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回到广西的乡下老家还没到村口,老远就听到轰隆隆的机器声,走近一看,原来是张大爷家在打水井这些年老家连续干旱,从山上引来的山泉水时断时续,有时甚至三五天都没有来水,这才让张大爷动了请人打井的念头,毕竟打一口井至少也要花上一两万块钱,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桉树会导致土地贫瘠吗?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桉树会导致土地贫瘠吗(真的是广西干旱的罪魁祸首吗)

桉树会导致土地贫瘠吗

又回到广西的乡下老家!

还没到村口,老远就听到轰隆隆的机器声,走近一看,原来是张大爷家在打水井。这些年老家连续干旱,从山上引来的山泉水时断时续,有时甚至三五天都没有来水,这才让张大爷动了请人打井的念头,毕竟打一口井至少也要花上一两万块钱。

说起农村打井,已经是普遍现象。当我问起张大爷干旱的原因时,他抬起手,用枯黄的手指指向那屋后的山上,那山上的桉树。

那么,广西连续干旱,真的是遍植桉树的原因吗?

常识告诉我们,造成干旱的最主要原因是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偏少。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随着全球工业的不断发展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人们焚烧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时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

全球变暖不会导致降水量偏少,但会使全球冰川加快消融、海平面上升、降水量重新分配等,危害着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加剧了气候系统不稳定,造成极端天气频发、强度增强,比如突然性的暴雨、长时间的干旱等等。

我们最直观的感觉就是,现在不如以前那么“风调雨顺”,该晴的时候不晴天,该雨的时候不下雨,极端天气比以前多了不少,比如去年西欧的洪涝、河南的暴雨等,还有广西的连年干旱……

我们知道:乱砍滥伐,会导致干旱;植树造林,会改善生态。世界上所有的干旱地区,没有一处是因为造林种树引起的,也没有发现哪一处是因为种植桉树而造成的。

被誉为“地球之肺”的森林,涵盖着大约9.5%的地球表面(或30%的占总土地面积),不仅是地球上的基因库、碳贮库和能源库,还是不可或缺的蓄水库,可以调节水文湍流和巩固土壤,保持水土。

目前,全球森林总面积为40.6亿公顷(合609亿亩),其中全球排第五位的我国为2.2亿公顷(合33亿亩),广西为0.148亿亩(合2.23亿亩),而全球桉树面积2亿多亩。“世界桉树看巴西,中国桉树看中国”,巴西桉树面积1.1亿亩,我国为0.67亿亩,而广西则有0.32亿亩。

我们再看广西的数据:2020年底广西森林覆盖率为62.37%,虽然广西以桉树为主生产的木材已经占到全国产量的38%,但广西桉树占广西森林面积的比例为14.3%。意思是:广西除了桉树这一外来树种之外,有相当数量的松树、杉木、竹子等用材林,还有油茶、肉桂、八角、核桃、板栗和油桐等经济林。

因此,无论在全球、在中国,还是在广西,桉树只是其森林的一个树种而已,种植面积所占比例分别为0.3%、2%、14.3%,都不占据主导地位。即使桉树有负面影响,其根本不足以改变整个生态状况,更不可能改变整个气候态势。

全球整个大气候在不断发生变化,我们总不能为了找人背锅,而把那些极端天气归罪于桉树吧。

虽然在统计数据上广西桉树的占比不高,但为什么给人感觉广西“遍地桉树”导致干旱呢?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广西桉树种植布局存在着诸多不合理,特别是密布于公路边、铁路旁等交通便利之处,有的种到了耕地之上,甚至还种到了水源保护地,而且相对集中,连片面积过大……山上种,地上种,田里也种,开门见桉树,抬头也见桉树,难怪会有遍地桉树的感觉。而且为了获得更多经济效益,经营手段简单又粗暴,比如把林内的杂草、灌木全部人工清除,直接导致很多人看到的那样——“林下不长草”。没有了杂灌,林下只有些桉树的枯枝落叶,甚至林地裸露,如果在夏天走进这样的桉树林,会明显感觉比其它林子闷热,显然,已经丧失或部分丧失了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功能。

最为关键的是,在广西桉树大发展的那些年,恰好遇上了太平洋厄尔尼诺现象加剧,造成海洋季风无法登陆形成降雨,“风不调雨也不顺”,难怪会让人自然联想到山上的桉树在作祟。

虽然知道干旱的主因是天灾,但我们也不能否认人为方面的因素,比如水利设施落后,汛期有水留不住,又比如森林质量不高,局部区域桉树过多过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