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天皇1852-1912》里关于生麦事件一条备注,惊到我了。

但见书中赫然写到,岛津茂久最终接受了英国人的要求,并支付了600万两黄金的赔偿金。

什么概念?

我都怀疑,别说小小的萨摩藩,就是整个日本,可能都没有那么多钱啊。

显然,这条来自《明治天皇纪 第一卷》里的备注,要么就是夸张过了头,要么就是搞错了。

但,生麦事件给萨摩藩造成了巨大的麻烦并神奇地改变了日本的历史,却是可以确定的。

那么,生麦事件为何?

简单点讲:

三男一女四个英国人在横滨周边的生麦村,遇上了萨摩藩主岛津茂久父亲岛津久光的队伍。

四人对七百多人,梗着,不愿像日本人一样,恭敬地退到路边,更不愿跪下。

双方僵持。

突然,女士的马后惊冲入队伍。

打死萨摩耶的人是谁(萨摩藩武士杀伤不懂下跪的英国人3名)(1)

(生麦村)

武士们一拥而上,砍死一人,重伤两人,女士幸免于难。

事就是这么回事。

英国人自然不会善罢甘休,要求幕府赔款100000英镑,要求萨摩藩处分杀人者,还要赔钱25000英镑。

尽管当时攘夷气氛高涨,但幕府觉得,真要跟英国人干起来,肯定打不赢。

于是赔了钱。

当时,1英磅差不多是1两银子。所以,最多就是100000两,跟600万两黄金,那差距,起码是从仙女星座到地球这么远。

但萨摩藩却不愿赔啊。你们英国人自己没礼貌,冲撞了贵人,没碎尸万段,已是给面子了。

英国人怒了。

他们派军到了鹿儿岛,威胁萨摩藩。

此时的萨摩,乃尊王攘夷运动的重镇,早就想干架了。

他们甚至使出计策,擒贼先擒王,请英国人的老大到城里去谈。

英国人又不傻?我去?去个头哟。

1863年8月15日,英国扣留了萨摩藩的三艘蒸汽船。

写到这,得交待一下背景。

萨摩虽然恨死了洋人,但他们却是日本最先学西洋技术的地方。前任藩主岛津齐彬建成了尚古集成馆,开设纺织厂、钢铁厂、造船厂……其时间,还在清朝的洋务运动开始之前数年……

这几艘蒸汽船,就是他们自己造的。

英国人扣了船,萨摩藩一直以来铆足的劲,终于有了出气口。

几十门岸炮就朝英军旗舰射了去……

萨摩的炮手里,有大山岩,后来的元帅;

有黑田清隆,后来当过内阁总理大臣;

有东乡平八郎,没错,就是日本所谓的海军军神……

打死萨摩耶的人是谁(萨摩藩武士杀伤不懂下跪的英国人3名)(2)

(萨英战争 绘画)

双方你来我往,互有死伤。

死伤多大呢?

萨摩藩17人;

英军63人。

史称,萨英战争。

有人要笑了,这点规模,也好意思称为战争?

确实,叫战斗也没关系,但因其影响太大,所以,还是被称为战争。

因为,萨摩的工厂,差不多都被打烂了。

当时海上大风,英军舰艇不稳,且萨摩是先发制人,天时地利人和,都在他们一边,但物质损失,可谓惨重。

更关键的是,他们看到了,英国人的炮,无论是射速还是杀伤力,根本不是萨摩自己造的炮所能比的。

一场小小的战斗,他们就看到了差距。尽管,热衷于攘夷的孝明天皇,奖励了岛津氏,但岛津氏却很快转了向,赔了英国人要的钱,还跟他们打得火热,派人去英国留学。

打死萨摩耶的人是谁(萨摩藩武士杀伤不懂下跪的英国人3名)(3)

(被杀者理查森遗体)

而英国政客们,也看到了萨摩实力之强,必会主导日本的未来,亦有心结交。

双方一拍即合,也就有了后来影响日本历史的萨英联盟。

有人又要笑了,日本人太没骨气了。

其实啊,不仅萨摩藩如此,他们的对头长州藩,亦是如此。

长州的伊藤博文等人,烧了英国领事馆,转头,长州藩便求英国领事帮忙,先把伊藤博文等人送到上海,再往英国留学……

不得不说,那个时代的日本人,望得一手好风,使得一手好舵,不撞南墙不回头,但撞过之后,马上就回了头。

面子啥的,都没里子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