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理位置上,四川和重庆同属四川盆地,而汉中因为有秦岭相隔,气候与四川盆地相近,被认为是四川盆地的延伸在文化上,汉中、四川和重庆都受到巴蜀文化不同程度的影响,是一脉相承的然而在历史上的很多时候,这三个地方的行政区都是独立的虽然三地的文化风俗相近,可历朝历代行政区划上却是分开治理是主流,这是为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汉中在历史上的地位如何 为何历朝历代将汉中?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汉中在历史上的地位如何 为何历朝历代将汉中

汉中在历史上的地位如何 为何历朝历代将汉中

在地理位置上,四川和重庆同属四川盆地,而汉中因为有秦岭相隔,气候与四川盆地相近,被认为是四川盆地的延伸。在文化上,汉中、四川和重庆都受到巴蜀文化不同程度的影响,是一脉相承的。然而在历史上的很多时候,这三个地方的行政区都是独立的。虽然三地的文化风俗相近,可历朝历代行政区划上却是分开治理是主流,这是为什么呢?

主要还是由于四川盆地的特殊地形造成的。都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不管入蜀还是出蜀,都是崎岖难行,相对封闭的空间孕育了不同中原文化的古蜀地域文化,这种相对独立的文化能抵消掉中原文化的同化影响力,容易造成地方势力坐大。

明末清初的欧阳直公《蜀警录》曾说过:“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这是总结了川蜀地区的军事、政治、地理以及历史事件得出的结论。那历代的统治者又是怎么考虑分开治理的呢,下文慢慢为大家分析。

一、军事角度的考量

汉中作为四川盆地北上甘陕的门户,重庆不仅是四川盆地东部屏障,也是川蜀地区俯瞰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桥头堡,两地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是咽喉要道。楚汉之争时,刘邦被项羽封到了川蜀之地,如果张良没有为刘邦争取到汉中,估计刘邦就只能眼巴巴地看着项羽横扫六合。正是因为有了汉中这块跳板,刘邦才能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夺取关中,最终打败西楚霸王项羽并统一天下。元灭宋战争,蒙元军队战力强大天下皆知,没用多少时间就横扫西夏与金国,西域诸国更是难掩其锋芒,但是打一个孱弱的南宋,却花了半个世纪,光是打钓鱼城(今重庆合川)就耗时36年,期间更是赔进去一个蒙哥大汗,如果不是忽必烈神来之笔绕过川蜀,灭了大理国,从另一个方向灭了南宋,南宋靠着巴蜀之地还能苟延残喘更久。直到南宋崖山海战被灭国,重庆钓鱼城始终未被攻下,可见此地确实易守难攻。

历代帝王为防止四川盆地出现地方割据,将巴蜀的北大门汉中划归了陕西,这使得四川盆地失去秦岭作为天然屏障,导致战略上北边无险可依。历史上的四川在动乱时期一再割据,就是有汉中在。汉中归属陕西后,四川基本就失去了独立的可能。然后再将巴蜀的东大门重庆与四川分家,肢解了巴蜀之地,造成地方割据势力无险可守的地理条件,也让四川和重庆的地方势力相互牵制,相互掣肘。一个完整的巴蜀地区不利中央政权的稳定,只有形成犬牙交错的局面,互相制衡,才有利于中华大一统。因为控制了完整的四川盆地,就控制了长江中下游地区,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江南是历代的经济重心,天下税赋过半出于江南,不牢牢抓住巴蜀地区,就会成为每个王朝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二、政治格局的思考

历史上的巴蜀之地行政区划分分合合,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是经济一旦稳步发展,人口迅速增长,就是四川和重庆分治的时候。

唐朝后期,四川地区割据势力强盛,尤其是五代十国,四川地区先后出现了前蜀和后蜀,宋朝建立后,为防止四川再次出现割据,将四川盆地一分为四,变成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 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合称为“川峡四路”,四川因此得名。经历了元宋战争的摧残,四川地区的人口凋敝,元明清三朝不再分立,四川与重庆两地合并。经过几百年的经济发展和人口恢复,到了清朝后期,巴蜀地区的经济又开始强势起来,人口众多。

民国时期认为四川与重庆分治符合巴蜀地区人口和经济发展的形势,于是重庆自然而然地又脱离四川,成为民国政府的直辖市。不过笔者看来,这都是冠冕堂皇的理由,民国时期,国民政府内党派林立,军阀混战,之所以分立四川与重庆,实际上是削弱四川地方军阀的实力。

民国时的四川重庆分治可以参考清初时的江南省,富裕的江南省很容易让地方势力做大做强,如果江南省出现叛乱,清王朝将无以应对,毕竟江南省的税赋占清朝全国税赋一半还多,若是无法对江南省实行有效管理,将大大影响清朝的财政收入。而且江南省地域广大,派出的官员管理不过来,极大地影响了行政效率,因此江南省被一分为二,成为了今天的安徽和江苏。

三、行政区划的需要

古代中国的行政区域一开始是按地理分界线划分的,像山西与山东,以太行山为界;河北与河南,以黄河方位为界。但是巴蜀地区很特殊,两千多年来,共造反140多次,在历史上一旦中原王朝开始衰弱,四川地区就会出现独立王国,中央政府鞭长莫及,为了使当地长治久安,干脆分开治理。

所以才有前文提到的那句:“天下未乱蜀先乱,天下已治蜀未治”的说法。汉中归属陕西管辖,四川与重庆分治,属于行政区域制衡原则。一个国家想要保持统一,在最容易发生叛乱的地方就要多留一个心眼。中央政局不稳,四川地区想叛乱,就得掂量一下,北边门户划归陕西,东边的屏障不归自己管。一旦四川想作乱,中央政府的平叛大军就会兵分两路,一路从汉中攻入四川, 一路从重庆进入成都平原,而且四川所谓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险也会成为摆设,平叛就会容易很多。这样的区划对掌握四川当权的野心家是一种有效威慑,并遏制了其潜在的叛乱意图。精细的行政区划不仅是让行政效率提高,还是防止有些地方凭借山川河流等天险造反的手段,通过人为的方式破除天险,可以避免地方割据的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