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手撕纸张再创作的艺术绘画作品,你见过吗?龙美术馆(西岸馆)3月4日呈现展览“张晓刚:蜉蝣”,每一件作品都经过手撕纸张再行拼合、穿刺、刻写和浸染等复杂程序最终形成。展览包括纸上油画、布面油画、装置和绘画手稿在内的逾五十件作品。

让人惊艳的绘画作品 经过手撕纸张再创作的艺术绘画作品(1)

张晓刚,《蜉蝣日记:2020年2月22日》,2022年

纸上油画、纸张拼贴

54 x 73 cm

©张晓刚 图片由艺术家工作室提供

展览以全新创作序列“蜉蝣日记”作为展示和叙事主线,艺术家充分发掘纸这个媒介,将形象、痕迹和叙事整合进同一个内在性的空间 。在“蜉蝣日记”的作品中,艺术家在创作时对纸张进行了特殊处理,纸张在凸显了物质性与象征意味及其自身作为媒介的同时,化身为了某种对书写痕迹的“增补”和对画面叙事的现实延展。

张晓刚的艺术经历及作品已成为当代艺术领域最具代表性的个案之一,作为中国乃至全球社会文化转型的亲历与见证者,他以沉潜敏锐的观察力,将数代人的历史经验刻写入一种图像寓言,他的作品赋予了真切的情感力量和当下意义。此次展览也是首次集中展示艺术家近三年来的绘画新作,以期呈现艺术家对绘画可能性的开掘工作及其持续力度,以及作为时代潮汐中的个体,对于当下生存状态的审视和回应。

“蜉蝣日记”的独特体裁、连续与回旋的结构、内心独白的表达形式,以及它所呈现出真实与想象在记忆空间中的戏剧冲突,在张晓刚的早期代表作品,创作于1984年的纸本系列《黑白之间的幽灵》中即已展现端倪。在这组由十六幅铅笔素描组成的系列中,年轻的艺术家将患病住院期间的日常所见变为画面上幻影之间的对话,“以一种奇特的清醒来描绘他们转瞬即逝的对存在的坚持”。这两组相隔近四十年的创作将同时在展览中呈现,它们形成的呼应与对话同艺术家的生命道路互为经纬。

让人惊艳的绘画作品 经过手撕纸张再创作的艺术绘画作品(2)

张晓刚,《蜉蝣日记:2022年5月7日》,2022年

纸上油画、纸张、杂志拼贴

76 x96.5 cm

©张晓刚 图片由艺术家工作室提供

展览另一重心是布面油画“舞台”系列和“光”系列,与纸上作品形成尺幅对比和内容呼应。《舞台:城堡3号》接续和发展了2008年前后张晓刚以非现实风景为主体的创作序列,以长达6米的画幅容纳来自神话、臆想、虚构和现实的局部线索,重现流逝的时间在人类内心投下的穹顶一般的轮廓。

让人惊艳的绘画作品 经过手撕纸张再创作的艺术绘画作品(3)

张晓刚,《舞台3号:城堡》,2020年

布面油画、纸张、杂志拼贴

260 x 600 cm

©张晓刚 图片由艺术家工作室提供

如展览标题“蜉蝣”所暗示,艺术家将短暂的人生视作茫茫历史中转瞬即逝的一刻。然而长夜之中,这些渺小的个体存在依然可以从艺术之光中得到温暖慰藉与生命意义。如此看来,可以把张晓刚的工作理解为一种用绘画来表达他想保留人的经验、故事与情感所作出的持续努力。“我希望能邀请观众通过观看,能重新获得内心世界和逝去往昔的岁月连接,做到真实和鲜活。”张晓刚说道。

展 览 名 称

张晓刚:蜉蝣

艺 术 家

张晓刚

策 展 人

李佳

展 期

2023.3.4 - 2023.5.7

地点

龙美术馆(西岸馆)第一展厅

上海市徐汇区龙腾大道3398号

记者:曹香玉、陆海捷

编辑:耿洁玉

审校:韦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