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芳华》改编自严歌苓的小说,讲述了关于时代与命运、青春与流逝、热血与湮灭的故事。故事发生在西南文工团,在又红又专的特殊年代,年轻人单纯的革命理想、火热的部队生活、义正辞严的青春、在时代裹挟下的喜怒、悲欢、不由自主。男主刘峰从人生的巅峰跌落,女主小萍多舛的命运,以及文工团男男女女们的一代芳华,终至落寞。

芳华反映了人性的弱点(人们看懂了他的善良)(1)

马斯洛需求层次论:与其说刘峰乐于助人是因为善良,不如说他人生追求处于高级层次

文艺团的人都说刘峰是“活雷锋“,因为刘峰承包了所有的脏活、累活、臭活,很难想像,这个团队若没有刘峰会怎样。刘峰吃破的饺子皮、帮着找逃出栅栏的猪、给结婚的战友做沙发、主动让出到高校进修的名额….在战友们眼里,刘峰就是热心肠爱帮助人。

但在小萍看来,刘峰很善良。只有小萍能看到刘峰的善良,因为“小萍是我们当中最能够发现刘峰善良的人,一个始终不被善待的人,最能够识别善良,也最能够珍惜善良”。

影片也将善良定义为刘峰乐于助人的主因,但仅仅是善良吗?其实除了善良之外,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介于他品质之外的人生追求上面。刘峰对人生追求已经处于较为高阶的尊重需求,对成就感的追求上面。

著名的马斯洛需求层次论这样讲:人类需求从下往上共分五层,依次为生理需求,如食物、水、空气等;安全需求,即人生安全、生活安定;社交需求,即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情感满足;尊重需求,即成就感类;自我实现需求,如发挥潜能,做出成就。

上面的话用我们的语义来解释,与”仓廪食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差不多意思。当人们满足最基本的需求之后,就会不自觉地跨向更高阶段。

刘峰显然已处于尊重需求阶段。尊重需求分为两类,包括从个体内部和从外部。从个体内部来说,是对自我个性的追求与独立,能充分展现自我。从外部来说,是希望得到名誉与权势,得到别人的肯定与赞扬。

如果一个人因为具有某种特征,或者说通过某种方式让别人对自己刮目相看,他感觉到被重视,有自我存在价值,这时候就可以说他的尊重需求得到了满足。

刘峰因为做好事被领导赏识,被战友夸赞,享受到万众瞩目的感觉,他从奉献中得到乐趣,得到生命的愉悦。他被认可被赞扬,满足了内心渴望。为了维持完美人设,必须持续不断地做好事,不断超越自己,看自己能达到哪种高度。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刘峰的追求已高于多数人。当文工团的战友们满足于衣食无忧、嬉笑打闹时,刘峰已经在追求人生成就感了。他比他们意识都超前。

为什么有人会乐此不疲地追求成就感?是因为成功带来的心理满足激起了人们的虚荣心。休谟在《人性论》中讲过,“野心、贪婪、自爱、虚荣、友谊、慷慨、公共精神,这些在不同程度上掺杂在一起而遍布社会的情感,自有史以来一直是所有行动和事业的起因。它们已为人类所注视”。让人努力的动力就包括虚荣,它能激起人们的斗志。也说明虚荣其实是人性普遍存在的一种意识,或许人本身并不自知。

但并不是要说刘峰很虚荣,而在于说这是人类本身具有的心理特征之一。虚荣也并不是贬义词,它可以是驱策人去奋斗,有所追求的比较深层的动机之一。

芳华反映了人性的弱点(人们看懂了他的善良)(2)

人生活在群体中,有被认可被接纳的需求

如果说刘峰对被尊重的需求在影片中是用明线在说明,那么小萍对被尊重的需求就是用一条隐晦的暗线在表达。

小萍在文工团一直被轻视被羞辱,所有不好的事情都认为是她做的。她格格不入于这个群体,影片中和其他文工团成员同镜头的情况几乎都是在一种对立、冲突的状态下,她被围攻被质疑。

父亲在她幼时因为政治身份原因被下放农场改造,母亲重新嫁人,继父不接受小萍,小萍印象中母亲只抱过自己一次,还是她故意生病发了三天高烧换来的。所以小萍对人际交往及被他人认可的愿望很强烈。她本以为脱离了那个家进了文工团就会换一种生活,哪知事实并不如意。她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却一直被排斥在外,更别说得到尊重了。

小萍一直未曾被善待过,情感始终亏空未曾被填补。如影片中所说,一个从来不曾被善待的人最能够识别善良,所以刘峰对自己的帮助,刘峰的无私,小萍都看在眼里。后来她看到周围人对落难的刘峰墙倒众人推,破鼓乱人锤的时候也对这个集体寒了心,准备离开。

小萍去了野战医院,因为在越战中抢救伤员功劳突出,被当作战争英雄,荣誉也接踵而来将她捧到了云端。她无法一下子接受巨大的反差,导致精神失常。如范进一样,中举后得了失心疯。

医生评价她,“大白菜冬天放在室外不会坏,移进温暖的室内,就坏了”。

她的精神失常有多厉害,曾经对被认可被尊重就有多渴望。

所以从本质上来说,小萍的整个心路过程也很形象地体现了马斯洛需求层次论中的对社交需求与被尊重需求的渴望。

其实,说到底,人类的行为基本上都可以从这几种需求中找到答案。人类的欲望诉求于行为动机。

芳华反映了人性的弱点(人们看懂了他的善良)(3)

界限感:划定做人做事的边界,不做老好人

整个影片中,最让人感慨的就是刘峰的遭遇,为什么好人总是没好报,而坏人却快乐逍遥?

刘峰因为表白且抱了林丁丁,政治前途尽毁。之前受他恩惠之人个个落井下石。为什么在最重要的时刻,却没有坚定的支持者,看起来很受欢迎的人,在落难时就门前冷落鞍马稀呢?是因为刘峰没有掌握好帮助的界限。

每个人做事都有自己内心诉求。刘峰的诉求就是:得到认可,证明自己价值,赢得尊重与赞美。这种期待让我们有了心理负担,生怕辜负别人。为了在别人面前保持良好形象,不让人设崩塌,只能不断地去超越自己的好,如刘峰竟然能把自己进大学深造的名额让出来。

就像好学生不敢有任何懈怠怕下次考砸,孔融让梨后每次都将好东西省给弟妹一样。人们用一次又一次的奉献来超越自己。但很可能到最后变成甘愿承受不公而不再抗争,如被道德绑架的一类人,到最后他无力打破禁锢自己的规则,无法跳出束缚自己的乱网。

而可惜的是,别人不会因此而心生感激,并不是所有人都会认识到你的好,他们会认为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都理所应当。在你某次没有达到他们的预期时,就指责你欺骗愚弄了他。就像工作中的老好人,习惯了大包大揽,当某天拒绝同事的不合理要求时,对方就心生不满,指责他的虚伪。

刘峰对别人无底线的好,对别人来说,纵容了人性中的自私自利。你是活雷锋,你奉献正常,你不该觊觎异性的美貌,你应该不食人间烟火,不该有七情六欲。这个被完美定义的形象被毁,别人开始嘲笑奚落,打倒为快。因为大多数人对自己想要达到又无法达到的高度充满向往,又不可避免地带着想要破坏的猎奇心理。在时机合适时,就付诸于行动。

他们给他戴的光环有多闪耀,摧毁就有多惨烈。

如果刘峰没有所谓活雷锋的名称,或许,他对林丁丁的表白并不会掀起腥风血雨,也不会成为别人的笑柄。

我们做好事没错,想要得到认可也正常,追求高阶的需求更是必须,也是我们努力奋斗的动力,是一个人得以前进的基础。但是做事要有一个界限,应该与不应该,值得与不值得。当然这不是教人自私,只是这个度要把握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别人无可厚非,但并不是一味失去自我,沦为老好人,无底线地奉献。

芳华反映了人性的弱点(人们看懂了他的善良)(4)

信仰破灭,初心不改

刘峰后来到了战场上,别人说他似乎以寻死的状态勇往直前,他为什么会给人一心寻死的感觉。想起了《面纱》中的沃尔特,在知道妻子出轨后,去霍乱横行的城市工作,有人这样评论沃尔特,“很难说他以身试毒的行为是真想研制出药物还是故意让自己也染上霍乱”。这是沃尔特在知道自己心爱之人背叛之后的自我摧毁。

而刘峰在战场上的行为与沃尔特极为相似:敬业、寻死。影片中对刘峰在战场上的表现是这样解释的,“他不想活了,他渴望牺牲,只有牺牲了,他平凡的生命才可能被写成一个英雄故事,他的故事可能会流传的很广,很远,也可能被谱成曲、填上词、写成歌,流行到一个女歌手的歌本上,最终不得不歌唱他,不得不在每次歌唱的时候,想到他”。

但我认为,与其说刘峰是因为表白林丁丁受拒而万念俱灰,被落井下石而心灰意冷,对人性失望,不如说他因为自己的人生追求落空而痛苦。

刘峰在离开文工团时,没带走任何一件带有活雷锋logo的纪念品。他在行动上和心理上彻底地和自己的追求与信仰说了再见。

在战场上失去一条胳膊的刘峰去看望精神失常的小萍,只能用左手去牵她,看向小萍的眼神满是怜悯与痛惜。如果说刘峰刚开始帮助小萍是因为他天生的助人为乐的精神,那这时候,更多的是他是因为自己的遭遇而产生的感同身受。

退伍后的刘峰生活困顿,只能靠三轮车贩售盗版书籍为生,被权力机构刁难与羞辱,妻子与开长途车的司机跑了。刘峰和战友们讲起这一切时,脸上竟出奇的平静。他的生活只能说处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的满足基本的生理需求,挣着生存所需的食物与水。在底层艰难谋生,饱受羞辱与白眼。

而一起在文工团的官二代红二代们,他们当年就知道找门当户对的结婚对象,他们懂得利用机会成了腰缠万贯的房地产开发商人,成了阔太;林峰魂牵梦萦的林丁丁,很自然地说都什么时代了,和男友分手与华侨结婚去了国外定居。

刘峰和小萍这类人,并不知道时代已经变了。影片里有一个隐喻。刘峰走过的背景墙上露出了巨大的“请喝可口可乐”的广告,喻着新世物的到来。

刘峰从人人仰慕的活雷锋到被定义为耍流氓,何小萍从被轻视到被追捧为英雄;一个成了残疾人,一个成了精神病。但是,他们的在遭遇生活的磨难之后重生,在被命运摧残之后重组。他们坚持初心,平和如旧,他们彼此帮扶着走了很久,在暮年时依偎在一起。

在文工团解散多年后,他们重聚到一起,旁白想起,“我不禁想到,一代人的芳华已逝,面目全非,虽然他们谈笑如故,可还是不难看出岁月给每个人带来的改变,倒是刘峰和小萍显得更为知足,话虽不多,却待人温和。原谅我不愿让人们看到我们老去的样子,就让荧幕,留住我们芬芳的年华吧”。

属于一代人的芳华正逐渐消亡,人们被时代裹挟着不由自主地向前,他们为理想奋斗过、为信仰破灭痛苦过,被倾轧而失意过,因年轻而伤害过别人….个体的命运是时代缩影,每个人都被洪流推涌着不由自主地向前,无从谈起无从指责更无从选择,但对于他们所处的时代来说,他们自成芳华。

芳华反映了人性的弱点(人们看懂了他的善良)(5)

芳华反映了人性的弱点(人们看懂了他的善良)(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