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藤说:作为家长,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获得幸福,实现自我价值,也更希望孩子去走被更多人验证过、最稳妥的那条路。

但很少有父母会主动去问孩子,你喜不喜欢爸爸妈妈为你安排的这一切?你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快不快乐?

家长如何找到孩子喜欢、适合的那条路?这个过程中我们要考量哪些因素?春藤“超级学长”第二期访谈会给你们答案。

春藤更新的“超级学长” 系列访谈,我们邀请了一些超级学霸来讲一讲自己在学习上的经验,以及父母对自己学业的影响。

今天邀请到的是芝加哥艺术学院高分学霸毛天妘同学,她从小就是别人眼中的乖乖女,人生的第一次叛逆就是大学退学。

高校学霸择偶标准(撕掉乖乖女标签)(1)

高校学霸择偶标准(撕掉乖乖女标签)(2)

我也建议学妹学弟们,不要过度在意家长和老师对自己的评价,现阶段的教育体系中,我们非常容易因为分数而郁闷,但长大后你就会发现,这些郁闷完全没有必要,因为未来的发展道路是多样化的。现在回过头看看那些仍在我本该走的那条路上的同学们,我觉得是大家的追求和对好的生活的标准不一样。比如我高中的同学就比较喜欢稳定的工作,复旦的同学有人喜欢稳定但薪水相对比较少的公务员,也有人会选择去做一些更有挑战性的事情。 而我认为好的生活的标准就是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达成自己的志向。具体未来走哪一条路,都要根据自己的选择,自己想要的人生来决定。

二、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不存在对立,而是相互补充

我以前学哲学,现在学艺术,但我觉得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是可以促进的。当时我考上复旦,很大一部分都归功于我当时就读的高中环境。当时我身边全都是非常擅长学习的人,跟一群学霸相处,你根本没有额外的时间去做一些让自己分心的事情。真正擅长学习的人会非常精心,就是大家一起进入一种心无旁骛的学习状态,所有人都能够特别专注于自己手上的事情。后来我去考GRE的时候,也得利于高中的这段学习经历,因为我总是能非常专注于手头的习题内容,而且完成得又快又好。在艺术领域,之前学的人文社科的知识对艺术创作是非常有帮助的,比如芝加哥艺术学院就很强调对概念的探索、挖掘,以及概念在艺术当中阐释的过程。我有应试教育的背景,我能将理论和艺术相结合,所以我总是能比其他同学挖掘得更深,也能找到作品更深层次的理解点,这是应试教育对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

高校学霸择偶标准(撕掉乖乖女标签)(3)

和在国内不同的是,国外院校的老师经常要求我们做presentation(演讲),或是小组合作,这就给了学生更多自我表达的机会。在和别人沟通交流过程中,我们就可以变得更自信,对于自己研究的内容也会有更丰富的理解。到了艺术院校以后,我确实感觉到自己对周围事物的看法和认知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区别。过去我的思考方式比较单一、正统,现在我的思考方式比较多样化,感觉生活更有创意一些。

三、激发孩子兴趣的三部曲充分自由 榜样作用 适当刺激

我父母都给了我相当程度的自由,没有给我太大的压力,对我也没有太多的控制。比如阅读这件事,我妈妈在我很小的时候就给我买了很多书,现在我家的书柜上都是满满当当的,但她从来不会强迫我去看,只是等我自己感兴趣了主动去看。如果我父母不仅仅是给我买书,还规定必须在多长时间内读完一本书,甚至要交读书笔记,那阅读对我来说就不会是一种乐趣,反而会是一种非常痛苦的经历,我也不会乐于去读书,也不会到了现在他们不给我买书了,我还主动想去买书、看书。除了给孩子充分的自由,还有家长的榜样作用,比如我妈一直都有阅读的习惯。我玩电脑这个兴趣是我爸爸培养的。我爸爸主动找我玩游戏,我才学会了玩游戏。当时玩的是策略游戏,现在我习惯从比较理性的角度思考,然后进行系统性的思维方式,这些都是当时玩游戏玩出来的。

高校学霸择偶标准(撕掉乖乖女标签)(4)

最后一点就是适当的激励和刺激。我小时候上英语兴趣班,我妈对我说:有这样一个人,他开始看英文读物的时候,什么都看不懂,但他明天都坚持看,后来他就奇迹般地看懂了整本书。当时的我天真地相信了妈妈的话,后来我长大了问我妈,她说当时就是随口一说。但小时候的我就特别期待奇迹发生的瞬间,就是想体验那种一下子全都看懂了的感觉。然后我出国旅游的时候就买了一本英文书,每天都坚持看、坚持看,一直在等待奇迹发生的瞬间。我从小学六年级开始看英文书,一直看到现在,奇迹从来没有发生过,但读英文书为我的英语学习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我妈无意中讲的一则夸大了的故事,对于我来说,就是一种非常奇特的激励。

四、接受失败,不让消极扩散是提高抗挫力的第一步

我还想谈谈孩子的抗挫能力。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以前认为了不得的问题或克服不了的困难,现在回过头来看,其实都是一些小事情,没什么大不了的。

我有一个初中男同学,他比较早熟,当时他给我写情书,说要跟我做男女朋友。其实我也非常喜欢这个男生,但我很害怕遭到流言蜚语的攻击,所以就拒绝了。然后他非常生气,就把我的信息泄露到学校网站上,还编造了一些谣言来攻击我。在当时的我看来,这是一件特别不能接受的事情,因为我对这个男生也不是完全没有感觉,他做了这种事情完全破坏了我对人际关系的信任。直到我上高中的时候,心里这道坎还过不去,想起这件事心里就很难受,甚至这种心理阴影延续到了上复旦之后。

高校学霸择偶标准(撕掉乖乖女标签)(5)

后来我分析了一下这个问题,为什么初中的一件事情对我造成了那么大的影响?原因就在于我认为自己的人生应该是一帆风顺的,一旦受到了一点儿挫折,我就会把它无限地放大,不断感觉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惨、最可怜的人。还有一件事,我妈跟我说,姥姥曾经对她说过的很多话,也给她造成了心理创伤。然后我就开导她,换一个角度想想看,万一我姥姥现在老年痴呆了,或得了什么重大疾病,需要所有人都围在她身边,你觉得姥姥说过的那一两句话还算什么吗?我感觉现在的很多人受到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的影响非常深,比如弗洛伊德的那一套理论,特别容易将已经发生的事情对现在的影响作用放大,而自己也不断沉溺在过去的事情里,长时间走不出来。我认为这是不对的,不要强化过去的事情对自己造成的伤害,你认为它是过不去的,它才会对你现在产生影响,实际上是你没有给自己足够的动力去做出改变。

五、制定人生目标之前多尝试、多体验、多感受

现阶段的我,可以谈谈我的职业理想和未来规划。我的人生并不是要契合所谓的正轨。我希望开辟前所未有的新生,云游天地,自由无碍,徜徉异域文明,践行人文信仰,探寻每一种可以触碰感知的色度和光影,不为资本所缚,不屈从任何权威,成为独立的诗人、作者、艺术家和学者。我希望以毕生所学致力于公共事业,投身于非政府组织,促进社会公平和协同发展。

但在我出国之前,我爸妈并没有想很多职业规划的事情,更多的是我喜欢什么,我想学习什么,我想去探索什么,只要我想学或感兴趣,他们就不会限制我。我当时也没有想未来要做什么职业,我觉得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事情,我就会有动力,也就不用担心未来找不到工作。其实,我以前学的、现在学的和未来想学的,都不是一个固定的专业。以前在复旦的时候,我觉得去做偏离主流、偏离正轨事情那些人是非常酷的,他们勇于实现自己的梦想,敢于追求不一样的目标,然后亲自去体验和感受。比如大学期间我很希望对历史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我就主动选择历史的专业课。这门课只是多选多交钱,对学分等方面没有任何意义,但学完后我感觉受益良多。后来我学了法律、社会学,在哲学也学了很多我特别感兴趣的内容,我感觉涉及领域广一些,对未来的各方面都很有帮助。

高校学霸择偶标准(撕掉乖乖女标签)(6)

我在国外的艺术学院,我也学到了一些在国内接触不到的内容,比如社会意识形态的探讨等,从一个比较客观的角度去学习,我觉得也挺有帮助的。我GRE考得还算不错,研究生可能想申请一个非艺术专业,而是文科相关的专业。未来我想做跟公益相关的工作,因为它很大程度上可以跟艺术相结合,比如艺术拍卖,支持性的公益活动之类的。我建议学弟学妹们,要更多地利用各种平台的资源,及早为未来的选择做准备,大学期间多参加兴趣班,多关注学校里各种各样的机会,然后多去尝试、多去感受。最后将我最喜欢的一句话送给学弟学妹们: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六、春藤快问快答

推荐家长看的书:《爱的教育》

推荐孩子看的书:《小公主》、《小妇人》、《我是猫》

最喜欢的电影:《死亡诗社》

最欣赏的人物:米歇尔·福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