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泉

此次发现的民间收藏三星堆版伏羲女娲像的材质经检测确认是自然金,成分如下:

成分

伏羲

女娲

Au(金)

91.148

88.777

Mn(锰)

0.203

0.095

Fe(铁)

0.709

1.073

Cu(铜)

2.885

0.814

Pd(钯)

0.331

0.511

Ag(银)

3.432

1.012

Sn(锡)

0.127

0.064

Zn(锌)

1.166

Hf(铪)

0.117

Si(硫)

7.479

Ti(钛)

0.057

合计

100.001%

99.999%

一般而言自然金成分除了金(Au)以外常含银(Ag)、铜(Cu)、铁(Fe)、铂(Pt)、钯(Pd,延展性好)、铱(Ir)、铋(Bi)、碲(Te)、硒(Se)等元素。

人类提炼自然黄金至少已有7000年的历史了,考古已经发现了公元前5000年前古埃及的黄金制品物证。民间收藏三星堆文化黄金制品有个显著的特点,即大多是“极薄板”或“金箔”状态,这两件就是将极薄的黄金板片置于平面的凹模上压制出纹饰后再剪切制成的。

这两件都有焚烧的痕迹,估计是固定在木板平面上使用的,根据程序在祭祀后焚烧了,木板是有机物现在已经不存在了,这两件黄金制品经过手工舒展整理后确认没有残缺。用卡尺测量厚度约为0.05~0.08mm,因为卡尺精度有限,以及表面没有做彻底清洗,有附着物,所以估计实际厚度还要再薄一些,比普通的打印纸还要薄,再薄一点就成了“箔片”了!

三星堆金器的来历(三星堆金器是将金片置于平面凹模上压制再剪切制成)(1)

图(1)民间收藏三星堆金器

按照现代工业标准,所谓的“金属薄板”的下限厚度范围为0.2~2mm。所谓的“金属箔”的厚度一般来说要小于60μm(0.06mm),极限下限厚度为1.2μm(0.012mm)。介乎“薄板”和“箔片”之间的厚度为0.2mm~0.06mm之间非常薄的板片,称之为“极薄板”。

“箔片”金属制品最常见的有金箔、银箔、铜箔、铝箔等。高端装饰用一般都是金箔,又称为金叶,足金因为极富延展性(必要时可以加入银提高延展性),所以能压成极薄的“金箔”,将金夹在乌金纸中间反复捶打,可将厚度减少至120nm,相当几百个金原子的直径。重量1g的黄金,打制成极限厚度1.2微米的金箔(120nm=1.2μm=0.012mm)可铺展0.53平方米。虽然难度很大,因为对厚度公差要求没有那么严格,但必须手工打制,也能打制出来。

而极薄板是薄板的加工技术极限,如果过度薄的话就成了“箔片”,而“箔片”缺乏强度和硬度,所以无法加工成形,只能像上图那样贴敷使用。如果太厚,因为黄金太贵重稀少,又浪费材料。

最为让人吃惊的是,这个比纸还薄的黄金极薄板表面的平整度极高,用精度有限的卡尺测量不同部位的厚度几乎没有什么误差!有机械加工知识的人知道,这种表面平整度极高,任何部位的厚度几乎没有什么误差的极薄板绝不可能是手工打制出来的。手工打制黄金这类延展性极好的金属到如此薄的程度虽然是可能的,但面积不可能大、平整度和厚度误差的要求也不能高。如此几十甚至几百平方公分面积的极薄板的平整度能达到如此精度,按照现代人的经验和思维根本就不可能做得到。

三星堆金器的来历(三星堆金器是将金片置于平面凹模上压制再剪切制成)(2)

图(2)民间收藏三星堆金器

现代工业加工这类金属薄板必须使用铜箔轧机在常温下冷轧,强大的压力下生生地把金属延展开来,所需的动力不是人畜动力可以胜任的。冷轧的强大压力应变可使金属产生硬化效果,材料的强度能提高20%左右,同时还可以改进表面光洁度,起到严格控制公差的作用。这两件样品从感官经验上看,完全符合冷轧薄板的特点。可令人费解的是,四五千年以前用的是什么工艺设备和加工技术呢?

对此,笔者想起信阳战国时期楚墓出土的青铜器套盘和套盒,二十几件一套,出土时甚至都没有生锈,属于薄板深拉冲压工艺加工的,其精度之高绝对颠覆任何现代人的认知。像“俄罗斯套娃”那样的一层套一层的青铜套盒历经两千五百年而不生锈,说明了每个套盒上下子母扣合的制作精度高到了基本上隔绝了空气,打个比方说,最外层的套盒基本上把99%以上的空气隔绝了,第二层再将1%的空气再隔绝99%,第三层、第四层以此类推,就基本上处于绝对封闭状态,因为没有空气,没有氧气,所以金属氧化就不发生了。这样的机械加工精度即便是在今天,用现代机械设备加工也是属于“天花板级别”的技术水平了。

三星堆金器的来历(三星堆金器是将金片置于平面凹模上压制再剪切制成)(3)

图(3)民间收藏三星堆金器

有句名言,“当问题被提出来的时候,解决问题的方法已经存在了”。三星堆文化的“高技术”金属制品就摆在我们面前,说明了当时的高技术肯定已经存在了,只不过无知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我们还不能理解远古时代先民的伟大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