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2·连云港二调)公元前814年,以航海经商著称的腓尼基人兴建迦太基城。公元前264年为争夺海上交通枢纽西西里岛,与罗马帝国交战失败,史称“第一次布匿战争”。公元4~16世纪期间迦太基沦为拜占庭等国家属地,迦太基商贸地位逐渐衰落。下图为迦太基势力范围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高考地理一卷答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卷一)(1)

1. “第一次布匿战争”前,迦太基航海经商的主要地区是(  )

A. 波斯湾沿岸 B. 西地中海沿岸

C. 亚平宁半岛沿岸 D. 小亚细亚半岛沿岸

2. 从罗马经西西里岛西端至迦太基的最短距离约为(  )

A. 300 km B. 500 km

C. 700 km D. 900 km

3. 公元4~16世纪期间迦太基商贸地位逐渐衰落的根本原因是(  )

A. 战争失败 B. 航线变更

C. 气候变暖 D. 殖民掠夺

下图是某GIS软件显示的某校部分建筑分布的地图窗口及其属性(如用途、建筑面积、建筑高度等)的浏览窗口(面积单位:m2;高度单位:m)。读图,回答4~5题。

高考地理一卷答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卷一)(2)

4. 若在该GIS软件中量算到学校局部用地的长为300 m、宽为220 m,要将此用地的平面图以1∶1 000的比例输出,则选用纸张幅面最小的是(  )

A. A4纸(29.7 cm×21 cm) B. B4纸(36.4 cm×25.7 cm)

C. A3纸(42 cm×29.7 cm) D. B3纸(51.5 cm×36.4 cm)

5. 若将此平面图作为展板输出,则所用比例尺最好应修改为(  )

A. 1∶2 000 B. 1∶500

C. 1∶100 D. 1∶50

(2022·海安中学检测)下图为我国某地所测得的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读图,完成6~7题。

高考地理一卷答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卷一)(3)

6. 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最容易出现泥石流灾害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7. 上图中湖泊附近有一瀑布,瀑布落差32米,图中湖泊湖面与图示区域最高点之间的相对高度最有可能为(  )

A. 520米 B. 514米

C. 532米 D. 540米

下图为沿海某地等高线(单位:m)示意图,其中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700 m。据此回答8~9题。

高考地理一卷答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卷一)(4)

8. 下列地形剖面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沿丙、丁两地连线地势起伏状况的是(  )

高考地理一卷答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卷一)(5)

9. 关于①②③④⑤五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④为山脊,②③为山谷 B. ②③均处于河流入海口

C. 海拔高度排序为①>⑤>④ D. ⑤处于一岛屿中心附近

(2022·江苏基地大联考)2021年9月下旬开始,“祝融号”火星车、火星环绕器等火星探测器都集中“失联”,直到10月中旬才与地球恢复联系。据此回答10~11题。

10. “祝融号”火星车、火星环绕器等火星探测器都集中“失联”时,太阳、地球、火星三者位置关系可能是(  )

高考地理一卷答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卷一)(6)

11. 与地球相比,火星上(  )

A. 太阳辐射更强 B. 昼夜温差更大

C. 日出方向相反 D. “祝融号”更重

(2022·海安期末)下图为四幅地质历史演变图。读图,回答12~13题。

高考地理一卷答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卷一)(7)

12. 图中①、②、③的演化由早到晚顺序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 B. ②→①→③

C. ③→②→① D. ②→③→①

13. 下列对④图片所示地质年代发生的地质事件描述错误的是(  )

A. 蕨类和裸子植物繁盛 B. 出现大的物种灭绝事件

C. 出现了哺乳和灵长类动物 D. 环太平洋地壳运动剧烈

下图为世界局部经纬网图。读图,完成14~15题。

高考地理一卷答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卷一)(8)

14. 当新一天的范围正好占全球的四分之三时,图中①地的区时为(  )

A. 7时 B. 9时

C. 12时 D. 21时

15. 如果图中的斜线为昏线,则此时北京时间为(  )

A. 8时 B. 10时

C. 18时 D. 22时

(2022·如皋3月模拟)下图为我国某科考队队员在北极黄河站(78°55′N,11°56′E)极昼期第一天拍摄的太阳视运动轨迹合成图(每2小时拍摄一次)。据此完成16~18题。

高考地理一卷答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卷一)(9)

16. 该日可能为(  )

A. 3月1日 B. 5月5日

C. 8月7日 D. 10月1日

17. 拍摄P位置的太阳轨迹时,摄影机镜头朝向(  )

A. 正北 B. 正南

C. 正西 D. 正东

18. 当太阳位于图中Q位置时,北京某中学观察到太阳位于(  )

A. 东北 B. 西北

C. 东南 D. 西南

(2022·江苏六市二调)下图为2022年3月7日正午江苏某校教学楼走廊照片。此时,走廊柱影与南墙面的夹角约为82°。据此完成19~20题。

高考地理一卷答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卷一)(10)

19. 该教学楼的走向为(  )

高考地理一卷答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卷一)(11)

20. 与该日日影现象几乎一致的日期是(  )

A. 4月4日 B. 9月9日

C. 10月8日 D. 12月7日

(2022·江苏七市三调)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41°39′N,100°09′E)成功着陆。下图为返回舱着陆时照片。据此完成21~23题。

高考地理一卷答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卷一)(12)

21. 该日,可能与着陆点同时观赏到日出景象的地点是(  )

A. 甲(27°N,100°E) B. 乙(25°N,105°E)

C. 丙(30°N,120°E) D. 丁(40°N,116°E)

22. 该日返回舱着陆点的太阳高度日变化是(  )

高考地理一卷答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卷一)(13)

23. 返回舱着陆时当地的风向最接近(  )

高考地理一卷答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卷一)(14)

二、 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4分。

24. 下图为我国东南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6分)

高考地理一卷答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卷一)(15)

(1) 图中①②③④为四条假设河流,最不可能是哪一条?说明理由。(4分)

(2) 图中字母中最适合建水库库区的区域是哪一处?在图中用“=”符号标出坝址位置并简述选择此地的原因。(6分)

(3) G、F最适合建海港的是哪一处?分析其有利的条件。(6分)

(4) 说出山顶A东侧陡崖的相对高度以及B处山地与F处是否可以通视。(4分)

(5) C市政府规划于D处建设工业园,拟引入钢铁厂、造纸厂、化工厂等工厂。请分别简述此规划的合理和不合理之处。(6分)

25. 下图是一幅以极地为中心的光照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高考地理一卷答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卷一)(16)

(1) 此图表示的是________月________日的光照情况。

(2) 此时A点是________时,A、B、C三点中白昼最长的是________,昼长是________小时。

(3) 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

(4) 图中ED表示________线,DC表示________线。

(5) 此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A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B点的日出时间是________。

(7) C点的昼长是________小时,D点的夜长是________小时。

26. 读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图(图Ⅰ)和某日地球光照图(图Ⅱ),回答下列问题。(14分)

高考地理一卷答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卷一)(17)

图Ⅰ

高考地理一卷答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卷一)(18)

图Ⅱ

高考地理一卷答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卷一)(19)

图Ⅲ

(1) A、B、C、E四点中,与图Ⅱ所示情况对应的是________点,甲、乙两地自转线速度的关系是甲________(填“>”或“<”)乙。

(2) 当太阳直射点在E地时,北半球为________节气。

(3) 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此时0时经线所在的时区为________;该日太阳直射点在________(填“A到B”或“B到C”)之间。该日南京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当太阳直射点位于A点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日全球的极夜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图Ⅱ中直射点的坐标是________,甲地位于________(填“晨线”或“昏线”)上,此时我国南极中山考察站(69°22′S)的昼长为________小时。

(6) 当太阳直射点位于F点时,某地(30°N)体育场馆的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物外墙(墙面与地面垂直,见图Ⅲ)之间最合适的夹角约为________;若此夹角可以调节,那么其一年中的变化幅度(一年中最大夹角与最小夹角之差)为________。

(7) 当太阳直射点在D地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 江苏地区昼短夜长

B. 北京地区此日以后日出时间越来越早

C. 此日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高温炎热

D. 此时地球公转速度在一年中较慢

参考答案与解析

1. B【解析】 根据图示信息,迦太基势力范围在地中海西部,可判断其对外贸易的主要地区是西地中海地区,B正确;波斯湾沿岸远离迦太基势力范围,不是经商主要地区,A错误;亚平宁半岛距离罗马帝国较近,两国海上权力争夺激烈,不是主要经商地区,C错误;小亚细亚半岛位于地中海东北部,距离较远,不是其主要的经商地区,D错误。故选B。

2. C【解析】 根据图中信息,罗马到迦太基的距离大约跨越纬度5°,根据跨越纬度1°实际长度大约为111 km,则罗马到迦太基的纬向距离大约为111×5=555 km。考虑到两地的经度差异以及途中需要经过西西里岛,实际距离约为700 km。故选C。

3. D【解析】 根据材料“公元4~16世纪期间迦太基沦为拜占庭等国家属地,迦太基商贸地位逐渐衰落”,说明导致其逐渐衰落的根本原因是殖民掠夺,D正确;战争的失败,仅使其失去对西西里岛的海上主权地位,对其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根本原因,A错误;地中海是一个主要的交通海域,也是沟通亚、非、欧三大洲的重要通道,航线地位加强,B错误;气候变暖是全球性环境问题,不会仅影响该区域的商贸活动,C错误。故选D。

4. B【解析】 学校局部用地长300 m、宽220 m,在1∶1 000的比例尺地图上应为长30 cm、宽22 cm,选项中满足条件且纸张幅面最小的为B4纸。故选B。

5. C【解析】 若将此平面图作为展板输出,也就是图幅要扩大,比例尺扩大为1∶500,图幅太小;比例尺扩大为1∶50,图幅太大;所用比例尺最好应修改为1∶100,学校局部用地平面图在展板上为长300 cm、宽

220 cm,比较适中。故选C。

6. C【解析】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最容易出现泥石流的地点应该是谷地,并且比较陡峭。据图等高线可以判定乙、丁为山脊,B、D错误,甲为山坡,A错误;丙为山谷。故选C。

7. A【解析】 图中最高点为982米,根据等高线和等高距可知湖泊的海拔高度介于450~500米,又因为湖泊上游瀑布落差32米,则湖泊的海拔高度介于450~468米,图中湖泊湖面与图示区域最高点之间的相对高度为514米<相对高度<532米,最小值大于514米,B错误;最大值小于532米,因此C、D错误;故四个选项中相对高度最有可能为520米。故选A。

8. D【解析】 图示为沿海地区,可判断出③所在地等高线为0 m,根据等高线的分布特点,丙到丁依次经过略低处、缓坡山脊、山谷、山峰,与D图所示剖面图一致。故选D。

9. D【解析】 图中①④为山脊,②为山谷,③为山脊,A、B错误;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700 m,因此等高距为350 m,①、⑤、④的海拔依次是:1 050 m、350~700 m之间、700 m,C错误;⑤处所在地应是岛屿中心附近,D正确。故选D。

10. B【解析】 太阳、地球、火星三者基本位于同一直线,且地球和火星的位置在太阳两侧时,“祝融号”火星车、火星环绕器等火星探测器的信号受到的干扰最为强烈,最有可能失联。故选B。

11. B【解析】 火星距离太阳更远,太阳辐射更弱,火星和地球自转方向一致,日出方向相同,火星体积、质量比地球小得多,“祝融号”更轻;火星上没有大气,昼夜温差更大。故选B。

12. D【解析】 动物是由海洋向陆地再向空中发展的过程,三叶虫在古生代繁盛,恐龙出现在中生代,始祖鸟出现的时间较恐龙要晚。故选D。

13. C【解析】 ④图片为煤炭化石,煤炭的形成有两个地质年代,即古生代和中生代,蕨类(古生代)和裸子植物(中生代)繁盛,A说法正确;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两次重要的物种灭绝时期,B说法正确;环太平洋地壳运动剧烈发生在中生代,D说法正确;哺乳和灵长类动物出现在新生代,C说法错误。故选C。

14. B【解析】 地球表面日期分界线有两条,一条是180°经线,另一条分界线是前一天24时或后一天0时所在经度的经线。因此当新一天的范围正好占全球的四分之三时,新一天0时经线的经度为90°W(西六区中央经线),图中①地经度为45°E(东三区中央经线),两者之间相差9个时区,因此①地区时为9时。故选B。

15. D【解析】 若图中斜线为昏线,则北半球为夏季,昼长夜短,60°E为18时(昏线与赤道相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应为22时。故选D。

16. B【解析】 极昼(夜)地区的最低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和为90°,由此可知当北极黄河站(78°55′N,11°56′E)为极昼现象第一天,太阳直射点大致位于11°N附近,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3月21日的太阳直射点位于0°,以4天1°的速度向北运动,5月初的太阳直射点位于11°N附近。故选B。

17. A【解析】 极昼开始的第一天,日出时的太阳高度最低且在地平面上,即P的位置,黄河站位于北半球,日出于正北方向,拍太阳轨迹时,摄影机镜头应朝向正北。故选A。

18. D【解析】 图中太阳位置每2小时拍摄一次,根据太阳高度判断,位置最高时为正午12时,位置最低时为0时。结合太阳视运动的规律可知当太阳位于图中Q位置时,北极黄河站(78°55′N,11°56′E)地方时大约为6时,此时北京(116°E)地方时约为13时,太阳位于西南方向。故选D。

19. B【解析】 江苏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正午时刻走廊柱影朝向正北,根据图中柱影可读出,柱影与南墙面交点东侧的夹角约为82°,因此可以得出墙面与东西方向的夹角为8°,据此判断,该教学楼的走向为西北—东南走向。故选B。

20. C【解析】 日影现象包括日影的朝向和长短,太阳的方位和高度决定日影的朝向和长短。当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与该日相同时,太阳的视运动轨迹与该日相同。由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规律可知,相同位置的太阳直射点日期是关于夏至日(或冬至日)对称,此时为3月7日,关于夏至日对称的日期约为10月8日,因此出现与该日日影几乎一致的日期为10月8日。故选C。

21. B【解析】 春分日(3月21日),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该日为4月16日,春分过后不到一个月,晨线与经线夹角很小,且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甲地经度与着陆点接近,纬度较低,昼长较短,因此着陆点日出时甲地还未日出,A错误;乙地纬度低于着陆点,位于着陆点东边,地方时较着陆点晚约20分钟,日出时间也较晚,可能同时日出,B正确;丙地纬度低于着陆点,但是位于着陆点东边约20°,地方时较着陆点早1小时20分,着陆点日出时丙地已经日出,C错误;丁地纬度与着陆点接近,昼长接近,但经度为116°E,日出比着陆点(100°09′E)早约1小时,着陆点日出时,丁地已经日出,D错误。故选B。

22. A【解析】 4月16日的太阳直射点约为7°N,着陆点(41°39′N,100°09′E)的正午太阳高度=90°-着陆点与太阳直射点纬度差,即约为56°,C、D图的正午太阳高度偏离56°太多,C、D错误;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地方时12时,该地(41°39′N,100°09′E)地方时为12时,北京时间(120°E的地方时)约为13:20,A正确,B错误。故选A。

23. A【解析】 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时,当地地方时约为2022年4月16日8时36分,太阳位于东南方,图中的人影应朝向西北,由此可判断出红旗飘向东南,风向为西北风。故选A。

24. (26分)(1) ②该处等高线向地势低处凸出,地形为山脊,不可能形成河流。(4分)

(2) E处符号选择在两条等高线之间距离最近处且垂直于两边的等高线。

理由:此处建坝工程量小;库区容水体积(库容)大。(6分)

(3) FF地处海湾,港口风平浪静;附近海水较深,航行条件好;沿海地势较为平坦,筑港条件好。(6分)

(4) 100 m≤H<300 m不可以通视(有山脊阻挡)(4分)

(5) 合理:工业园位于河流下游,利于保护城市用水安全。不合理:工业园位于夏季风(东南季风)的上风向,加剧市区空气污染。(6分)

【解析】 第(1)题,河流发育在山谷中,而图中②处等高线所表示的地形为山脊,因此最不可能为河流的是②处。第(2)题,据图E为盆地地形,河流在此汇聚,因此在E处修建水库易于蓄水;坝址的选择在两条等高线之间距离最近处且垂直于两边的等高线,一方面可以减少工程量,另一方面可以使得库区容水体积(库容)大。第(3)题,G、F两地中,G处位于河流入海口且位于左岸,泥沙淤积,不利于修建港口;F处不仅有优良的港湾,同时有较深的航道(等深线较密集),利于修建港口。第(4)题,依据陡崖相对高差的计算方法:(n-1)d≤ΔH<(n 1)d,其中n为陡崖处等高线重合的条数,d为等高距,本题中等高距为100米,因此陡崖的高差应为100~300米之间;F位于山脊背后,所以站在B处看不到F。第(5)题,该地区位于我国东南部,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风,结合工业布局对风向(盛行风向的下风)和河流流向(河流的下游)的要求分析回答。

25. (14分)(每格1分)(1) 622

(2) 15B18

(3) (23.5°N,45°W)

(4) 昏晨

(5) 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且越向北昼越长,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南半球相反

(6) (23.5°N,0°)3时

(7) 120

【解析】 第(1)题,此图自转方向是逆时针,表示的是以北极为中心的俯视图。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是6月22日的光照情况。第(2)题,图示经线等分,一份代表3个小时,E点是昏线与赤道交点,是18时,此时A点是15时。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长。A、B、C三点中白昼最长的是B,昼长是18小时。第(3)题,此时,正午12点的经线是45°W,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3.5°N,45°W)。第(4)题,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进入夜的分界线是昏线,由夜进入昼的分界线是晨线。图中ED表示昏线,DC表示晨线。第(5)题,此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是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且越向北昼越长,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南半球相反。第(6)题,A点位北回归线上,经线与180°经线相对,地理坐标是(23.5°N,0°),B点位于昏线上,同一纬线上日出时间相同,日出时间是3时。第(7)题,C点位于赤道上,昼长是12小时,D点发生极昼现象,夜长是0小时。

26. (14分)(每格1分)(1) C>

(2) 秋分

(3) 西一区B到C昼长夜短,昼变长、夜变短,昼长接近一年中最大值

(4) 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

(5) (23.5°N,180°)晨线0

(6) 36.5°47°

(7) D

【解析】 第(1)题,图Ⅱ所示情况为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因此对应A、B、C、E四点中的C点;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甲、乙两地自转线速度的关系是甲>乙。第(2)题,当太阳直射点在E地时,太阳直射在赤道,第二日即将南移,北半球为秋分节气。第(3)题,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即120°E经线的时刻是17日9时22分,计算可知,此时0时经线所在的时区为西一区;该日是6月17日,太阳直射点在B到C之间,且向北移动;该日南京的昼夜长短状况是昼长夜短,昼越来越长,昼长接近一年中的最大值(6月22日)。第(4)题,当太阳直射点位于A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该日全球的极夜范围是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第(5)题,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是6时,结合等份及图中经度,图Ⅱ中直射点的坐标是(23.5°N,180°),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的分界线是晨线,甲地位于晨线上,此时我国南极中山考察站(69°22′S)是极夜现象,昼长为0小时。第(6)题,当太阳直射点位于F点时,太阳能电池板与建筑物外墙之间夹角等于正午太阳高度,最合适的夹角约为36.5°;若此夹角可以调节,那么其一年中的变化幅度(一年中最大夹角与最小夹角之差)为47°,相当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纬度差。第(7)题,当太阳直射点在D地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江苏地区昼长夜短;北京地区此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南移,日出时间越来越晚;此日澳大利亚是冬季,大部分地区气温较低;此时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在一年中较慢。故选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