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很长一段时间人才的选拔基本上都是被士族所垄断,像“世卿世禄制”、“推举孝廉”、“九品中正制”等都死死地限制了一个人的出路,出身就已经决定了大多数人的命运。

直到科举制的出现才改变了这种环境,所以才会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说法。这种流传千年的思想,还深深影响着现在。

但是读书很厉害,最后的成就一定能很大吗?不如来看看1991年长沙理科状元张晓勇的人生经历,他以非常优秀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身边人本以为他会有一个非常辉煌的未来。

然而张晓勇几经辗转却成了一名保安,与“状元”这一身份相差甚远,以至于他毕业多年后都不愿意再去参加同学会。

2003年湖南省高考状元(他是1991年长沙理科高考状元)(1)

张晓勇1974年出生于湖南长沙,父亲在星沙街道附近的一家水泥厂里上班,母亲是一位普通工作者。虽然家庭条件不算优越,但父母对张晓勇在读书上的助力却很大,他们常常感喟自己吃了没文化的亏,不想孩子再走这样的老路,所以想尽了办法来激励孩子。

张晓勇也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从小就有着“神童”之称,老师上课讲的知识他很快就能掌握,每次考试成绩都名列前茅,尤其是数学,他基本上都能拿满分。

家里摆满了各种“三好学生”、“奥数第一名”、“优秀班干部”之类的奖状,这些都是张父的骄傲。

为了让孩子不产生骄傲懈怠的心理,张父承诺只要张晓勇能够拿到荣誉奖状,就带他去吃海鲜。这对于当年的普通家庭来说,是一种非常奢侈的消费方式,但是能让孩子有前进的动力,张父还是咬牙进行了奖励。

2003年湖南省高考状元(他是1991年长沙理科高考状元)(2)

张母同样对儿子寄予厚望,只要有关学习方面的购买需求,绝对会顺着张晓勇,其他的各个方面,也都在尽心为孩子考虑。

比如曾经有一次张晓勇吃了饭就准备顺手去把碗洗了,没想到母亲看到后勃然大怒,一把将他的碗筷夺过,然后狠狠摔在地上说:男儿应志在四方,不在锅碗瓢盆。

这么严厉的神态,张晓勇很少从母亲脸上见到,一时间他不知道该说什么,只好默默退出了厨房。

这件事让我看到了张母对张晓勇学业的重视,希望自己孩子能够展翅腾飞,出发点是好的,但总让我感觉控制欲似乎也有一点强,就像古代那种背负着整个家族去考取功名的秀才,身上的压力无疑也是巨大的,稍微处理不好,可能就会走向另外的极端了。

2003年湖南省高考状元(他是1991年长沙理科高考状元)(3)

好在张晓勇本身对学习就很有兴趣,有这一点做支撑,压力就被消化掉了。高中时期张晓勇的理科成绩特别好,他极其喜欢生物,课余时间都在看着有关生物的书籍。他的英语也不错,一些学科的知识储备量甚至超过了老师。

所以在高考前夕,其他同学都在紧张地复习着,张晓勇却没有太大的压力。

1991年“三南”高考改革(湖南、海南、云南),将过去高考的文理科分组变为四类,每一类又分别考四科:一组考语文、政治、历史、外语;二组考数学、语文、物理、外语;三组考数学、化学、生物、外语;四组考数学、语文、地理、外语。各科满分均为150分。

第三组都是张晓勇所擅长的,也是他的兴趣所在,因此他就选择了这一组,最后的成绩为538分,拿下了那年的长沙高考理科状元。

2003年湖南省高考状元(他是1991年长沙理科高考状元)(4)

随后张晓勇被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专业录取,这正是他的兴趣所在,在乡亲们的殷切期盼中,张晓勇踌躇满志地进入了中国最高学府深造。

上大学后张晓勇依然没有懈怠学业,他喜欢做科研,发起成立了一个生物课题小组,在整个学院都有一定的名气。整个阶段的张晓勇心中认为,自己离想成为的生物科学家越来越近了!

大学毕业后,张晓勇面临着就业问题。当时国家正在实行“双轨制”,一方面对于优秀高校毕业生实行包分配政策,另一方面也允许毕业生自主就业。

张晓勇最初是期望能够进入政府科研部门做学术研究,只是当年这个专业相对比较冷门,相关单位的人才缺口并不大,因此张晓勇没能进入其中。但他又不想被分配到其他方向的工作上去,所以他选择自己找。

2003年湖南省高考状元(他是1991年长沙理科高考状元)(5)

最后张晓勇南下广州进入了一家中外合资的日化企业,跟生物学还是有一定关系的,本来他是想进入研发岗,但一年的培训期过后他才发现公司的研发部门都在国外,而他只被分配到了客服部门。

现实与理想差得太远,可迫于经济压力,张晓勇还是接受了,在客服岗位上一干就是五年。这么长的时间,他的心境被磨得完全不一样,曾经渴望的科学研发方向已经离得越来越远,对未来也越来越迷茫。

正当他不知所措时,家里有传来了一个心碎的消息——父亲因为中风瘫痪在床。张晓勇瞬间想到古人那句“父母在,不远游”,再加上闯荡广州五年,既没成家也没立业,这里没什么值得眷恋的地方,所以干脆就回到了长沙。

最开始他在房地产公司上了几年班,同样没多大起色,或许是一切都看开了,张晓勇于2008年到了马王堆陶瓷市场当保安,后来在2014年又在芙蓉区火星街道兴和社区但保安。

当时他周围的一些邻居都很诧异,说怎么一个清华毕业的高材生去做这种不怎么需要学历的工作?张晓勇的回答很是豁达:曾经的梦想磨灭了这么多年,一切都应该习惯了。

2003年湖南省高考状元(他是1991年长沙理科高考状元)(6)

但他真的看开了吗?也不见得,张晓勇从大学毕业后到现在,20多年的时间里从来没有参加过同学聚会,就是因为担心会被同学询问近况。

他就去北京找过一次昔日的好友兼同学,但对方问起工作情况,他下意识撒了谎,说自己在长沙搞房地产,已经是中产了。所以人啊,有时候真的很矛盾。

不过话说回来,人生也不一定要功成名就啊,张晓勇能够回到父母身边,侍奉双亲,在家庭方面他就不会有什么遗憾,也会获得更多,这其实也是一种成功啊。

2003年湖南省高考状元(他是1991年长沙理科高考状元)(7)

张晓勇的人生也在某种程度上告诉了大家,高考是很重要,但并不是就此决定了人的一生。所以那些今年高考没有考到想要的分数、没有读上想要的大学的学子们也别气馁,未来,是你一步一步努力出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