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网锚段关节断线如何处理(关于接触网中心锚结绳侵限的探讨)(1)

一、接触网中心锚结的定义及作用

1.接触网中心锚节定义:在锚段中部,接触线对于承力索、承力索对于锚柱进行锚固的方式叫中心锚结。

2.接触网中心锚节作用:

①锚段线索张力比较均匀,保证接触悬挂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② 设立中心锚结后可以缩小事故范围,即当一侧发生断线事故时不至影响中心锚结另一侧悬挂线路,有利于抢修事故和缩短事故抢修时间。

③ 可防止线索在外力作用下向一侧串动,如风力、受电弓摩擦力、因坡道和自身重力引起的串动力。

接触网锚段关节断线如何处理(关于接触网中心锚结绳侵限的探讨)(2)

二、针对中心锚结绳松驰的原因:

1.设计问题。承力索中心锚结绳在设计的时候,应充分考虑温度、湿度、风力等因素,避免造成中心锚结绳过长,从而侵入列车的动态包络线,引起弓网事故。

2.验收过程不仔细不认真。验收时未能严格按照安装曲线进行验收,错过了发现缺陷的最佳时期。

3.温度因素。在中心锚结绳展放及下锚时,应查阅《温度张力曲线表》、《中锚驰度表》,并根据跨距和当下温度进行中锚驰度调整。从而减少因温度急剧变化引起的中心锚结绳驰度过大,侵入动态包络线。

4.腕臂偏移因素。当气温变化较大的时候,如果棘轮补偿的张力不对等,可能会造成腕臂偏移,从而形成承力索底座的位置变动,引起中心锚结绳驰度变化,同时与钢轨交叉的位置发生变化,从而侵入受电弓的动态包络线。

5.补偿装置卡滞。当温度变化较大时,或棘轮补偿装置的止动卡块位置调整不正确,从而造成棘轮补偿装置的卡滞,从而一个锚段内单边线索张力不足,线索驰度就会发生变化,从而侵入受电弓的动态包络线。

6.支柱基础、拉线基础的设备状态。当支柱基础发生塌陷、镂空时,或拉线基础破损,翘起时。容易形成支柱倾斜,甚至支柱倾倒。从而引起中心锚结绳的驰度发生变化。侵入受电弓的动态包络线。

7.中心锚结绳的绳索状态因素。在制作中心锚结绳时,应考虑中心锚结绳的线索间隙,在装设中心锚结绳时,应提前进行超拉,避免装设后中心锚结绳的状态发生变化,从而侵入受电弓的动态包络线。

8.承力索中锚线夹的设备状态。在装设中锚绳、全面检查作业过程中,应对承力索中锚线夹的力矩进行紧固,承力索底座盖板螺栓紧固。避免因螺栓力矩不足,造成中心锚结绳移动,引起驰度变化。从而侵入受电弓的动态包络线。

9.动车组故障。当动车组受电弓发生故障时,造成受电弓抬升量发生变化较大时,可能会引起中锚绳侵入受电弓动态包络线。

三、结合日常生产作业中,我们应该如何发现中心锚结绳的问题:

1.从施工源头抓起。新线介入人员检查督促施工单位严格安装设计及安装曲线施工,严禁“感觉施工、经验施工”,一切施工要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将设备隐患扼杀在摇篮中,防止新线存在先天不足。

2.从验收质量抓起。认真组织验收人员对相关技术标准进行学习,严格按图验收按标验收,发现问题及时让施工单位盯控整改,严禁新线设备带病运行。

3.从检测周期抓起。缩短测量周期,中心锚结绳的测量周期为12个月,检查周期为36个月。应根据所处地理位置的温度变化,缩短检查、检测周期。便于及时发现问题。

4.从个人能力抓起。学习掌握《温度张力曲线表》、《中锚驰度表》,从而不仅仅每次仅对中心锚结绳与钢轨交叉处所进行测量,同步对中心锚结绳的驰度进行测量,汇总为台账,行车图表,便于统计,及时发现问题。

5.从检修质量抓起。在进行接触网全面检查时,应对承力索中锚线夹与下锚绝缘子的终端锚固线夹位置的中心锚结绳位置使用油漆笔进行标画,便于日常巡视检查,观察中锚绳线夹的偏移情况。

6.从6C系统抓起。要求工区在日常生产作业中,运行6C视频、HMVP高清视频观察中心锚结绳的设备状态,有问题,便于及时发现。

四、当我们在发现中心锚结绳不符合标准时,我们应该如何去调整,这就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考虑。

1.临时性恢复:

①在承力索中心锚结两端再次安装新的中心锚结绳,增加与中心锚结绳与承力索的并联长度,从而减小中心锚结绳的驰度,避免侵入动态包络线。

②中心锚结绳下锚支柱重新安装通过螺栓钢丝套,重新制作一个新的下锚点,然后通过并钩线夹与中心锚结绳末端连接,将其吊起,增加中心锚结绳的高度。

接触网锚段关节断线如何处理(关于接触网中心锚结绳侵限的探讨)(3)

2.永久性恢复:

①根据支柱间的跨度、温度、湿度。查阅《温度张力曲线表》、《中锚驰度表》,提前制作中心锚结绳,使用手板葫芦对承力索中心锚结绳进行紧固,然后拆卸终端锚固线夹,缓慢松开手板葫芦,直至补偿绳落地。然后重新安装新的补偿绳,并对线夹安装标准力矩进行紧固。

②接触线接触线发生窜锚:定位器出现偏移;吊弦不铅垂;两端接触线中锚绳弛度不一,通常一边松弛,一边过紧。先将接触线A方向坠砣向上托起或用手扳葫芦向上提起并保持一段时间;再安排人员在中锚附近观察定位器及接触线中锚的恢复情况;当定位器不再偏移,两端接触线中锚绳受力状态恢复一致时,将A方向坠砣缓缓放下。

③承力索发生窜锚时:中锚支柱腕臂发生偏移;吊弦不铅垂;两端的乘力索和接触线驰度均不一样,一边松弛,一边过紧。调整方法:参照上述接触线窜锚方法,调整乘力索坠砣。上述窜锚调整结束后,应观察设备一段时间,确保状态良好,线索不再窜动。对于发生窜锚的锚段,应加强巡视力度,同时调查坠砣配重、半边锚段长度差、曲线半径、坡度以及补偿装置的状态等可能造成窜锚的因素。

④承力索中心锚结绳驰度不符合设计标准时,应对其驰度进行调整。中心锚结柱一侧驰度过大时:将紧线器安装在承力索中心锚结连接手扳葫芦,将钢丝套子安装在支柱适当高度,连接手扳葫芦,绳打开承力索中心锚结落锚装置,按照测量数据进行紧线。 中心锚结柱两侧侧驰度不均匀时。将中心锚结柱承力索固定承力索座打开,在承力索座处用绳套子固定放线滑轮,两侧驰度均匀后重新进行安装。 中心锚结柱两侧承力索中心锚结绳驰度过大时。先将中心锚结柱承力索固定承力索座打开,在承力索座处用绳套子固定放线滑轮,将承力索中锚绳放在放线滑轮内。再在一侧中锚锚柱用手板葫芦将承力索中锚绳紧起,将落锚装置打开。最后根据需要调整量,对中锚绳进行调整,当中锚绳过松时,打开承力索终端锚固线夹进行紧线。

⑤发现接触线中心锚结过松、过紧时。首先测量该中心锚结接触线线夹处的接触线高度是否符合设计规定;再根据测量值,确定调整的位置。调整时,将辅助绳松弛的中心锚结线夹打开,一人通过手扳葫芦抽拉辅助绳头,当两侧辅助绳弛度达到一致时停止抽拉,另一人用扭矩扳手将承力索中心锚结线夹扭至设计要求力矩即可。最后对该处中心锚结接触线线夹处高度进行复测,确认驰度符合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