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曲子戏,是流传在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的一个稀有剧种,至今有400多年的历史2008年,入选安徽省第二批非遗名录,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泗泾皮影戏全集?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泗泾皮影戏全集(弋阳腔里的欢歌)

泗泾皮影戏全集

太湖曲子戏,是流传在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的一个稀有剧种,至今有400多年的历史。2008年,入选安徽省第二批非遗名录。

千百年来,热爱艺术的太湖人每逢节日,特别是正月的元宵灯会,都有“俳优假面之戏”,自娱自乐。元末明初,大量移民从江西鄱阳湖等地迁入太湖,带来了弋阳腔,与当地的山歌、小调、灯会演唱相结合,伴以锣鼓,逐步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声腔系统,具有喜庆、热闹的特征,这就是曲子戏。曲子戏属明代弋阳腔声腔系统,是安庆地区江北高腔之一。太湖人在逢迁新居、寿典、升学等喜事时常要请人来唱曲子,每逢平安社醮、元宵灯会等也会有唱曲子的活动。历史上,太湖曲子戏在当地农村广为传播,于“文革”时期逐渐没落,上世纪80年代重新活跃起来。

在表演形式上,太湖曲子戏分为围鼓和广场表演两种形式。围鼓又分为坐唱和走唱,以唱喜曲为主,适合喜庆礼仪场合。坐唱时一般有5人至8人,以鼓板师为中心,鼓板师领头用方言起唱,其余人帮唱或合唱;走唱时,演员持相应道具,由乐队伴奏,人数较多。广场表演以春节、元宵灯会为主,表演时作相应的装扮,不持乐器,只持与人物相应的道具,锣鼓伴奏者或站或围鼓而坐,边奏边和。太湖曲子戏的演唱者一般为有一定文化基础的男性,新中国成立后相应角色也由女性担任。现今流行的曲子戏本为手抄本,剧目主要有《庆寿》、《贺新春》等。

当地现存的曲子戏班以松散的聚合方式为主,有事即集,唱过即散。大致上分为农民曲子戏班和道士曲子戏班两类。农民班主要以自娱为主,无固定收入,传承方式较为灵活。道士班则以丧事活动和平安社醮等法事活动为主,有比较稳定的收入。太湖县百里镇松泉村的曲子戏班属表演稍多的戏班之一,参加演唱的人员大部分是识字的农民,演唱的曲目主要是喜曲和传奇故事两部分。

为了保护、传承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近年来,太湖县采取了许多措施,如成立了太湖曲子戏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太湖县曲子戏保护工作计划》,划定了原生态保护区,对传承人进行了培训,对优秀剧目进行了整理,并将太湖曲子戏的经典剧目列为文艺汇演的主要内容。同时,鼓励民间曲子戏班利用农闲时间排练,在节庆等活动中进行表演,以期太湖曲子戏在民间能广为传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