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先烈致敬的电视剧(献礼剧拍出新意蕴)(1)

作为献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热播剧,《英雄祭》从剧名看就颇具英雄情结,这种英雄情结在乱世年代尤为浓厚,就好像剧中的江年伦、赵心久、花菇等一样,虽身份不同,出身有异,但在抗日保家卫国的大背景下,却同仇敌忾,上演了一幕幕可歌可泣、恸撼心魂的全民抗日大戏,是众多献礼剧中颇为别致、特殊的一部。而导演、主演巍子老师心中一直以来也有着浓郁的另类英雄情结。在其近年主演的热播大剧《铁梨花》《打狗棍》《大戏法》《光荣大地》中,都展示了其别样却鲜活的英雄形象,此番不仅主演而且亲执导筒,巍子老师的英雄情结更可窥见一斑。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应景于这个特殊时刻,影视界纷纷推出献礼剧,力图从不同角度全景式再现这场战争。但纵观已经播出或上映的影视剧集,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英雄祭》的出现则令人耳目一新,这种新不仅体现在对视角的把控上,更在于对主配角人物形象的打造、刻画中。

《英雄祭》既没有“手撕鬼子,枪打飞机”的神兵,也没有“会拐弯”的子弹,更没有“横穿八百里一枪打死鬼子”的狙击手,在这部剧集中,有的只是普民大众的家仇国恨,儿女情长。他们不具特异功能,也没有什么神技能,他们身怀拳拳爱国心,赤赤卫家情,有优点,也毫不掩饰缺点,也会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争论拌嘴,但在保家卫国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却目标一致,众志成城。一如剧中的江年伦、赵心久、花菇,个个鲜活、立体、丰润、多层,是献礼剧中一组较为鲜见的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全民抗日群像。尤为重要的是,这些个鲜活形象,都较为成功的去脸谱化,也就是说,你很难在哪一部影视剧中似曾相识的见过他们。

赵心久的弃笔从戎既有时代基因的突变,乱世风云的催生,更铭刻有深深的个人印记与风格。起初,他只想用办报这个文人常用的最原始方法以笔为枪对时政进行尖锐讨伐,试图对改变现状改变着什么,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但一连串意外的发生,则使他开始改变自己。形势所逼,化身于刺客、杀手、军人、义士等多种身份于一身的侠肝义胆的战士。此时的他,早已告别了起初文人的儒雅与绅士,混迹于黑白两道,变身屠戮汉奸、日伪、日寇的烈血英雄。行事过程中,他又很好地做到了所学所用,即文武兼修,智勇双全,英烈形象跃然屏中。

笔、刀、枪是剧中赵心久最擅长也最常见的几种致命武器,而它们之间来回往复转换,也暗喻着赵心久的心理变化及其成长历程,从兼具文人气质的江湖侠士成为正义凛凛的爱国斗士。笔、刀、枪这三种标签化显著的致命武器对赵心久而言其实是一种就地取材,就好像农民抗日用耕田种地的锄头铁锨镰刀斧头等一样,其暗含的全民抗日仅就此就可深意濯濯。

诚然,《英雄祭》绝不是赵心久的独角戏,因为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也绝非某个人的个人功劳,它是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同心戮力的共同结果。因此,《英雄祭》中,不仅刻画了赵心久这个笃性朗朗的抗日英雄,更精准捕捉到了江年伦、花菇等角色的一个个精彩瞬间。

巍子老师饰演的江年伦是一个制霸上海滩的亦正亦邪的江湖大亨,黑帮背景或许让他看起来不怎么“干净”,但面对入侵者日寇的残暴惨虐,他却表现出了凛然于大气热血忠骨,或明或暗,或直接或间接,与赵心久同心共力打鬼子,一代枭雄的俊像喷薄而出,成为影片一大亮点。村姑出身的花菇在性格上的塑造上极具地域气息,耿直爽性,大大咧咧无遮掩,对赵心久的爱更是直接而简单。儿女情长中,耳濡目染下,天性刚烈、血性的她也渐渐成长为抗日志士,成为抗日剧中颇有特点的女性角色。

作为笃性彰显的一部献礼剧,《英雄祭》显然不满足于对战争的展示,对角色的刻画,对剧情的陈设与铺排,对当下活着的每一个人每一个观众而言,其现实意义也不言而喻。无论赵心久、江年伦还是花菇等人物角色的凄厉成长都警示着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想想乱世年代的普民大众众志成城保家卫国所遭遇的艰辛,所付出的血泪,我们今天所遭遇的所谓困难坷折又算得了什么。从这个角度看,《英雄祭》的正向励志意义亦昭昭可见,汩汩正能亦澎湃涌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