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是人类文明亘古不变的追求。

数千年前,马桥的先民就通过制作陶器,并在陶器上刻画多样的花纹,这是“美”的早期启蒙。

历史上,马桥的文人墨客以独特的视角发现美,他们手植紫藤花,吟诵《沙冈藤花歌》,把“美”流传给后世。

在民间,劳动人民载歌载舞,用本地特有的手狮舞歌颂丰收、期盼幸福,用最朴素的方式诠释“美”。

如今,马桥把这些“美”制作成为文创产品,以期留下美、传播美。

打造“带得走的马桥文化符号”

苗族元素文创杯子(印纹陶花纹伞手狮红包)(1)

追溯马桥文化,考古人员在上海马桥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印纹硬陶,这证明了马桥先民已开始生产和使用原始瓷器。

苗族元素文创杯子(印纹陶花纹伞手狮红包)(2)

如今,陶器上的花纹被“复刻”于我们日常使用的伞具上,马桥文化也通过文创单品得以传承和发扬,成为了“带得走的马桥文化符号”。

苗族元素文创杯子(印纹陶花纹伞手狮红包)(3)

在“古紫藤”下遮风避雨

苗族元素文创杯子(印纹陶花纹伞手狮红包)(4)

古藤园,因有明代嘉靖年间诗人董宜阳手植的古紫藤而得名。这株拥有470多年历史的古紫藤,为沪上紫藤之最。古藤盘桓、曲折缠绕,历经几百年风霜雨雪,至今依旧繁花盛开。

苗族元素文创杯子(印纹陶花纹伞手狮红包)(5)

紫藤伞以古紫藤为设计灵感,将马桥的古藤精神发扬光大。一代代马桥人以坚韧不拔、敢为人先的古藤精神迈步前行,在这片热土贡献不竭力量,让这座现代化城镇绽放绚丽光彩。

非遗也能“萌萌哒”

苗族元素文创杯子(印纹陶花纹伞手狮红包)(6)

苗族元素文创杯子(印纹陶花纹伞手狮红包)(7)

马桥手狮舞,流传于沪郊的民间文化艺术,于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是马桥的一张文化名片。

苗族元素文创杯子(印纹陶花纹伞手狮红包)(8)

苗族元素文创杯子(印纹陶花纹伞手狮红包)(9)

当这项非遗遇上文创,一种“萌萌哒”的感觉油然而生。俏皮可爱的手狮舞图案印制成贴心实用的生活用品,非遗赋予文创产品以精神内涵,文创产品助力非遗传承和传播,马桥手狮舞就这样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苗族元素文创杯子(印纹陶花纹伞手狮红包)(10)

苗族元素文创杯子(印纹陶花纹伞手狮红包)(11)

据悉,目前这些文创产品尚未量产,因此,暂未对外销售。小编为各位感兴趣的朋友争取到了新春福利:一份随机文创产品 一套手狮舞红包袋!关注“今日闵行”微信公众号,并在本条微信下留言,说说你喜欢怎样的文创产品,小编将在2月10日随机抽取5位网友,送上新春福利。

文创是文化理念、美学观念和思想情感的载体,是文化软实力提升的必然。马桥文创,守正创新,彰显文化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作者:马桥镇

编辑:何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