知章又别出心裁的把它比喻成“绿丝绦”,从而有区别于别的诗人笔下的写柳句子。

贺知章《咏柳》的第三个比喻,出现的绝句里面的第三句,第四句: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第三句第四句细细写的是柳叶的形象。把春风比作剪刀,同时赋予它人格化,细长的柳叶从侧面被烘托而出。这两句同时采用了反问,拟人的修辞手法,让人倍生亲切之感。

白马以为咏物诗贵在传达被咏之物的形象和诗人自己的生活情趣和志向,并将二者有机地糅合起来,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诗狂贺知章的这首咏柳诗写的真妙!春风年年如约来到,不正是我们的老朋友吗?诗人通过咏赞柳树的美,春风的巧,来表达自己对春天万物一新的热爱,以及那些细腻的感受。

清朝文学家黄叔灿在《唐诗笺注》里评论贺知章这首诗时说,《咏柳》的字句传达出来的是一种温柔语的感觉。读了《咏柳》之后正如春风佛面,哪里有半点狂放?虽然贺知章号称“诗狂”,实则内心包蕴了儿童般的天真,春风般的伟岸旷达,以及难得的空灵,睿智,谐趣。他的这些品性一一的表现在他的每一首作品里。

可能有诗友对贺知章这首《咏柳》有一点疑惑之处: 这首诗明明是在咏柳,为什么诗的最后一句的咏物点落在春风上了呢?这不是有一点跑题,是说喧宾夺主了吗?诸位诗友请看诗的第一句“碧玉妆成一树高”,那么是谁给柳树在梳妆打扮呢?最后一句“二月春风似剪刀”恰恰照应了首句里面的“妆成”二字,因为春姑娘携带着暖暖的春风,不只装扮了柳树,还有其他复苏的万物。各位诗友认为呢?欢迎在评论区讨论!欢迎关注白马侃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