阏与之战

黄石公谋略之道(每日一则阏与之战)(1)

公元前269年秦昭襄王以赵不履行交换城邑的协议为由,派中更胡阳率军攻赵。胡阳没有攻打晋阳附近秦国还给赵国的三城,更没有万里迢迢跑到赵国东南方向去攻打赵国许诺给秦国的三城,而是领秦军自西向东横穿韩国上党郡,到达赵国中部的险地阏与。阏与位于漳水上游山地,距东南方向的邯郸三百余里,是赵国西北部的一道险关。从阏与沿漳水河谷而南下二百余里,再折向东百余里,便是邯郸西大门,要塞武安。武安东距邯郸只有不到百里,秦军一天便可到达。胡阳将阏与围住之后,没有急于攻关,而是亲自分一支秦军攻打要塞武安。其意就在于围点打援,希望消灭赵军主力。此时赵国想派军救援,但是老将廉颇和乐乘都认为道路险阻且补给线过长,应该防守。不过另一位将领赵奢,却认为应该救援,并留下了“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千古名言。赵奢出兵之后,离开邯郸三十里就开始驻军不前,既不救援百里之外的武安,也不救援西北方向数百里的阏与。为隐蔽作战企图,传令军中:“有敢于谈及军事者,一律斩首”。驻屯28天之久,继续增强营垒防御,造成赵军怯弱,唯保邯郸假象,其间还斩杀了一名要求救援阏与的士兵。胡阳大喜,认为阏与即可攻取,放松了对赵援军的戒备。赵奢遂率全军偃旗息鼓,疾驰两天一夜,赶到距阏与城50里处筑垒设营。秦军攻阏与不克,突闻赵援兵到来,仓促分兵迎击。赵奢采纳军士许历建议,发兵万人抢占阏与北山高地。秦军后到,攻山不下。赵奢乘势,居高临下,猛击秦军。阏与守军也出城配合。秦军不支,死伤逃散过半,大败而归,阏与之围遂解。值得一提的是,在阏与之战的同时,秦军有一支偏师,正在攻打魏国的几城。几城这地方,是魏国城池,曾经被廉颇攻占,后赵国归还给了魏国。赵惠文王派廉颇去救援几城,又一次大败秦军。

秋蝉曰:

此战之双方统帅皆是名将,不能以胜负对秦将胡阳有所贬损。《孙子》有云:“将不可愤而出兵”。秦因赵易城之诈,挟愤出兵以期报复,适犯其错。然此乃秦王之过,非胡阳之过。战事未启,秦已输了一个回合。此时赵已料定秦之来犯,陈兵边塞以待,秦无机可乘。胡阳却另辟蹊径,经韩国上党径围赵中部之阏与,进而兵锋直指赵都邯郸门户——武安。之前赵欲守,想疲老秦师,此时胡阳“攻敌之必救”,进犯武安引赵军来援,欲设伏破灭赵之援军。攻守瞬间易位,胡阳这一着确实漂亮。此时的赵国十分为难,明知秦力不足以下武安,却不能掉以轻心。欲救阏与,又恐中胡阳之计。廉颇、乐乘皆老成持重之宿将,敌情不明,主张固守邯郸,此举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而赵奢则“早已看穿了一切”,若秦军全力攻打阏与,则率军赴援;如秦军想围点打援,则屯驻邯郸与秦对恃。这一对恃竟是28日之久,与胡阳拼上了耐心。赵军距邯郸三十里,后勤简单。秦军越地千里,补给困难不耐久持。此时犹如高手过招,双方皆在寻找对手破绽,谁先沉不住气,就会被对手抓住进而陷入被动。当秦派出间谍刺探赵军之时,被赵奢将计就计故示消极,接着迅速进兵,跃进至阏与五十里处。“静若处子动若脱兔”,赵奢这一套组合拳耍得眼花缭乱,让人应接不暇。秦军此时前有坚城,后有赵之援军,霎时腹背受敌陷入被动。赵军占据地利之势,待被动之秦军主动进攻,秦军损失惨重。最终得以战胜秦军,阏与之围也就此解除。这真像一幕情节紧张、出乎意外、并且极富节奏感的短剧。其精妙之处在于,通过超出常规的行动来调动对方,从而打破原来的格局,别开生面,使敌来就我,而我不必就敌。赵奢棋高一着,使千年之下得知有“马服君”矣!

欢迎关注夜猫读书会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