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知变法,又会写诗的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我们对王安石最熟悉的是历史上那场完全失败的熙宁变法,以及他官宦生涯中两度罢相的失败个人履历。其实,王安石非常有才情,单论文学,就足以在北宋自成一家,无论诗、文、词都有杰出的成就,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变法最后成功还是失败了(王安石变法失败了)(1)

欧阳修是这么评价王安石文学水平的:“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翰林指李白,吏部指韩愈,这里欧阳修将王安石与李白、韩愈并列,赞赏王安石的学识。

王安石的诗有这样一个特点:瘦硬雄直,一洗晚唐浓纤绮冶之旧。注重练意,修辞,擅长说理,既新奇工巧又含蓄深婉,主要载体是其晚期雅丽精绝的绝句。

王安石变法最后成功还是失败了(王安石变法失败了)(2)

王安石最脍炙人口的五首诗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1067年宋神宗继位,起用王安石为江宁知府,1068年神宗召王安石“越次入对”,王安石即上书主张变法。1069年开始任参知政事,主持变法。这首诗即作于王安石初拜相,准备新政之时。王安石见家家忙着准备过春节,联想到变法伊始的新气象,有感创作了此诗。

王安石变法最后成功还是失败了(王安石变法失败了)(3)


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注: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王安石却以“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熟读历史的我们只能感慨,这会儿的王安石,还是太年轻了。后来的史实即将告诉王安石,总有浮云能遮眼,只因不是最高层。

王安石变法最后成功还是失败了(王安石变法失败了)(4)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我所居住的钟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暖和的春风啊,再次吹绿了江南的田野,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钟山下的家乡呢?然而,诗是这么写的,但估计王安石就没想过回家,被贬了还不辞官,接到皇帝通知,又回朝搞二次变法,然并卵,还是被朝里数不清的“浮云”给搅和失败了。

王安石变法最后成功还是失败了(王安石变法失败了)(5)


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注:王安石二次变法失败,又被罢相,这期间,王安石写了这首诗,以梅花自喻,即使处于艰难、恶劣的环境中依然能坚持君子的操守和品格。可惜就像诗文说的,“凌寒独自开”,朝廷缺少这样的梅花,得不到朝廷支持的王安石,在政治上真的是孤独啊。

王安石变法最后成功还是失败了(王安石变法失败了)(6)


书湖阴先生壁(其一)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注:这首诗为王安石退居金陵后所写,可以说是王安石巧用修辞,练意用典的代表作。后两句暗用"护田"与"排闼"两个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动与人相亲,写山水就是写人,景与人处处照应,句句关合,融化无痕。


王安石变法最后成功还是失败了(王安石变法失败了)(7)


谢谢阅读,欢迎您的关注!


,